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巫蛊之祸的阴影下,汉武帝下令惩处了一位名叫刘屈氂的宰相。值得一提的是,刘屈氂与汉武帝之间并非仅仅是君臣关系,他实际上还是汉武帝的至亲侄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武帝下令对丞相刘屈氂处以极刑,此举并非无的放矢或是仅凭一己之怒。实际上,深入剖析巫蛊之祸的根源,刘屈氂作为朝廷重臣,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正是他在背后默默煽风点火,才使得这场祸乱愈演愈烈,最终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悲惨局面。倘若没有刘屈氂的暗中操弄,那场巫蛊之祸或许不会发展到如此惨烈的地步。

历史上,刘屈氂实则扮演了巫蛊之祸背后隐匿的推手角色,其真实面目远超一般人的想象。

刘屈氂乃汉武大帝之侄,其父为武帝之同胞兄长刘胜,后竟成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君主刘备之先祖。据此亲缘脉络,刘屈氂与汉武帝之间,实则叔侄情深。

然而,身为中山靖王刘胜之子,刘屈氂从父亲那里继承的却并不多。皆因刘胜的生育能力实在是惊人,据史书记载,他竟有百余名子嗣。在这些众多的兄弟中,刘屈氂既非嫡长子,亦非靠前之序,故而所得颇为有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尽管刘屈氂身为当朝王爷之子,汉武帝的至亲侄子,然而他所能够获取的资源却显得相当有限。

关于刘屈氂早年仕途的起步,我们同样缺乏详尽的了解。这并非意味着历史文献中对此毫无记载,相反,《汉书》中明确提及“不知其始所以进”,意在指出其早期晋升的具体过程并不明晰。

显而易见,即便是那位后来撰写《汉书》的著名史学家班固,对刘屈氂的升迁之路亦充满好奇,然而深入探寻之后,却发现对此一无所知。

我们了解到,在刘屈氂尚未被提拔至丞相之职前,他一直在涿郡担任太守的要职。这一职位的选择其实不难理解,因为涿郡这片土地正是他父亲刘胜的封地所在。对于刘胜而言,安排自己的儿子在此地担任太守,显然是一件相对容易且顺理成章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摆在眼前的难题是,从太守之位骤然跃升至丞相之位,这种跃迁,绝非简单的空降所能形容,简直堪称是一次飞黄腾达!按照常规逻辑,即便是皇帝对某太守极为器重,也绝不可能径自将其提拔至丞相这般高位!

刘屈氂在当时的所作所为究竟是何等惊人之举?他又是如何能够自太守之位一跃而升,成为朝廷中的丞相呢?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和契机?

谈及此,不得不提及当时的历史背景,这也是我们理解这一事件的关键所在。

确切地说,刘屈氂从太守晋升为丞相的飞跃,并非源于他个人的努力或能力,而是由于京城中先前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所推动的。

在刘屈氂尚未荣升丞相之位时,汉朝的朝廷之上,曾有一位丞相,他便是赫赫有名的公孙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孙贺身份非凡,他与汉武帝之间有着深厚的亲戚关系,乃是汉武帝的尊贵姐夫,属于显赫的外戚一派。汉武帝的皇后是卫子夫,她在卫家的女儿中排行第三。而公孙贺,正是迎娶了卫家的大女儿,因此与皇室结下了不解之缘。

值得一提的是,公孙贺在迎娶卫家大姐之前,早已是汉武帝的得力助手。追溯至汉武帝还是太子之时,公孙贺就已担任太子舍人,时刻伴其左右,担任贴身侍从。这份深厚的情谊,使得日后卫家崛起之时,汉武帝甚至亲自出面牵线,促成公孙贺与卫家大姐的联姻。

汉武帝在位期间,公孙贺始终备受宠信,堪称一代宠臣。当汉武帝发起对匈奴的征伐时,公孙贺英勇出征,在前线担任将军一职。尽管他的军事才能稍逊一筹,未能担纲主帅,但他仍以其忠诚和才干,在卫青麾下担任得力副手,为国家的安定和繁荣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随着前方战事的圆满结束,匈奴被成功驱逐至漠北之地,公孙贺也得以凯旋而归,返回京城,开始履行文职的职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在卫青辞世之后,公孙贺脱颖而出,接替卫家之重任,晋升为丞相。公孙贺在丞相之位上稳坐十二年之久,可谓是在汉武帝的整个统治时期中,任职丞相时间最长的一位人物。

回顾西汉那段长达上百年的辉煌历史,公孙贺作为丞相的任职时长堪称卓越,足以跻身前三之列。若要论及超越他的存在,那恐怕只有汉朝的开国功臣萧何丞相,以及在汉文帝时期威名赫赫的张苍丞相能够相提并论了。

总的来说,公孙贺身为汉武帝的宠臣,又有着外戚的身份,这样的双重背景使得他的丞相之位坚如磐石,深得汉武帝的信赖与倚重。他在朝中地位稳固,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几乎无人可以撼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孙贺担任丞相的晚期,情况开始悄然发生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