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撰文/ 孟 为

编辑/ 张 南

设计/ 赵昊然

2024年,中国汽车又一次行至十字路口。

对于中国汽车设计,也正在经历着两种去往不同方向的碰撞,到底是原创还是致敬经典?

这样的思想碰撞与疑问,恰恰也是今天中国汽车行业严重“内卷”的表现之一。

一方面,存量市场竞争下的“唯销量论”,汽车设计不得不顺从市场上那些已经被验证过成功的车型,失去了向前一步的勇气;

另一方面,惨烈价格战同样也传递给汽车设计,成本优先成为了横在设计创新前的一道高阻的大山。

卷成本、卷技术、卷价格、卷用户、卷关系、卷舆论,中国汽车怪现象般的6种内卷,给行业带来的更多是逆生长,就如它的英文Involution所解释的一样。

而真正的进化,真正的物种繁荣,是需要大家去找到各自的生态位,各就各位,物种不断地丰富,百花齐放,又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

如何破局内卷,走向进化与繁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主席贾可在第十六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阐述“想象”主题时表示,环顾当下世界,中国新汽车要想真正站稳脚跟,想要更上层楼,需要进行一次真正的大反思,需要一场想象力的狂欢。想象不是回避现实,躺平是回避现实,想象是超越现实,超越内卷,直面本质。

在吉利汽车集团内部,一直将设计看作吉利的核心竞争力。

他们认为,在内卷的市场中,在彼此博弈的产品间,粗暴、低维度的竞争手段,只能是竭泽而渔、而非长久战略。如果要培育更多世界的一流企业,取胜之道,就在想象。

“设计,是99%的缜密逻辑和战略选择,再加上1%灵光一现;

设计,不止于造型,而是先于时代的想象;

设计,不是被动的应对当下,而是主动掌握未来的长期主义;

设计,就是中国车企破局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4日,第十六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第一天的设计专场上,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陈政,以《设计,即战略》为题,将想象具象,讲述了在内卷的中国汽车业中,吉利汽车如何用设计推动中国汽车产业不断向上、向新,跑赢智能电动时代下半场的深度思考。

以下为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陈政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是吉利汽车陈政。

去年这个时候,我和贾博士反映了一下,汽车设计,既然大家都认为如此重要,为什么老是放在论坛的最后一天。结果没想到,他非常上心。这届蓝皮书,真就把设计专场放到第一天。这虽然,是个玩笑话。但从排序变化也可见,在汽车产业高度内卷的今天,设计的地位,真是提升了。

我很感谢贾可博士,因为他在每一个时代遇到的困局,甚至是乱局的时候,他都在思考解决之道,今天“想象”这个主题,是非常契合当下的状态我也认为,今天上午他的很多观点,也是和我是不谋而合的。

现在的“内卷”如此严重,但是卷的尽头是什么?需要我们去想象。因为我坚信,人是需要怀揣着想象才能活下去。就好比16年前,我在意大利,带着一群外国设计师为中国车做设计。在当时,我就坚信,若干年后中国汽车一定能够走向全球,16年前的想象,成真了。

现在,我在中国为全球设计车,可以说,见证了中国汽车自信崛起的全过程。我认为,设计,就是中国车企破局的关键。

设计,即战略!“Good design is good business”,上世纪50年代,设计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已经被明确的提出了。它不仅是美学的追求,更是一种战略工具,设计,帮助企业,在竞争中赢得全局性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环顾当今中国汽车,卷价格、卷配置、卷速度,卷流量,卷舆论,甚至卷老板……“大力出奇迹”的内卷手段,层出不穷。有的人希望,在淘汰赛中以最快的方式,直接亮底牌,但在我看来,这不是收官战,可能只是加时赛。

当全球市场成为更大赛场的时候,粗暴、低维度的竞争手段,只能是竭泽而渔、而非长久战略。如果要培育更多世界的一流企业,取胜之道,就在想象。因为,用好的设计,就能成就好的企业。

