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题图 / 排球少年!!垃圾场决战
吃得很好,下次再来

6月15日,《排球少年!!垃圾场决战》在内地上映。面对这样一场绝对粉丝向的作品,观众想要的显然不只是“观看”那么简单,而是更投入更沉浸的感受,“观影团”在这部电影上映时的作用就显得特别突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几年前《名侦探柯南》剧场版在内地上映,国内粉丝们自发组织各地观影团,到《航海王:红发歌姬》引进时片方给第三方观影团准备特典,再到如今《排球少年!!垃圾场决战》院线观影团、专业观影团,甚至地区性漫展组织者都在举办各种各样的观影活动。和同担一起坐在电影院里,看自己喜欢的角色在大银幕上发光,为他们呐喊、激动,还有什么事情比这更让人兴奋呢?

不过,观影活动的目的性越强,它的随机性就越强。不同的观影团组织者的准备能力、组织能力都不同,观影周边、粉丝态度和活动氛围直接决定了观影的体验。正是怕“触雷”,有不少粉丝宁愿选择独立场次一个人观影。

参加观影团到底能带给粉丝哪些体验?ACGx的两位小姐姐在上个周末分别前往两个观影团观看剧场版,或许她们能为你的选择提供一点帮助。

含章:一次线下观影,让我对‘小排球’再次心动

6月15日,国内众多“排人”期盼已久的剧场版动画《排球少年!!垃圾场决战》终于上映。我准备参加一场重庆本土观影团举办的线下观影活动。在购票前,我在小红书和微博上做了一番功课,最终基于活动举办经验和网上评价选择了“幕末观影”。

毫不夸张地说,我从购票到正式观影前都有些紧张和不安。一方面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类观影活动,身为社恐还没有好友陪同,另一方面我全然算不上《排球少年》粉丝。

夹缝中生存的i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夹缝中生存的i人

我并不是一个铁粉,对《排球少年》故事的了解仅限于系列动画前两季。彼时我还是初中生,被故事中鲜活有趣的角色、笑点十足的日常以及热血澎湃的比赛轻松拿捏,一句“飛べ”就能使我热血澎湃,中二之魂隐隐躁动。动画至今开播十年,我自然是记不清具体剧情,而《垃圾场决战》所讲内容却承接动画主线,对于我而言有着不低的门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电影整体观感远比我预期的好。乌野、音驹两支队伍在赛场上你来我往的博弈,林友树的配乐和声优包含感情的演绎感染到影厅里的每一个人,期间偶尔能听到粉丝因紧张刺激的比赛小声惊呼。虽然有部分笑点和泪点是粉丝才能心领神会,但两支队伍之间的羁绊、角色与角色之间的感情仍旧触动到我,当最后研磨说出“好开心”时,我也体会到了日向的心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次线下观影经历不止于让我了解到影片内容而已。正式观影前,我加入了活动微信群,群里一百来号人,上至社畜下至小学在读,大家只需三言两语就熟络起来,从兴趣爱好聊到生活琐碎,言语间夹杂的青春气息让我不止一次向好友感叹“太美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观影当天,我仍记得有人赶工无料到半夜,或是临行前约上顺路的群友结伴同行,甚至定下观影后要一起聚餐、逛谷店。等我到达影院时,大厅里人头攒动,或是忙着分发无料,或是寻找约好组团出Cos的亲友集邮合照。恍惚间,我以为自己来到了“排人”交流交友的“miniOnly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院大厅不算宽阔,人多起来便显得有些混乱,好在大家在领取主办方准备的无料或拍照合影时也算井然有序。结合我观望过的多个观影团来看,最“卷”的便是无料,种类、数量都成为吸引粉丝参团的重要标准。“幕末观影”在此次活动准备了十余种无料,既有官方提供的海报和明信片也有自印无料,虽然自印的做工有待提高但也算是值回票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这次线下观影体验给我带来了许多惊喜和新鲜感。不仅是我刚落坐就收到了领座的无料、在映后活动中抽中人物立牌,更是让我又再一次感受到《排球少年》能够坚持十年的魅力。现在回想起来,当影厅再次亮起灯光时,电影带来的热血中二劲头还未完全褪去,我掏出手机给朋友发去的第一句话就是:“现在入坑‘小排球’还晚吗?”

