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目—贝叶棕亚科(一):海椰子

真核生物域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棕榈目

棕榈科

贝叶棕亚科

贝叶棕亚科(学名:Coryphoideae)是棕榈科下的一个亚科。

在棕榈科之中,本亚科与槟榔亚科及蜡椰亚科的关系最为亲近。本亚科共有44个属,可归类于8个族。

1.糖棕属

糖棕属(学名:Borassus),约8种,分布于印度、缅甸、斯里兰卡及热带非洲。我国引入栽培1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形态特征

植株高大粗壮,乔木状,无刺,可高达30米。叶生于茎顶,大型,掌状分裂,具中肋,内向折叠,近圆形至扇形,分裂成多数具单折的裂片,裂片先端浅2裂或不裂,叶柄粗壮,边缘具齿状刺,叶柄上面的戟突明显。花雌雄异株,花序大,生干叶腋,花序梗被几个张开的佛焰苞包着;雄花序具二级分枝,小穗轴粗壮,圆柱形,上面密被覆瓦状排列的鳞片状小苞片;雄花小,着生在小苞片的凹穴里,萼片3,覆瓦状排列;花瓣3,短于萼片,覆瓦状排列;雄蕊6,花丝短,三角形,花药中着,退化雌蕊小;雌花序不分枝或具一级分枝,小穗轴粗壮,上面着生少数星散单生的雌花,雌花较大,每朵花有2个小苞片,萼片3,覆瓦状排列,花瓣3,较小;退化雄蕊6-9;雌蕊近球形,3心皮,每心皮具1基着的直生胚珠。果实大,近球形,具1-3颗种,外果皮光滑,中果皮厚,纤维质,内果皮由1-3个硬骨质的分果核(内藏种子)组成 [1] ;柱头残留于顶端。种子具浅至深的2裂片,具尖头,种皮粘着于分果核上,胚乳均匀,中央有1空腔,胚近顶生。

(2)糖棕(扇椰子)

糖棕(学名:Borassus flabellifer)又名扇椰子,为棕榈科糖棕属下的一个种。原产亚洲热带地区和非洲。印度、缅甸、柬埔寨等地有分布;中国华南、东南及西南省区有引种。中国云南西双版纳有栽培。

①生长环境

糖棕喜生于干燥地区。喜阳光充足、气候温暖的生长环境,较怕寒冷,生长适温为22-30℃,越冬温度不能低于8℃,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的壤土为最好。

糖棕(扇椰子)原产于印度次大陆及东南亚地区,包括印度、斯里兰卡、柬埔寨、老挝、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地。由于各地引进栽种,目前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都可见到。

在印度和柬埔寨,糖棕可说是最重要的树种之一,它是印度泰米尔省的省树,也是柬埔寨的国树。在古代真腊王国、吴哥王朝时,糖棕是国家疆土的地标树,版图领土到哪里,糖棕就种到哪里。在当时文明、经济、宗教达于巅峰时,其领土范围更深入现今泰国、越南一带,所以在中南半岛泰越一带,仍常会看到糖棕。

②主要价值

糖棕植株高大魁梧,树冠如巨伞,叶大扇形,雄株可产糖汁,雌株果实累累。叶鞘呈人字形附着树干,既可观赏、又可采糖,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糖棕是热带特有的优良观赏树种,具有浓郁的热带气息,可应用于城市主干行道和庭院孤植或片植。

糖棕的扇形的大叶,可用来盖屋顶、织席子、编篮子、做扇子和伞,还可以作为纸张的代用品。它的叶柄坚硬,且边缘有刺,很适合作围篱。叶柄内的纤维像铁丝一般,适合做绳索和刷子。树干材质坚硬、质重且耐久,是很好的建材,尤其耐海水浸泡,所以很适用于码头的打桩工程。

早期,东南亚国家人们所用的糖,不一定是用蔗糖,而常用糖棕所产出的糖。他们常在自家附近种植一些糖棕树,作为食用糖的来源。每株糖棕每年可长出几十个硕大的饱含糖汁的肉穗花序,当糖棕长出花序时,采糖的人就爬上树,在花序的尖端挂一个竹筒或小水桶,用刀把花序划开成一道切口,花序中的糖汁就顺着刀口流出来并滴进竹筒或小桶里。所流出的糖汁,可浓缩熬煮成糖供使用,或发酵制酒、醋。

