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一个8岁参加高考,考了760分,后来专家一测智商高达230,远远超过爱因斯坦的华裔神童,后来怎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古人言: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总结的是天才少年一类人的一生。

古有孔融、方仲永,今有魏永康、林嘉文,让大家坚信了一点:

貌似天才大多结局不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位吧!

1975年,陶哲轩出生了。

父母毕业于香港大学,后来移民到了澳大利亚。

他们的职业一个是儿科医生,一个是数学和物理研究员。

因此小哲轩完美遗传了父母的基因,从小就十分聪明。

他刚出生时,母亲几乎没有任何痛苦,医生护士都觉得十分稀奇。

可,更稀奇的在后面。

2岁的时候,他就能演算加减乘除,表现出了小神童的潜质。

父母发现后惊讶极了,于是2岁半就把他送进了幼儿园。

接着,老师们也发现了小哲轩过于早慧的特点,建议父母要好好培养他。

3岁半时,父母把他送进了一所私立小学。

不过,虽然小哲轩智力超群,但是不会交往,情商有点着急,因此他的父母在心理学教授的建议下,又把他送回了幼儿园。

为了更好的培养和辅导孩子,小哲轩的妈妈辞去了工作,开始专心带他。

结果,小哲轩处处有惊喜,幼儿园没毕业,他就学完小学的课程了。

5岁的时候,小哲轩进入了小学,学校鉴于他的神童特质,一入学就被安排到了2年级,而且承诺他,只要你想学,可以跳到任何高年级进行学习。

第二年,他就跑到了5年级学习。

7岁时,小哲轩喜欢上了微积分,经常去附近的中学听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岁那年,他还出了一本用Basic程序计算完全数的书籍。

他的这些经历对于普通孩子来说,肯定是难以企及的了吧,可更让人惊讶的还有呢。

小哲轩的突出表现,引起了一个数学家的注意,他让小哲轩去弗林德斯大学旁听,还让小哲轩参加SAT(美国高考)数学部分的考试。

在这场考试中,小哲轩的表现再次惊艳众人。

800的满分,他考了760分,太匪夷所思了,这让很多人对他的智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接下来,在各方的要求下,小哲轩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智力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他的智商高达230,连智商160的大天才爱因斯坦都比不过他。

从此,他一“测”成名,成为了全球闻名的天才少年。

从美国回来后,他继续在澳洲上学。

但之后,他就像开挂了似的,连续3年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分别获得了铜牌、银牌和金牌。

很多人建议他直接读大学,但是小哲轩的父母没有同意,仍然让他按部就班地参加学习,不断地夯实他的基础。

1989年,他“姗姗来迟”地迈入了弗林德斯大学的大门。

在学校里,他对数学、物理两科很感兴趣。

于是,用了2年的时间获得了学校的理科学士学位,又用1年的时间读完了学校的硕士。

17岁那年,他考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但在读博一年后,他的生活遭遇一个“大挫折”。

从小就不喜欢听课的他,基本都是跳着学,没有养成系统学习的习惯。

在学习量子力学这门学科的时候,老师给所有的学生划重点,他上课没有听,下课也没有好好复习,因此挂了科。

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后,哲轩以后再也不敢不认真了,每天认真听课,认真做笔记,踏踏实实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4年后,他获得了博士学位,3年后,他被聘为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简称:UCLA)的终身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还获得了很多成就,我就不一一诉说了。

但是,比起以上的这些身份和成就,我最感兴趣的是他的家庭。

在UCLA任教期间,他和自己的学生劳拉相识相恋。

之后,俩人结婚,几年后,又有了一儿一女。

有了孩子后,他又增加了一个身份,那就是,伺候孩子吃喝拉撒的超级奶爸。

他经常去学校接送孩子,还会和其他家长交流育儿心得。

白天从最骄傲的学术舞台上下来,晚上就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

2006年,他获得了有着"数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兹奖。

2009年,作为“丘成桐中学数学奖”的主考官回到祖国,在清华大学演讲。

由于他在数学界获得的卓越成就,他被誉为“数学界莫扎特”。

回首他的前半生,虽然是年少成名,但是学校和父母不娇惯,自己不嘚瑟,一头扎进学术研究当中。

但,他同时也把自己当成普通人,遇到问题及时调整,不骄不躁地攀登着学习、学业以及人生的最高峰。

最后,成功地让自己成为了少年天才“不伤仲永”的代表。

哈哈,“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吗?其实也未必。

陶哲轩被问道:聪明是不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的时候,他回答:

“我不认为聪明程度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耐心和热爱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