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省总工会打造“工会驿站+”模式 构建工会大服务圈

奋楫扬帆新时代,破浪笃行新征程。

近年来,全省工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树立主动作为的“主场意识”,积极投身于发展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的八闽大潮,涌现出一批独具特色的“闽工”品牌,开创“以品牌助推高质量发展 以品牌见证工会时代巨变”的生动局面。《福建日报》开辟专栏,集中展示第二届福建省工会改革创新“十佳成果”。

“建成驿站4080个,累计服务户外劳动者680余万人次”“用‘一平米’勾勒思想‘同心圆’”“打造‘工会驿站+医院+新就业形态群体’健康服务圈”“推动简易调解、法律咨询、普法宣传、法律援助等向驿站延伸”……

近年来,我省工会持续推进工会驿站扩面提质增效,在解决户外劳动者歇脚难、喝水难、吃饭难等基本问题的同时,探索创新“工会驿站+”多元赋能,延伸驿站思想引领、健康服务、权益维护等功能,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凝新”“暖新”“安新”的驿站,把驿站打造成为解决职工急难愁盼的“幸福家园”,让“小驿站”传递“大温暖”,以“小切口”做实“大服务”,奋力探索工会服务劳动者的“福建实践”。

在2024年全国驿站“双15工程”总结大会上,省总工会获评“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岩市“驿站枫桥”正在进行简易调解。

以“工会驿站+思想引领”

打造“凝新”的驿站

在驿站因地制宜设置“一平米学习角”,配置《工会法》《劳动法》等法律读本,以及《工人日报》等报刊。打造二三条板凳、三五个职工就能开讲的“微课堂”,跑出理论武装加速度,团结引领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用“一平米”勾勒思想“同心圆”。

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身边”全省千名劳模工匠千场“微宣讲”、“共话二十大‘驿’起向未来”等主题活动,组织党的二十大代表、劳模工匠、工会干部等走进站点,周期性蹲点驿站——打造“可亲可近可感可暖”的“沉浸式”服务体验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浸润式”学习氛围。

近年来,我省工会创新实施“新思想·‘心’驿站”行动,在全国首创驿站思想政治引领的实践探索,把“看得见”的日常服务与“看不见”的思想引领有机结合起来,有关做法入选“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经典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泉州工会升级驿站“医+”功能,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就在身边触手可及”的健康服务。

以“工会驿站+健康服务”

打造“暖新”的驿站

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因长年“岗位在车轮上”,自身健康疏于管理的问题,省总工会在泉州试点打造工会“医+”驿站,实现健康服务全流程、多时段、便捷化。

通过“健康机器人+全流程检诊治”服务模式,在驿站投放智慧健康机器人,可自助体验血糖、尿酸、胆固醇等8大指标“伸手检测”服务,同时,还连线全国三甲医院注册医师进行视频问诊、图文问诊,已服务近2000人次。

通过“医师志愿者+多时段轮值”服务模式,每周固定时段由医生志愿者轮流坐诊,免费提供医疗咨询、健康评估等服务,实现健康数据“云存储、云上传、云互通”。

通过“社区服务+便捷化服务”模式,鼓励支持基层工会与社区医疗单位联建工会驿站,推动社区医生、家庭医生等“登门”驿站,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转院转诊绿色通道、健康指导等服务。

这些创新做法,目前已入选全国工会权益保障工作典型经验和优秀案例。

以“工会驿站+枫桥经验”

打造“安新”的驿站

在中心城区,10分钟就能找到工会的站点,其中68个工会驿站(含补给站),都能联系到挂钩站点的调解员和工会援助律师,实现10分钟找到工会、10分钟找到维权服务——这,就是龙岩市探索嫁接福建工会“园区枫桥”经验,构建起来的“驿站枫桥”一体化“安新”维权服务工作机制。

日前,由龙岩市总工会牵头,与法院、司法、人社等部门签订“驿站枫桥”合作协议,协同17家联盟单位共建维权服务队伍,探索建立驿站简易调解机制、职工服务中心快速调处机制、劳动争议便捷审理机制、重大案件联动调处机制,形成“工会+法院+人社+司法”协同联动模式。拓展线上服务功能,在“驿站枫桥”二维码后端链接包括专业律师、调解员、仲裁员、人民陪审员、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在内的“工”益力量,实现维权服务24小时不打烊。

与此同时,“驿站枫桥”还建立起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协调会议。各成员单位安排专人负责协调推进基地建设、机制运行,推动预、调、裁、审全流程高效衔接,让职工维权服务更具力度,也更有温度。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