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养老金调整方案终于公布了,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位退休人员今年到底能加多少钱还有继续等待,只有当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调整细则出台后才能知晓。

不过,国家层面的方案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如3%的调整比例意味着各地无法私自突破这道“红线”,哪怕当地的养老基金余额充足。所以各地退休人员2024年的平均涨幅不可能超过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相信大部分退休人员对于3%的增长比例是比较失望的。有退休人员表示,“预计到今年的涨幅会比去年少,以为在3.5%至3.8%之间,没想到少了那么多,平均上涨比例比2023年少了0.8个百分点”。

今年的调整方案确实有些特殊,按照近几年的惯例每年3月至5月人社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国家层面的调整通知,2024年公布的时间晚了,直到6月才揭晓。也许在确定调整比例时有关部门确实思考了很久,才定了下来。

纵观历年调整比例,2024年的降幅可以说是非常大的。2005年至2015年期间的涨幅基本上在10%以上,2016年养老金调整比例开始进入下降阶段,当年涨6.5%,2017年下降至5.5%,之后几年维持在5%,到了2021年再次下降至4.5%,2022年和2023年的调整比例分别是4%和3.8%。

此前,网传今年调整3.6%,应该就是以2023年与2022年的差距推测出来的。

为什么养老金调整比例逐年下降,今年更是大幅降低至3%呢?在我看来可能与两个因素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2023年至2024年第一季度物价涨幅较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在职职工都不一定能够每年涨薪,退休后不再工作的人却能或多或少每年都加点钱,为什么每年都要给退休人员加钱?

上调养老金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退休人员适当分享经济发展成果;二是为退休人员提供生活保障,不至于因物价上涨而导致物质生活水平降低。

两个目的里后一个为主,所以每年的养老金增幅与物价涨幅是息息相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物价上涨0.2%,今年一季度物价与去年同期相仿。换言之,最近一年里整体物价水平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虽然政府报告中的2024年CPI涨幅目标为3%,但从将近半年的实际情况来看今年的物价几乎不可能上涨那么多,有2%就不错了。

我们就假设2024年全年CPI上涨2%,养老金调整3%不仅能完全抵消物价上涨对购买力产生的不利影响还让退休人员获得了1个百分点实际增幅(剔除物价上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缓解缴费与财政支出压力。

我国的养老金制度为“现收现付”制,即时下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由正在工作并缴纳养老保险的人员提供。

随着“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发展,在法定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需要领取养老金,从基金里支取现金,而缴费的人却逐渐减少,为基金提供现金的人呈下降趋势。

与此同时,养老保险费缴纳分为两部分,个人承担缴费基数的8%,企业承担16%。每年的最低缴费基数在不断上涨,企业的人力成本剧增。

为了给企业减负,降低缴费比例可能是无法避免的。实际上这几年已经开始这么做了,以前企业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的比例是20%,后来调低至现在的1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光靠缴费无法维持养老保险基金的正常运作,中央和地方政府从财政资金中拨出一部分“补贴”养老保险基金。

财政资金可以兜底,但额度是有限的。这两年国家推动降税减负,个别月份已出现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增反降的情况,更关键的是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了土拍市场,土地出让金这一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源备受“打击”。能够拿出来补贴养老保险的资金不可能无限制增加。

总之,“现收现付”制下缴费筹资端是有压力的。

给广大退休人员加养老金属于养老保险支出,基金的收入有了压力,花钱的时候底气自然没有那么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两个因素是未来长期存在的,尤其是第二个因素几乎不可能改变,这就导致以后的养老金增长比例无法回到之前的水平,别说上涨10%以上了,连5%都可能是奢望。

当然,3%的上涨比例基本上是今后的调整下限了。这是因为我国长期的通胀目标为2%,低一点的时候是1.5%、高一点不超过3%,前面说过养老金调整的主要目的是保障退休人员的物质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所以每年调整3%差不多就是底限,再少恐怕无法抵消CPI的涨幅。

唯一的特殊之处可能是某一年出现物价大涨,比如CPI年率涨超3%,这个时候的养老金上涨比例会高一些,应该会超过4%甚至达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