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笔者来分享一篇粤港澳大湾区的顶级研究者的一篇论述,借此来给读者从顶层设计的视角来解读南沙未来光明发展的必然性。

郑永年,男,1962年生,浙江余姚人,汉族。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首任院长 ,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永年教授深耕粤港澳大湾区

自1840年来,中国两次对外开放,广东皆为首开之区

中国曾有过两次对外开放:第一次是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接受”世界规则,第二次是1978年以来主动改革开放“适应”世界规则。两次开放,广东都是和世界接轨的重要窗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南沙上横档岛的炮台遗址(远处为虎门大桥)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大湾区,开放条件最好!

5年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将珠三角9市与港澳特区共同组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进行系统规划,在推动珠三角经济转型的同时,也成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从开放的角度讲,相对于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的条件是最好的,有“一国两制”,不同制度和体系之间的互动、开放会产生化学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粤港澳大湾区示意图(左侧为世界其他三大湾区)

横琴对接澳门;前海、河套对接香港;而南沙则是全都要!

大湾区要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需要通过大融合来实现。根据国家部署,横琴主要对接澳门,前海、河套主要对接香港,南沙既对接香港也对接澳门。所以,南沙要打造成大湾区建设的标杆,这与横琴、前海、河套所承担的功能有所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沙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

《南沙方案》支持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

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这是我们期待已久的重大政策。《南沙方案》支持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不仅仅是广州的利好,更是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沙方案》

《南沙方案》支持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

当然,南沙的优势不仅仅在于地理空间,横琴、前海、南沙这三个平台,最终的目标是融合,是实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和营智环境。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深化合作,打造一个涵盖产业、教育、人才等方方面面具有竞争力的社会体系,建造宜居、宜育、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地域嵌入型世界级经济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沙蕉门河风景

笔者感悟:三大湾区先例证明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口还将持续增长!

我们以邻居东京为例!日本的东京湾区更是聚集了日本1/3的人口,2/3的经济总量,3/4的工业产值,成为日本最大的工业城市群和国际金融中心、交通中心、商贸中心和消费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0年和2015年东京都市圈人口密度空间分布

我们都知道,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经历了失去的若干年,但是日本东京都市圈的人口仍然在不断集聚,形成了超级都市圈。

笔者感悟:粤港澳大湾区是充满希望的地区,地理几何中心南沙差的了吗?

南沙的开放,是中国“第三次开放”的重要抓手和亮点之一。这绝不仅仅是一个姿态,而是为了我们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在国际上履行一个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大湾区主要城市人口还在流入

在近些日子,广州各区2023年常住人口数据出炉,引发各方关注。其中,南沙的数据颇为亮眼——截至2023年底,南沙区的常住人口达96.79万人,同比增长3.85万人,涨幅高达4.14%,无论增量还是涨幅,南沙均居全市第一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南沙人口增长第一位

结语:未来,南沙的崛起必将依托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崛起,这是源于聚集效应,规模效应,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趋势皆如此,人口向局部经济繁荣地区流动是发展规律!认识规律、尊重规律,以前瞻性的视角做出自己的未来选择!年轻人择城就是押注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