幼嫩花序经截取、熬煮,就成了“棕糖”,也是游客拜访吴哥窟时必带的伴手礼。

种子半熟时,种仁中心是甜汁,外围胚乳是囊状、半透明如荔枝般的“果肉”,是热带地区令人垂涎的美食;种子发芽时的棕苗,是高纤、高营养、高价值的大型芽菜。

佛经中的“贝多罗树”或“多罗树”指贝叶棕或糖棕,也可能指孟加拉贝叶棕。

在纸张发明之前,东南亚人民就用贝叶来记录民族的文化,如:印度泰米尔省所有的古老文献、印尼的“lontar”就是刻写在扇椰子上的贝叶文抄。贝叶文抄对于东亚、南亚就如同中国的简册。

贝叶文抄是天然植材,历经三、五百年,一定会脆化、发霉、腐朽,这时,就必须以人工依著原来的贝叶文抄重刻。贝叶的尺寸,也有大、中、小之分,而同一部典籍的尺寸通常会是一致的。

贝叶经是流传于中国西双版纳傣族以及东南亚、南亚诸国常见的佛经装订模式,但贝叶经所使用的树叶有三种不同的树,糖棕是其中一种树种,它们共同的特征是:都是常绿高大乔木、都具有扇形大叶。

2.海椰子

海椰子属(学名:Lodoicea)是棕榈科下的一个属。

海椰子(学名:Lodoicea maldivica)是棕榈科海椰子属植物。分布于塞舌尔普拉兰岛、库瑞岛。海椰子可以在海上漂浮,但不能在海滩上生长,不能随海水远走他乡中生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植物学史

塞舌尔扇形棕榈树的学名,源于拉丁语,是为了纪念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种加词源于马尔代夫群岛名称。可马尔代夫群岛根本就没有这种树,只是海浪经常把“海椰子”果实冲到这儿被马尔代夫人发现而已。19世纪50年代中期,马埃岛、锡卢埃特岛植物园种过“海椰子”。据说东南亚几个热带国家植物园也种过这种树。中国出版的《观赏棕榈》一书,对上百种观赏棕榈从科学分类及该种特征着眼。海椰子树被命名为“巨籽棕”。

经过2年时间,世界三大神秘果蜜之一海椰子的种子终于在北京植物目园大温室内长出嫩芽。这是世界上最重、最大的种子,虽然嫩芽长成叶片还需3-4年时间,但标志着这一神秘物种首次在中国繁育成功。

(2)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树干挺直,高15-30米,单项树冠,整齐。叶羽状全裂,长4-6米,裂片多数,革质,线状披针形,长65-100厘米,宽3-4厘米先端渐尖;叶柄粗壮,长超过1米。佛焰花序腋生,长1.5-2米,多分枝。

雄花聚生于分枝上部,雌花散生于下部;雄花具萼片3,鳞片状,长3-4毫米,花瓣3,革质,卵状长圆形,长1-1.5厘米;雄蕊6枚;雌花基部有小苞片数枚,萼片革质,圆形,宽约2.5厘米,花瓣与萼片相似,但较小。坚果倒卵形或近球形,顶端微具三棱,长15-25厘米,内果皮骨质,近基部有3个萌发孔,种子1粒;胚乳内有一富含液汁的空腔。海椰子的果实横宽35-50厘米。海椰子外面长有一层海绵状的纤维质外壳,剥开外壳后就是坚果。海椰子的一个果实重可达25千克,其中的坚果也有15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坚果,被称为“最重量级椰”。

(3)生长习性

海椰子生长缓慢。第一颗幼芽从种子里破土而出不少于一年半载,长出第一片叶子又需要近两年的时间,而后每年只长出一片叶子。15年后开始长出树干。存活时间也很长,一般在250年以上。该树雌雄异株,相依而生,结出雌雄不同的海椰子。当地人称海椰子为“爱情果”。每颗果实委经过七八年才能成熟。

(4)主要价值

海椰子坚果内的果汁稠浓至胶状,味道香醇,可食亦可酿酒,果肉熬汤服用,可治疗久咳不止,并有止血的功效。海椰子的椰壳经雕刻镶嵌,可作装饰品。海椰子果肉细白,美味可口,滋阴壮阳,还能治疗中风、精神烦躁等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保护现状 ①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07年 ver 3.1)——濒危(EN)。

