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执意护送蒋介石回京,一下飞机就被逮捕。且36岁后一直被软禁。而杨虎城则全家被监禁,于1949年全家被迫害致死。杨虎城的尸体是最后在硫酸中被找到,且面目全非,只能通过假牙来辨认。妻子也被注射不明液体在痛苦中死亡。

许多人会提出疑问?如果张学良不执意护送蒋介石回京 ,是不是就可以自由?而杨虎城如果不回国,是不是就可以善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伪满洲国建立,中国进入抗日战争的局部战争阶段。面对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有识之士展开救亡图存的努力。

无论是《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还是12月9日,学生游行的“一二九”运动,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措施,都是在给“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施行的国民政府施加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施行兵谏,史称“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这史书的几行字,承载了多少民族英雄的悲壮?即便用下半生做赌注,也一定要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他们就是张学良和杨虎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人们对张学良的评价是争议不断的,他曾兵谏却也曾未打一枪丢三省。杨虎城的忠义更是让人落泪,本可以远在事外,却毅然赴国救国难,哪怕远在天边,也不忘记民族危亡。两个为了民族存亡而实施兵谏的人,两个原本可以置身事外的人,怎么会在意自己的生与死?

反观蒋介石,身为领导者,确把国难抛于脑后,经济上更是任由四大家族随意敛财,面对日军威胁,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暴行,竟然妥协无视,反而加紧内部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正的问题不是张学良是否亲自送蒋介石,才导致被软禁。而是一个没有领导者作为的蒋介石,面对手下义士的兵谏,而怀恨在心。才接连迫害杨虎城等人。

一边是民族大义的无畏死生,一边是瞻前顾后的利己财团,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力量,终究是要爆发冲突的。因而,如果蒋介石等人一味敛财利己,手下却仍是有义士报国,面对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且关乎民族生死,这场兵谏也是当时看似热血行为的必然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经历诸多生死的大将们面对结局是不畏的,但是蒋介石的自私冷血本性和独裁统治终究是决定了他一但被释放,经历一个看似和平解决的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定然会以各种方式报复那些比他更爱国,更“大局观”的忠义之士,来维护他的独裁统治。

蒋介石一定会报复,一定不会善罢甘休。张学良真正护送与否并不能更改事情的发展的本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历史长河中,淘尽了英雄,又淘不尽英雄。杨虎城可以在国外安稳度日,最终却惨遭迫害,张学良也是在护送,尽职忠义时被抓了软禁。

有时候,评说是后人,而英雄却只是问心无愧。“但行正事”,无愧于心的坦荡,无不叫四大家族那种自私自利,不思国家的做派汗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就像国与国之间落后就要挨打,被侵略时如果没有强大的抵抗力来反击,只是空去联合国叫嚣“侵占他国领土不对”之类的话,结果多半是毫无用处一样。道理只是和平时的礼让,而动乱时只有拳头的对抗。

张学良,杨虎城被架空职权,被迫害囚禁,是事实,可又让我们后人有多少意难平!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

参考文献:

《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回南京原因探析》 李铁
《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的联系》 张哲
《蒋介石 宋美龄 一桩婚姻如何影响近代史》 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