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健康“管理式医疗”再现大动作。

6月17日,“让每一个家庭拥有平安家医——中国平安家庭医生品牌升级”发布会在上海举行。本次发布会由平安集团主办,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平安健康)、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平安人寿)联合承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次发布会邀请了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池春花、原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分会会长杜雪平、上海市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江华、中国平安集团和旗下多家子公司高管、企业客户等近300位健康险/健康管理专业人士莅临现场,共同见证平安家医品牌升级——“11312一站式主动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的发布以及平安家医所做出的“健康主动管、慢病能管好、疾病管全程”的用户服务承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引入“家庭医生”概念以来,家医已在国内发展了数十年时间,在我国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领域占据着一席之地。且随着公众健康管理意识的提升,家医服务需求还有望得到进一步释放。

但同时,家医赛道至今仍面临大众认知水平不足,大众缺乏对家医的信任以及家医服务缺乏吸引力等问题。在此背景之下,平安健康选择持续加码家医业务,一方面,显示出平安健康探索家医市场以及持续推进管理式医疗模式落地的决心与勇气;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彰显了平安健康对国内家医市场的看好以及对长期投身于家医市场所具备的十足信心。

那么,平安家医究竟做了哪些思考,进行了哪些升级提升家医服务吸引力?其持续加码家医业务的底气又是什么?通过平安家医品牌升级发布会,我们知晓了答案。

立足F端、B端市场,

解决“为谁服务”难题

实际上,无论是服务行业还是产品行业,其发展面临的问题无外乎两类——为谁提供服务以及提供怎样的服务。

其中,为谁提供服务显然是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对此,部分企业选择以服务B端客户为主,先保证“活下来”的同时,也逐步将服务渗透至C端市场。而平安家医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牌。

平安家医的市场定位十分鲜明。作为平安健康持续推进“管理式医疗”落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定位延续了平安健康“管理式医疗”服务体系的市场定位,即主要为平安集团旗下F端、B端客户提供服务。因为,从支付意愿和支付实力来看,F端与B端都是现阶段中国健康管理市场中付费方的最优选择。

除了直接服务企业端、金融端客户外,平安家医还是平安寿险产品的健康管理服务供应商之一。如此,依托于平安寿险的庞大客群,平安家医的获客问题也迎刃而解;而在健康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的行业趋势下,平安家医所包含的家医服务又可为平安寿险产品增添几分吸引力。

“2023年,使用医疗健康服务的平安人寿客户数超2000万,服务满意度达99%。”平安人寿销售管理部总监陈铮分享道,“医险协同的创新模式,将差异化的医疗健康服务与作为支付方的保险等金融业务结合,为客户带来省心、省时、又省钱的体验,使金融更具人文关怀,让保险更有温度。”

而能为平安寿险产品增添附加价值,并获得99%满意度的平安家医,显然靠的并不仅仅是品牌名中的“平安”二字。那么,在服务供给上,平安家医又如何破局,提供了真实有价值的服务?

细分服务人群,构建全面且精准的家医服务体系,解决“提供哪些服务”难题

家医服务缺乏吸引力的核心问题在于——未能切实满足用户需求。如若进一步拆解来看,则是缺乏对用户真实需求的了解或服务与用户需求之间的错位。

对此,平安家医将服务人群细分至了3大类4小类,即健康/亚健康人群、慢病人群、疾病人群,其中,疾病人群可进一步细分为轻症人群和重症人群。这显然是为了洞察不同人群对家医的不同需求,为提供精准的家医服务夯实基础。

我们先来看健康/亚健康人群如何通过平安家医获益。面对健康/亚健康人群,平安家医提出了“健康主动管,让家庭健康更省心”的服务理念,针对这类人群体检缺少连贯性、检后无管理等痛点,平安家医基于自动化档案管理,可帮助医生在体检前根据客户过往体检数据以及随访中对于客户健康生活状况的了解,给予更有针对性的体检解答建议,做到应检才检。

而在体检结束后,平安家医也会针对检后结果主动管理用户的饮食健康,给予专业运动方式指导、健康科普以及中医调理方案。如若体检结果出现异常,平安家医也可提供到家检测、用药指导、送药上门服务,给予用户更适用、更便捷的持续性检测、进一步监测和治疗指导,实现疾病的早筛早诊。

至于慢病人群,疾病重视程度不高、疾病管理缺乏科学性等是其主要痛点。对此,平安家医提出了“慢病能管好、让慢病指标优改善”的慢病管理理念,通过数字化+人工智能构建三位一体的慢病管理闭环,以医健物联网平台、体征指标管理模型和端到端解决方案为三大基座,提供实时监控、动态管理及精准指导等服务改善慢病指标。