1924年,针对不同用户,打造不同的设计语言,从旗舰到入门,汽车定位在不同的细分市场。后来,世界上第一款概念车被推出,它并不是为了表达超前的设计,而是将企业的战略可视化,具象化。

用设计,展现出品牌未来的方向。“设计战略”,撬动企业成功的例子,在汽车产业反复上演。

吉利,则将这种战略演绎,发挥到了极致,我们不断将概念中的“想象不止”,落地为“原型车”的“体验不止”。

2023年,吉利银河之光发布,我们提出中国设计的新范式,以文化为根,以光电为媒,助力品牌的向新。

2024年,我们发布的银河星舰,则是吉利科技集大成者的承载体,在AI时代迈向一个崭新的格局。我们用设计,不断引领着品牌的“高价值”向上迭代。

当设计成为战略,生产关系也相应改变,它是企业实现战略的取胜之匙、是支柱、更是整条路径。纵观市场格局,中国汽车,正处在一个无比自信的时代。然而,作为第一名不是休息的时候,是要发明新规则的时刻,决不能低维度无序的内卷,因为,原创 是一个品牌最大的刚需。

一个多月前的北京车展,117款新车发布,自主品牌“百花齐放”,国外品牌也“发力破局”。我认为,这是新时代来临前,物种大爆发的“寒武纪”。空前的多样性,它必然引爆极致的竞争压力。设计,未来要面对的第一大挑战,就是多样性时代的“大逃杀”。中国市场,不同人群,对于审美的偏好决然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仅仅是中国消费人群,就能分成10大类,在全世界范围内,不同审美、不同场景、不同文化间所产生的多样性,必将是更惊人的“指数级”增长。所以,多样性这道题怎么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设计,是99%的缜密逻辑和战略选择,再加上1%的灵光一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我们就提出,“设计即战略”的第一个要素,过去提到设计,想到的是“天马行空”。但我们认为“设计,是99%的缜密逻辑和战略选择,再加上1%的灵光一现”。

吉利银河家族的诞生,就是吉利汽车“全面向新”的战略选择。在这里,也和大家报告一下,过去1年多银河家族的成绩。

2023年初,银河之光亮相后,L7、L6落地量产,仅用8个月时间,完成了从0到10万的累积销量,成绩斐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1月,吉利银河E8发布上市,短短一个季度,就斩获了国际5大顶尖设计奖项,成为中国自主品牌,唯一荣获大满贯的“单一车型”。12个月,发布了6款车型,这就是,吉利的“银河速度”,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速度,是商业竞争的利器。速度,更是一种能力。

设计一个产品,思考的其实是一种体系,所以,同样是银河家族的纯电产品中,E8在设计上,选择了人文结合科技的加法,延续着大美中国车涟漪格栅的气韵,用科技外显的智电设计,演绎着中国国礼“玲珑瓷”的工艺灵感。在前保的四层材质上,运用玲珑瓷镂刻技术用0.2毫米的针头,微雕出1万5千多个玲珑眼,打造极具品牌辨识度的“全球首个一体式发光前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吉利银河的DNA里,不同的战略选择,也能进化出不同的表达,正所谓“龙生九子,子子不同。”

同样是借鉴“瓷器”的设计灵感银河E5,作为吉利银河家族的首款全球车型。我们却选择了“克制”,做设计的减法,减去了很多,个性化的,地区性过强的设计特征,呈现出的,能够像瓷器那样,能够跨越时空、文化的隔阂,穿越周期、雅俗共赏的全球之美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瓷器简洁、流畅、没有过多的装饰和复杂的形态,呈现出瓷器独有的“润玉流光”、“气韵生动”的视觉感受,造就,全球范围内,各种地域、文化、人群,它都能欣赏得来的“共性审美”。

可以说,谁把握住设计这一个战略武器,谁就把握住未来竞争的制胜要素。

除了眼前的竞争大逃杀,我们还面临着未来科技的冲击,在Digital power 取代 horse power的时代AI的出现,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可以说远超2次工业革命之和,AI也成为了我们设计行业,近两年来热门的话题,但我认为,决定设计上限的不是AI的算力,而是我们的想象力。

