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跳进黄河洗不清”,指的就是黄河浑浊,人入其中不见身影,出来后依旧满身泥垢。

之所以如此,原因就在于黄河流经黄土高原,裹挟大量泥沙。

那么另一句俗语,黄河清,必有大灾,是否会也因裹挟泥沙的多少,存在科学依据呢?历史上两次言中,又是否是巧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河

作为中国人民的母亲河,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于青藏高原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流入大海,引领中国古代历史文明的发展进程。

依托于黄河的支持,华夏文明也得以生机盎然,并一直传承到今天。以往人们印象中的黄河,大都以浑浊为主,所以古代谈及两句俗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一为“黄河清,圣人出”;其二为“黄河清,必有大灾”。第一句俗语暂且不谈,具体依据至今无人证明。

比如孔圣人出生的时候,就没人记载黄河是否清澈。若连他都算不上,后世着实难堪重任。

至于第二句俗语,古人则是根据,明朝年间的两次灾祸总结出来的,可这能否真的能够通过科学理论进行解释呢?古代迷信的认知,又该如何才能打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灾难

根据明朝相关文献记载,嘉靖皇帝出生的时候,黄河就曾清澈无比。若要说圣人出,嘉靖当仁不让。

可惜就实际表现来看,他和圣人真没太大关系。反观灾祸方面,俗语倒是能够给出证明。

嘉靖三十四年,华县就曾经发生过一次十分严重的地震,震级达到8级。尽管当时人口密度不大,房屋建造也并不像现如今的高楼大厦,却依旧给老百姓造成极大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地里庄稼颗粒无收,老百姓惶恐不安,一直期待朝廷能够赶来救援。可信息交流的障碍,以及救援力度太小,最终能挽回的,实在不值一提。

尤其是在心理上,古人一直崇信鬼神之说。这般恐怖的天灾地震,也自然被当成了上天的惩罚。好在地震影响终究有限,这才不至于激起大范围民变。

而此次事件发生,也无怪古人将其与黄河水情联系在一起。毕竟“陈胜王”的荒谬说法,都能获得不少人的支持,更别提“神迹”就出现在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传十、十传百,俗语影响波及范围越来越广,最终竟成了约定俗成的共同认知。

倘若后世有人依旧不信,那么明朝历史上的第二次大灾,则将俗语的可信度推至巅峰。

公元1626年5月,明朝首都北京发生一场神秘的大爆炸事件。彼时,位于北京城西南隅王恭厂火药库附近区域,爆炸范围超过750米,约有2.23平方公里受灾2万余人死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