同时,平安家医还自建了风险提示体系,针对突发、超过临界值的情况,家医会主动联系对接相应的名医专科、安排及时就医;针对连续异常情况,平安家医会提供包括6维健康行为记录、5A主动问诊、用药指导、基因检测等在内的主动管理服务,进一步明确筛查方案;针对偶发但有趋势性风险的情况,平安家医会重点通过生活方式指导、健康月报、随访等手段进行监测和管理。

而针对轻症人群,平安家医会提供7x24小时秒级响应问诊咨询服务、全国271城送药1小时到服务以及300+常用药买贵就赔服务。

此外,针对重症人群问诊时准备不充分、病情描述不清楚、院后管理缺失等问题,院前,平安家医会基于用户过往的健康档案、病历、用药史等形成就医宝典;院中也会安排专职陪诊员全程陪诊;院后,用户也只需上传病历单、处方单、检查单,家医便可根据医院诊断情况,给予用户针对性的康复指南并跟进随访随诊。

并且,针对重症人群乃至各类人群的寻医问药、转诊等互联网医疗普遍需求,平安家医也会按需提供服务。

顶尖医疗团队、领先前沿科技、完善生态网络,让家医服务更专业、更省时、更省心

总的来看,平安家医的服务涵盖了健康管理、慢病管理、疾病管理三大板块,且贯穿了每一板块的每一个环节。而每一个板块每一环节的落地,都涉及诸多医疗资源的供给与协作。

以慢病管理板块为例,慢病管理不仅需要医生资源的支持,还需要医药资源和可穿戴设备等监测设备的支撑。而重症用户则极有可能涉及疾病转诊、随访监测、康复指导等服务项目,同样也离不开庞大且丰富的医药、医疗服务网络的支撑。

而平安健康所建立起的医疗资源服务网络,可谓是业内翘楚。

● 组建高质量医生团队,人均拥有平均20年从业经历

具体来看,首先,家医业务的核心医疗资源一定是医生资源。当其他平台还在苦于医生资源尤其是优质医生资源的积累时,平安家医已经组建起了来自29个科室的5万名内外部医生团队、并吸引了2500位名医专家与之合作。

医生及医疗资源积累雄厚的同时,平安家医也没有回避医生“质量”的问题。动脉网了解到,升级后的平安家医医生团队,均为原三甲医院的副高及以上专家,人均拥有平均20年的从业经历。在此基础上,平安家医的医生团队还拥有北大医疗国际医院认证、世界家庭医生组织培训认证,服务标准也由中华医学会全科分会指导、远程医疗规范也通过了澳大利亚皇家医学会RACGP认证。

● 组建丰富且完善的医疗、医药资源网络,合作医院已超23万家

其次,平安健康在医疗健康领域多年的资源积累也可为平安家医的服务落地提供强有力支撑。截至目前,平安健康已建立起了完善的O2O到线、到店、到家的三到网络,其中合作医院超过了4000家,合作体检供应商超2000家,合作药店数量达到了23.1万家,全国百强医院也实现了99%覆盖。此外,平安家医还围绕八大专科成立了23个专病中心,并已覆盖海外医疗资源。

● 构建多模态医疗大模型,全面升级医生工作台,让体系安全高效运行

最后,一套庞大的服务体系若想顺畅且高效地运行,自然离不开AI科技的助力。基于平安集团的5大数据库和医疗领域知识图谱,平安健康创新构建了“平安医博通”多模态医疗大模型,并全面升级了“平安医家人”医生工作台。

该工作台不仅可该智能工作台不仅可辅助家医快速生成就医宝典,让看病更省时,更可帮助自动更新档案与匹配健康计划,让健管更省心。并且,AI还能赋能平安家医实现100%全量质检,覆盖在线问诊、电子病历、处方质控等环节,确保平安家医安全合规运行。

至于平安集团其他部门对平安家医的赋能,则主要体现在客源以及“300+常用药品买贵赔”方面,这也是平安集团内部业务强协同的一大体现。

行文至此,我们不难发现,平安家医的落地实践,成功运行,医生资源、医疗资源、科技资源乃至市场资源、支付方资源……种种资源,缺一不可。而其中的每一项资源,若想有所积累,不仅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也需要企业本身具备强大的实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该模式复制推广的难度。

但无论如何,平安家医的此次升级,也存在诸多闪光之处——于平安健康而言,平安家医的此次升级是其为推行中国管理式医疗落地而迈出的坚实一步;于用户而言,通过升级后的平安家医,其可以获得切实、有价值的医疗健康服务,解决实际需求;于行业而言,平安家医在此时进行品牌升级,提振了诸多企业奋战在家医赛道的信心,也为行业供了一个在B端、F端市场探索家医业务落地的范本。

而在更为久远的未来,在更具挑战的C端市场,探索家医业务落地的诸多优秀企业们会提出怎样的解决方案,平安家医又会有何表现,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