同一时代下,技术的最终路径,终将趋同。中国汽车品牌,如何在AI时代,用设计战略突破汽车的同质化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设计,不止于造型,而是先于时代的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设计即战略”的第二个要素,就是“设计,不止于造型,而是先于时代的想象”。

我们看这张,世界第一个通过AI创作,获奖的作品。它的背后,是设计师尝试了900次迭代,数周PS人工干预的调整,并非大家所认为的,输入几段指令,谁都能得到,这样一个满意的结果。创新的过程,是试错。如何慧眼识珠?这需要更有经验的设计师进行操盘、选择和实施落地。

AI是一种设计资源,未来的设计师,可能是AI训练师,甚至是诗人。就像有李白的《将近酒》,才催生出了电影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美轮美奂的高光片段。我们今年发布的银河星舰,就是依托吉利自研的“星睿AI大模型”而设计的。

人工智能,已融入了吉利,产品研发的设计流程之中。这张图,是去年年底的时候,AI与设计师共创的第一张灵感图,当时什么都还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基于这张Sketch开始发散、演练,引发了我们对“水舟岸”空间的思考,方寸之间,把宏大的自然价值观全部纳入,空间,成为串联起银河星舰设计概念的基石,在AI时代“打开想象,通达天地”。

用人文引领所有的变革,用科技去表达创新的想象,AI已经赋能到我们实际作业中,形成了“规模化的创新”。也许下一代设计语言,就是我们的设计师和人工智能共创出来的。

科技,为我们打开了更大的创作空间,中国汽车, 也正迎来更广阔的“全球市场”,放眼未来,如何构建更长久的「国际竞争力」?设计是一个国家文化、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综合实力的外在体现。纵观历史,强势经济体,都是会向世界“输出审美的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设计,不是被动的应对当下,而是主动掌握未来的长期主义”

中国设计,自信崛起,中国车企吉时已到。全球汽车行业的新格局,就看中国汽车,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吉利汽车的全球化战略,就是“走出去”带动产业共同增长,“走进去”全球化在地布局,“走上去”全球化精耕细作。当目光放眼世界和未来,你会发现“设计,不是被动的应对当下,而是主动掌握未来的长期主义”, 这是“设计即战略”的第三个要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全球竞争,设计战略,不再只是做一两个爆款的产品,而是,要步步为营,做好设计的长期布局,2023年,我们为中国汽车设计的沉淀和发展,奔波不停,通过全球性的田野调查和文化溯源,解锁全球审美的共性。更联动国内外顶尖学者,汽车设计领域的资深专家,开启了业界前所未有的产教体系,共同探索,中国汽车的设计理论和前瞻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12月底的“国际汽车设计论坛上”,我们发布了《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白皮书1.0》,它是接纳中西方思想的“集大成者”,就像中国价值观中的“和而不同”,兼容并包,传承创新。

智电时代的设计要蜕变,这个时代,已经不再是一两个明星设计师可以扭转局面的。因此要从英雄史观,向并肩作战的“人民史观”转变,吉利在中国上海、瑞典哥德堡、英国考文垂、意大利米兰设立了四大设计中心,汇聚了超过20个国家地区,1000余位顶尖设计人才,就像1600年前的敦煌,汇聚了完全不同的种族、信仰、文化、语言聚合所有的思想,迸发出穿透千年历史周期的文明。在未来,内卷的尽头在哪里?

我认为中国汽车的终极形态是“Designed by China”而不是“Manufactory” ,将设计思考和产品定义高度集成。同样,产品经理,也必将是汽车设计师的终极形态,站在企业战略的高度,以长期主义的视角,去创新、去突破,找到商业制胜的关键因素,这就是,我对未来设计师的想象,也是,一切内卷的尽头,设计,必将升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一家之势身单力薄,我们欢迎全球各地,更多设计力量的加入,一起来构建中国汽车的话语体系,百舸争流,但更要百川合流,这是我认知的中国汽车设计,也是我觉得中国设计应有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想象不止,体验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