七禾页禾七:你的下一场漫展何尝不能是观影团

“排球是永远向上看的运动。”参加完CINITY重庆观影团的《排球少年》观影活动,我脑海瞬间浮现的是这句话。转译成今年的流行语,就是散场后感觉“‘尸斑’都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是很明显的粉丝向作品,85分钟的时长,包括三局排球比赛还加回忆杀,节奏飞快,情绪渲染却是努力的,热血和温情含量都不低。

不只是电影里的每个角色都积极投身比赛,来到现场的“排人”们也是如此。尽情为热爱付出的过程,散发出积极向上的青春活力,在一点上,银幕里呈现的内容与银幕外的粉丝实现了奇妙交汇。

早在活动举办一周前,观影团群内已经陆续有人提议组队出Cos,还有人开始着手准备当天用来交换的无料。活动当天,一些群成员甚至提前几个小时就已经到场。等我赶到现场时,影院检票口跟前已经四处环绕着Coser以及忙着集邮的“排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我担心自己装扮太过“现充”格格不入,没想到领无料时也会被“无需回赠”的热情淹没。再看群里其他人晒出的“战利品”,包括亲手绘制的明信片、手工编绳、黏土饼干,还有提前印制的贴纸、亚克力、明信片等等,都被精心包装过。这些准备工作,也将观影的仪式感瞬间拉满。

官方赠送的周边倒是未见群内有太多评价,大部分人只是可惜片方不能做到所有周边“人手一份”。此次观影活动中,大家最想获得的中文版33.5卷漫画,是在放映前通过抽奖的形式赠送,开奖现场我听到了有人高声欢呼、未中奖的人则在群里表示“下周还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看来,这应该是观看粉丝向剧场版时,参加观影团和选择普通个人观影的最大差别,同样是众多陌生人相聚到一起,观影团的参与者,有更高的概率彼此之间产生更多交流。这种互动可能短暂,但自由、包容、友善的氛围所能提供的情绪价值,早已不限于观影本身。

不过,观影活动也存在明显因场地限制、人数众多而难以管理的地方。

尽管观影前工作人员特意提醒拒绝拍摄、录像,仍有观众在某些电影关键节点拿出手机留念,黑暗环境下突然出现的屏幕光亮,会对后排观影体验产生一定影响,以至于有人在群里出言提醒“有的老师能不能别拍屏幕”,未起到明显作用。

还有观影团自己定制的小福利,并不包含在签到即赠送的周边礼包中,相关信息也容易被群消息掩盖。比如我直到观影结束、离开商场后刷到群内聊天,才想起自己还有一份“排球定制印章”没能集章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哭死,感觉错失一个亿

好在于我而言,观影活动最终收获的好心情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正如在活动结束后群友提到的“戒断反应”,就和漫展一样,快乐“充电”之后回归现实的感觉让人有些恍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回想整个体验流程,个人感到最为痛苦的阶段,还是一开始观影团的筛选过程。为了避免“i人属性大爆发”,我避开了活动众多、流程繁琐的观影团,再排除掉离家过远、周边不感兴趣的队伍,也未选择票已售罄、建议“蹲出票”的团,最终才做好决定。顺利结束观影的第二天,我便在小红书刷到了一篇本地观影团的“避雷”帖,文中主角原本曾出现在我的备选行列。

所以,如果你错过了首周末的小排球观影活动,想在后续体验电影以及观影团的乐趣,那么请务必仔细甄别网络上的海量信息,愿大家都能从中收获纯粹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