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15日,36氪WAVES新浪潮2024大会在北京郎园station·仓酷顺利举办。WAVES是浪潮的意思,也正是当下年轻人勇于追梦,敢于创造精神的缩影。此次WAVES大会聚焦四大板块:理想与现实、科技与人文、探索与深耕、传统与变革,每一个板块都指向年轻人关注的热议话题。都说人生是旷野,但是实践发现人生更像是海面,时而风平浪静、波光粼粼,时而巨浪滔天、风浪不止。Waver们没有在浪潮中随波逐流,而是靠自己的力量迎浪而上。

36氪作为一家和创投行业共同成长起来的商业媒体,一直和那些年轻的血脉一起探索边界、洞察未来。此次峰会,我们聚焦于创投,但又不止步于创投,我们和不同领域的人一起谈感想,和不同年龄的人聊未来,共创多元场景下的创投party,打造商界独一无二的视听盛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一名和他的“原子公式”

以下是原子创投合伙人冯一名的演讲实录,经36氪整理编辑:

大家好!我是原子创投的冯一名,很高兴可以跟大家分享我们的故事。

“原子”源自我们自己的一个比喻,原子很渺小,就像创业企业一样。但通过裂变和聚变,原子们能迸发出惊人的巨大能量,所以我们以原子命名。

先通过几个数字简单介绍自己。在过去13年里,我们一共投资了103家企业,大部分都是小微企业,94%作为第一个投资人。大家可以看到,在我们投资这些企业的时候,他们的平均人数少于15人,平均成立时间小于3年,93%的企业都是科技类相关项目。

过去13年的经历里,有三个瞬间让我最难忘,希望借这个机会分享给大家。

第一个瞬间是2012年原子成立。那个时候很穷但很开心,那个时候的投资人不需要考证,那个时候的基金不需要备案,那个时候的项目估值可以谈到几百万;那个时候投资人说给TS是认真的,那个时候也是没有什么要反投的,那个时候赚钱了税率是20%的。那个时候虽然工作很辛苦,但很纯粹,这是我第一个最难忘的时刻。

第二个难忘的时刻是2015年。我们有了自己的第一个退出,几百万估值的项目经过两年时间以9亿估值卖给了上市公司。时间很快,回报很高。收到收购款的那天特别兴奋,感觉自己都膨胀了。那个时候做梦都是“脚踢高领,拳打红杉”。后来残酷的事实不断鞭打我们。2015年是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起始。大家回想一下,有很多创业热点:从万物皆可上门到万物皆可共享,还有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直播、短视频。后来有一天,有一位大V讲了一句话:所有的消费品都值得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做一遍。于是拉开了万物皆可重做的浪潮。我们也参与到其中,投了一些类似的互联网模式创新项目。

2019年是我们第三个难忘的瞬间。2019年夏天的一天,同事帮我准备了四碗螺蛳粉,都是互联网模式创新的螺蛳粉,让我判断到底最后投资哪家。我闻了一下,说:完了,这四碗螺蛳粉都是一样的臭,没有办法判断投哪家。每个BP都写得天花乱坠的互联网模式创新项目,总结下来有四个共同点:主理人都是互联网大厂的产品经理;包装不是二次元就是国风;生产都是代工;销售主要靠小红书种草、直播电商。除了这四个共同点以外,很难找到差异化。当时我就在想,2019年这个时间点,我们如果继续还是沿着这个赛道投资,肯定没有前途。

当时很困惑和苦恼,我把自己憋在办公室,不断思考到底基金应该向什么方向走。2019年真是非常痛苦的时刻,更糟糕的是基金也没有太多钱,当时是双重打击。我憋在办公室不断地思考,到底我们应该投什么样的差异化。

2019年,正值中美对抗,当时看到全球供应链遭到巨大破坏,对国产替代的需求变得非常重要,我们想到转型做国产替代相关的投资。但说着容易,做着难。第一难是项目在哪里,怎么找到。第二难是技术很深,我们又不懂,如何判断。第三难是已经有很多专业投资人,我们怎么抢到额度。这都是困惑我们的难题。

