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办事 尽心尽责”,家住徐汇区长桥街道的伏阿伯和郭阿姨为街道的社区救助顾问们送上了这样一面锦旗。

伏阿伯、郭阿姨夫妇两人都已经退休,而郭阿姨几年前查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需要长期化疗并进行靶向治疗,去年8月,伏阿伯也查出胰腺癌晚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对辖区住户的走访排查中,社区救助顾问就通过标注“七色标签”,实时关注两位老人的困境情况。今年三月,两位老人的儿子突发精神疾病,被送往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进行长期住院治疗。这个屡遭变故的家庭也成为社区救助顾问的重点关注对象,察觉到伏阿伯不愿继续治疗的消极情绪,救助顾问一边宽慰老人,一边协助两位老人申请了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救助。时值《徐汇区因病支出型困难家庭关怀帮扶办法》推行,救助顾问也及时帮助两位老人递交了申请材料。

一张救助申请表,为这个家庭带去了新的希望。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今年,徐汇区民政局以“三个到位”的要求更精准、更温暖、更人性地做好社会救助工作。

“铁脚板+大数据”实现“政策找人”到位

社区救助顾问为伏阿伯和郭阿姨标注的“七色标签”即根据困难人群的家庭信息、收入支出、就医就业等七项核心指标,进行分类识别,依托“铁脚板”入户和“大数据”反哺,进一步保障好困难人群的生活。截至目前,区民政局已新排摸“七色对象”3000余人,结合“四百”走访行动,做到对特殊困难对象每日关爱“全覆盖、无遗漏”。

同时,区民政局借助复审、社区走访等途径,做好“社区云—社区救助”功能模块衔接、信息维护和数据更新,完善“预警—走访—处置”流程,提升救助工作的覆盖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下联动+多元参与”实现“温暖帮扶”到位

通过“七色标签”筛选出了特殊困难对象,下一步的温暖帮扶也要落实到位。针对困难群众需求的差异性,区民政局开展个性化、精准化救助服务项目。

为困境儿童设置的文化补贴“童乐汇”和“微心愿”项目已坚持开展8年,惠及8000余人;针对困难老人就医难、社会支持薄弱等难题,整合爱心助老服务包,推出爱心送餐、“浴”见美好等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区域内的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区民政局利用“一户一档”机制,完善关怀帮扶工作,强化与医保、卫健、工会等部门间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用好助医、助学、助困等各项救助帮扶政策。

“实体平台+机制建设”实现“救助规范”到位

为了打通社会救助的“最后一公里”,各街镇的邻里汇、居委会沿街服务点等处将嵌入社区救助顾问站(点),开展开门办信、上门办件、资源匹配等服务。目前,康健街道站点已经正式对外投入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配合街镇自查、督导互查、区级巡查的“三查”机制,区民政局不断提升社会救助程序规范执行、资金规范发放、档案规范管理、救助热线服务水平,同时开展审计共性问题“回头看”行动,实现救助工作的规范到位,让社会救助去到真正需要的人身边。

沈艺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