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中央的号召下,“上山下乡”成为一个“新潮流”,一大批十八九岁的“知识青年”告别父母,成群结队到了一个个陌生的地方,在欢送仪式上,既有彩旗招展,锣鼓喧天,也有哭声和千叮万嘱。

对于曾参与过其中的人来说,这一段经历,既有开心的一刻,也有遗憾、委屈,成为一生中难以忘却的记忆……

廖晓东,她也曾是当年千百万知青中的一员,在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时,得知村里的民兵连长因贫穷无法娶上老婆,她认为不能让贫农一直光棍,当即表示要嫁给这个贫农出身的民兵连长。

消息一传出,大惊失色,这是一段众人都看不好的婚姻,认为她一定会后悔,但廖晓东却不以为然,坚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如果不能适应,那也是自己的问题。

那么,她最后的结局如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廖晓东的父母都是老革命,随毛主席参加过长征,在枪林弹雨中,逐渐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干部。

三大战役之后,百万雄师陈兵长江北岸,只待毛主席一声令下,即可打过长江去。

在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等人的逼迫下,蒋介石被迫退位,将“总统”的位置让给李宗仁。李宗仁本想与共产党划江而治,但中央过长江的原则无法改变,双方的谈判陷入僵局。

1949年4月20日,国共和谈破裂,毛主席下达了渡江的命令,解放军发起了渡江战役,只用了短短几天就解放了国民党政府的首府南京。

解放军虽已取得渡江战役的胜利,但南方的多个省份还处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之下,战斗还得继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部队继续南下,扫清溃逃之敌,廖晓东的父母也是南下的干部之一。虽然南方的国民党部队都是残兵败将,但反抗依旧很激烈,很多战士倒在了胜利的前夕,她的父亲也在一次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

母亲得知噩耗,泪流不止,没有想到女儿刚出生,就失去了父亲。但作为一个走过草地爬过雪山的老红军,她觉得有必要接过丈夫手中的钢枪,继续战斗。

她将廖晓东交给了生死与共的战友,临行前,母亲对战友说:“孩子是革命的后代,如果我也在战场上牺牲了,希望你们能把她培养成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母亲抱了抱着襁褓中的晓东,轻轻地在她的脸蛋上吻了一下,而后就转身继续奔赴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养父母在山东青岛工作,虽然自己也生育了几个孩子,但他们将廖晓东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也将其带到了青岛;为告慰牺牲战友的英灵,养父母对廖晓东进行严格的教育,而她也不负众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被评为三好学生更是家常便饭,这些都让养父母非常地欣慰。

按照养父母的设想,以廖晓东的成绩,考一个重点大学完全没有问题,而后再找了一个好的对象,这样也不负战友牺牲前的嘱托。

但历史,却悄悄地在改变着廖晓东。

1968年,廖晓东以优异的成绩从青岛的一所重点高中毕业;当时很盛行下乡接受再教育,长期在大城市生活的廖晓东,对农村、农民的生活印象只在电影里。突然间,廖晓东向往起农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而且这又是最高领袖的号召,也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她的很多同学都已到了农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家后,廖晓东向父母说了自己的想法。原本以为父母会支持她,但没有想到,刚一说出去,父母却突然收住了笑容,变得严肃起来。

父母认为廖晓东成绩优异,后面会有更大的作为,报效国家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非得到农村,而且她又是家里的老大,可以让弟弟或者妹妹代替她去下乡,这样不仅廖晓东可以留在城里照顾二老,家里也有人响应号召下乡,两全其美。

但廖晓东不同意父亲的意见,认为自己是家里的老大,而弟弟妹妹年纪还小,理应自己下乡,将弟弟妹妹留在城里,而且革命道路也不是别人可以代替的……

廖晓东的一席话,让父母一时都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位从战火硝烟中走过来的父亲,面对凶狠的敌人,从来没有害怕过,更没有流过一滴眼泪,而这一次他的眼角也湿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奈之下,父亲决定向廖晓东讲述一段多年前的往事:“红军长征时,我的年纪比较小,有一个大哥和一个大姐一路上对我非常地照顾,没有他们的照顾,我有可能就倒在了长征路上。后来,大哥和大姐结为了夫妻,并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生了一个女娃。但不幸的是,大哥却在后面的一次战斗中牺牲,大姐将孩子托付给了我之后,也继续奔赴战场,不久后也牺牲;临行前,她嘱咐我,一定将这个孩子培养成人,并取名‘晓东’。”

父亲说完,廖晓东才得知自己原来是烈士的后代,亲生父母早已牺牲多年,一向坚强的廖晓东,也哭成了一个泪人。

父亲本想用这个故事将晓东留住,但却“失算”了,不仅没有留住女儿,还使廖晓东更加坚定将“革命”进行到底,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

1968年四月底,廖晓东与好友徐丽(化名)等一行人,登上了政府专门为他们准备的大卡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天,廖晓东的养父母以及弟弟妹妹都来送行,路旁插着红旗,敲锣打鼓欢送他们;在廖晓东上车的这一刻,养父把脸转了过去,但透过侧脸,可以看出他老泪纵横。

汽车启动了,这时廖晓东的心头一酸,想到养父母如对待亲生孩子一样,将她养大,看着两鬓发白的养父,还没有开始尽孝,就要离开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不禁流下了眼泪。

这是廖晓东长这么大第一次到农村,对一切都很好奇,但得知这里并不是条件最艰苦的村子后,廖晓东找到公社的领导,表示要到最艰苦的村子去。

因为这些人都是天之骄子,公社领导也不敢做主,在经县一级领导同意后,才将廖晓东、徐丽等一行人,安排到桃林最艰苦的三官庙大队(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