对硬科技的项目,技术是核心竞争力。技术在哪里,无非在两类人的手里,一类是高校,一类就是科技园、产业园。我们当时决定去高校陌拜,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教授,问他们有没有出来创业的决心,或者能否推荐一些优秀学生的创业项目。针对回国的那些技术人员,我们到科技园扫楼,问他们是国外哪家公司回来的,他们做的产品是如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通过这两的途径找到的项目,我们又从B站科普、找行业专家交叉验证、访谈项目的供应商和客户,一点点汲取行业信息,一点点增强自己的判断力。

怎样抢到项目的额度,只有一条路,就是投第一轮。因为项目如果已经有别的投资人,就很难拿到额度了。我们唯一的路就是在别人还犹豫的时候坚定地投第一轮。我们制定了自己关于硬科技投资的方法论1.0,从2019年开始硬科技转型——一个艰难的转型,到现在,我们一共投资了20多个相关的国产替代硬科技项目,发展得都不错,投资方法论也迭代到了2.0,这是让我们很欣慰的地方。

我们经常被人问到,你们做早期投资,团队人少,业务什么都没有,你们怎么判断项目的,是不是拍脑袋?我们的回答:是,也不是。问的人多了,我们就总结了一个方法论,称之为“人、命、关、天”。

人就是团队,创业一定是团队行为,一个人再厉害也敌不过一个团队的力量。我们看创业团队,一定关注能力和目标的匹配程度。不像过去互联网模式创新,今天的创业门槛很高。技术很重要,团队的经验很重要,所以一定会选择那些有技术和经验的团队。

命,使命。对一个团队使命感的判断,是投资人特别容易犯错,也特别容易掉进去的陷阱。有的创业者很优秀,有亮丽的背景和高超的融资能力,但内心缺乏对创业这件事的使命。创业为艰,如果缺乏使命感,往往容易中途放弃。我们一定会着重考量团队的使命感。

关,闯关。创业有点类似打游戏,打游戏从简单到难,创业也是一步一步走,问题和困难一个一个解决。比如刚成立的时候需要解决融资和团队;当有了钱和人以后,需要开发产品、销售产品;回款后继续投入,扩张市场。每一个关卡跟打游戏非常相似。为什么连续创业者有优势,因为他们有很强的节奏感,当敌人很强时猥琐发育,当敌人弱时乘胜追击。我们会帮助创业者设定节点和关口,帮他们完成阶段性任务。

天,风口。十年前,最大的风口是移动互联网。今天,我们看到最大的风口是硬科技、国产替代、人工智能。风口容易做趋势性判断,真正难的是如何在大风口里找到反共识的机会。当盲目从众追风,所有共识性的风险都已经埋藏在了项目的估值里。历史无数次地告诫我们,如果想要获得超额收益,就一定要寻找那些反共识的机会。

我们自己总结的早期投资判断方法论就是这四个字:“人命关天”。

今天的主题是别回头,向前看。如今,行业的确遇到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困难。作为一个近20年的从业者,我也看到很多身边的伙伴内心充满“小确丧”——微小而确定的沮丧。我认为,当没有方向的时候,就要回到投资的本质,重新审视投资的标准,再用这些标准寻找更多反共识的机会。

原子创投在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寻求早期公司,它可能是很微小的企业、人数不多、成立时间不长,但同时,它又拥有很硬的科技含量和实力。这就是我们要去寻找和投资的目标。这些公司需要时间成长,时间是它指数级增长最好的驱动力,能不能成功又有很大运气的成分。我们从2012年成立起,就坚持着同一件事,希望从那一刻起到未来的每一天,把所有的努力积累起来,这是我们的事业,我们称之为“原子公式”。

最后我想说,在行业遇到困难时,更要坚持做有价值的事。市场这双无形的手,最终一定会奖励那些坚定做有价值、有意义事情的人。在这里与各位共勉。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