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好,我是一个裹凉皮。我出生在一个风花雪月的下午,有一个男孩走进了老王的凉皮店,他给了老板娘5块钱,从此我便诞生了。

当我还是一张面皮的时候,我妈妈就告诉我,总有一天我们都会被刷上辣椒酱,裹上黄瓜丝和面筋,然后被紧紧的卷起来,交到人类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妈妈说这是我们的宿命,谁让我们出生在濮阳呢。

濮阳,河南东北部的一个三四线小城市,裹凉皮的发源地。这里的人们对我们非常钟爱,不管到不到饭点,都会吃我们。说实话,我们本来只想当一个主食,万万没想到,被濮阳人当成了随时可以吃的小吃。

每次想起来这个事儿,我都会内心一阵躁动。我也有梦想,我也有青春,我也希望和一个女凉皮手牵手走在绿色庄园的草坪上。

妈妈说“这世间的真话本就不多,一个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对白。”可后来有了胭脂,便分不清是真情还是假意。

小时候不懂,为什么一根绳子,可以拴住一头牛,让其在田间辛勤劳作一生!现如今,我知道一个无形的手掌,把我们自己困在这一日三餐之间。

现在,在全国各地都能看到我们的影子。人类说我们很热销,很多外地的女孩子都喜欢我们……好吧,被她们握在手心里,感觉也是挺美的。

每年的开学季,大学生们都喜欢把我们打包起来,带到学校,让同宿舍的同学们品尝。我们被裹在塑料袋里,历经千山万水,被交到了一个又一个陌生人手中。

我们被他们当成了特产,当成了交流同学情谊的工具。然而就是这样一件事,我却一直接受不了,我觉得还是现裹的好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无数次的证明:濮阳只有两个裹凉皮,一个在案板上,一个在嘴里。

连续两年,濮阳人在端午前后为我们搞了个节日:凉皮文化节。这个名字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我们也没有什么文化,只是一种市井小吃。我们源自西北,成长于濮阳,最初是为了谋生,现在成了家常。

我们深深的热爱着这样一座城市,并愿意和它共同成长。我们和这座城市一样,张开怀抱,包容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那些多元文化的叠加,才是我们心里最美的味道。

我们出现在濮阳人的麦田里,出现在油田工人的井架边,出现在市井烟火里,出现在每一个濮阳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