1983年,海椰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名录》。

②种群现状

海椰子只在塞舌尔有出产,加上它的生长十分缓慢,百年才能长成,果实要7年才能成熟。截至2012年,总计只剩下8200棵。

③保护措施

塞舌尔当地政府更是将海椰子列为重点保护对象,严禁私人擅自砍伐海椰子树和采摘果实,并禁止私运出国,违者重罚。外国游客若想带走海椰子,必须持有当地政府颁发的许可证,但一枚海椰子果实标价200美元,昂贵的价格令许多人望而却步。

1976年6月,塞舌尔人民宣告独立,政府把巨籽棕定为国宝,划出自然保护区,海椰子被严禁非法运出境外。海椰子只在塞舌尔生产,被塞舌尔视为“国宝”和“国树”。海椰子种子成熟时,在岛上有专人统一收集、编号、销售,是一种“限制出口物品”,机场海关严禁私自携带出境。

(6)植物文化 ①爱情之果

一棵海椰子树的寿命长达千余年,可连续结果850多年。海椰子的坚果是一种复椰子,好像是合生在一起的两瓣椰子,因此,塞舌尔人将其誉为“爱情之果”。

柏林植物园的唯一希望就是发芽的海椰子能够存活下来。毕竟,它是非常特殊的植物。19世纪末,英国将军查尔斯·戈登在访问塞舌尔群岛时突然生出一个灵感:他认为《圣经》中描绘的禁果并非苹果而是海椰子的果实,因为这种果子长得非常像女性的骨盆,这位基督教徒认为如果有任何树能够激发人类对肉欲的好奇,无疑就是它了。

②爱情树

“爱情树”,雌雄异株常是相对而立,相依而生。树枝如手脚,树叶似耳发,耳鬓厮磨,千岁相守不移。

“爱情树”,树根在地下相互缠绕,交织在一起,如同情侣在月光下依偎拥抱。

“爱情树”,雄株每次只开一朵花,花长1米多,形状就像男性的外生殖器。雌株结果,果呈胖心型。果成熟剥开外壳,里面的果核初看像2个肾相对相联,翻过来看一下,令人惊奇,简直是女性臀部和外生殖器的雕塑。

“爱情树”,50年才开花,40年才结果,果实要5年才成熟。果核落进地里,要半年以上才发芽。近1年才长出第一片叶,主根深扎地下达4米。

“爱情树”,巨籽重达25千克,堪称世界之最。“爱情树”800年树龄仍能开花结果,真是长生不老,高寿千岁。

“爱情树”的爱情之果,落进海里,果肉腐烂了,剩下空壳核,随海浪漂流。1519年马尔代夫的渔夫发现水中漂着1枚“爱情树”籽空壳,捞起一看,像椰子,但它又比椰子大20多倍啊。见者莫不惊奇,猜想是从海底的树上长出来的,就叫“海底椰子”吧,从此传开了。

200多年后,人们才发现印度洋西南部塞舌尔群岛上成片的原始森林中就有这种“海底椰子”树,这才知道“爱情树”原产地并不是马尔代夫群岛海底,而是在陆地上。可是,此前的西方植物学家已将其定名为“马尔代夫椰树”,海底椰子也被广传并顺口叫成了“海椰子”。“海椰子”的巨大、奇特和神秘传说,加上果肉甜美,具有滋阴补肾壮阳强身的功效,特别是能解百毒的传说,使之身价猛增。欧洲的一些国王为防投毒保命,更是高价争购。据说,当年法国鲁多里夫二世皇帝曾经提出,用25千克黄金购买1个重20多千克的海椰子果。然而,将“爱情树”称为“海椰子”并不符实。

据说如果雌雄中一株被砍,另一株便会“殉情”枯死,故被当地居民称为“爱情之树”。许多年轻人相信海椰子象征着爱情,将塞舌尔看作蜜月度假胜地。

③当地标志

塞舌尔群岛共和国国家标志,是塞舌尔扇形棕榈树及其果实“海椰子”,国徽主要元素是棕榈树。首都维多利亚机场出入境签证印章图案是“海椰子”,还有钱币和邮票上也印制着“海椰子”的图案。

“海椰子”雄花序形状宛若男性生殖器,种子外形尤如女性臀部,因此它被笼罩上神秘光环。有趣的是,当地公共场所常用“海椰子”雄花序和种子图案作为男女性别标志。

④赠送

2011年,英国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便选择那里度蜜月。塞舌尔外交部长赠送给他们一枚海椰子作为礼物。

2015年4月16日,塞舌尔国家植物园园长“雷蒙德·布依洛维奇”将两颗珍贵的“海椰子”的种子赠送给北京植物园,植物园将设立专门的温室对这两株“海椰子”进行栽培养护工作。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