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说“学霸两支笔,差生文具多”

今天我们介绍的这套春秋时期的文具

竟然有27件!

它们都是用来干啥的?

一起来看

01

这有一套春秋豪华文具套装

1978年12月

山东薛国故城2号墓(春秋早中期墓)

出土一套用于刻写竹简的书刻工具

(书刻工具,是用来书写、契刻文字的工具。在中国古代,最常用的就是毛笔和刻刀,即俗称的“刀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7件的豪华文具套装包括

加工竹简木牍的工具

包括两件青铜锛、一件青铜

两把青铜锯、四把青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春秋青铜长方形銎穿孔扁刃锛(上图左)、长方形銎穿孔扁刃斧(上图右)、春秋青铜双面齿锯(下左)、春秋青铜方銎穿孔凿(下右)

刻字、剔字工具

包括七件青铜削、两把青铜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春秋青铜单刃削(上)、春秋青铜方刃刀

竹简钻孔工具

包括四根青铜刻针、两件青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春秋青铜针(上)、钻(下)

打磨工具

包括三块磨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春秋石质磨石

专家研究认为

估计原有毛笔,可能已朽毁

虽然无法确定这套文具的主人是谁

但文具身上斑驳的使用痕迹也表明

这或是他最得心应手的一套文具了

这也是目前

全国唯一一套保存较为完整的春秋书刻工具

02

制作简牍 它们“一个都不能少”

春秋战国时期,简牍盛行

这套书刻工具就被用来制作简牍

主要包括这么几个步骤:

① 选竹:挑选合适的竹子,以生长三年最适宜。

② 裁竹:按竹节或者需要的长度,将竹子裁成筒状竹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长沙简牍博物馆展示的竹简制作的“杀青”步骤

③ 烘竹(杀青):用工具刮去竹子表面的青色竹皮,用火烘干水分,以防腐朽,适宜书写。

④ 二次裁竹 :将筒状的竹段进一步裁成宽窄、长度一致的细竹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长沙简牍博物馆展示的竹简制作的“编册”步骤

⑤ 打眼、编册:所有竹片都在上下两端相同的位置打眼,然后在中间部分书写文字,写完后按顺序用丝线、麻绳等分上下两道编连简片,使其成册。也有简牍先编连成册再按顺序书写。

在整个简牍制作工序中

锛、凿、斧、锯用于裁切、加工竹简木牍

磨石用于表面打磨及磨砺利器

刀、削用于刻字、剔字

或用于简牍文字中的细部加工

针、钻用于竹简的钻孔

可以说这套工具

“一个都不能少”

它们为研究春秋乃至西周晚期

书刻工具及其制作技术

提供了一套完备的实物资料

03

简牍记录古人生活

在纸张发明之前

中国古代先民主要的文字载体就是简牍

纸张发明后

简牍又与纸张并行数百年

直至东晋末年简牍制度方告结束

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迄今已经发现超过30万枚简牍

长沙 荆州 临沂 南昌 敦煌 居延 武威等地

都有过重要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文博日历丨秦代生活“百科全书”,38000片简牍

38000多片里耶秦简

堪称秦代生活“百科全书”

为我们复原秦代鲜活的样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博日历丨失传2000多年的“扁鹊医书”找到了!药方子还能用!

天回医简的出土整理

让本已失传的扁鹊的医学经典

得以重见天日

不少药方子甚至现在还能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此“干饭”非彼“干饭” 两千多年前的米要晒日光浴?

汉代的西北边塞

除了主食“干饭”,还能品尝到哪些美味?

甘肃出土的不少简牍都记录下了

边塞专属的舌尖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文博日历丨三国时期的合同长什么样

三国时期户口本、合同长什么样?

可以从三国吴简中找到答案

简牍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刻痕

都反映出汉字的流变、历史的发展

古人手持刀笔 不遗余力书写

记录下了属于他们的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武慧锋 文案丨邵希炜 视觉丨丁丽洁 技术丨汤沛 统筹丨刘莹 田昊原 特别鸣谢丨济宁市博物馆 总台山东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指导单位丨国家文物局

©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