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网讯(记者 陈志茹 通讯员 王力)6月18日,记者从市应急管理局获悉,自入汛以来,我市落实应急队伍、完善装备物资、加强工作联动,扎实做好梅雨期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

入汛以来,我市按照“市1000、县300、乡50、村20”的标准,在全市组建各类应急救援队伍1157支3万余人。扎实推进“以训提能”教育培训,相继开展应急管理系统防汛抗旱业务培训,2000余名县、乡、村一线防汛指挥人员先后参训,不断提升基层干部临灾应急指挥水平,强化灾害应对能力。

汛前,我市已组织对全市防汛应急物资物料进行全面清理,指导各地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补,投入40余万元用于支持长江簰洲堤防和大中型水库等重点点位砂石料补充和石料库建设。按照一部视频叫应电话、一部卫星电话、一部手台(对讲设备)标准协调为各乡镇、市县应急、水利部门配备应急通讯设备104台套,确保极端情况下信息畅通,应急指挥顺畅。

按照“八个应转尽转”的要求,指导全市涉及山丘区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完善人员应急转移避险预案(方案)1600余个,更新完善大中型水库“一对一”抢险救援方案23个。全市862台套应急云广播时刻在线,随时做好临灾预警准备。督促指导各地向山洪沟、高帮塘、地质灾害点等风险区内群众送达一页纸应急避险明白卡3万余份,告知预警方式、转移路线、包保帮扶责任人和安置点等信息。

此外,持续深化军地、警地抗洪抢险对接联动机制,推进信息互通、对接顺畅高效。会同咸宁军分区、武警咸宁支队等单位共同开展流域险工险段军地联合查勘,核定险工险段基础信息和抢险要素,研究细化抢险方案,确保重大险情高效快速处置。联合自规、交通、文旅、城管等部门围绕汛期高速公路、铁路沿线、旅游景区、水利设施、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灾害风险隐患,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汛期基础设施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处置工作。印发《关于做好汛期群众转移准备工作的通知》,充分发挥2540名基层灾害信息员“吹哨人”作用,夯实基层防灾、减灾工作基础,确保第一时间识险报灾。

据了解,从4月26日至今,市应急管理局召开会商分析会,对即将到来的梅雨期防范工作进行再安排部署。动员全市各地以雨为令、迅速行动,坚决打好防汛关键期的“主动仗”,尤其要做好中考期间的防范应对,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