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初,国民党军队在经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后,军事力量已所剩无几,面对我军的强势进攻,蒋介石寝食难安,为了给自己留下后路,蒋介石一边指挥部队在长江沿岸严阵以待,摆出要与我军一决雌雄的架势;一边又召开秘密会议,商讨战败后的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会议上,国民党高层经过商议后给出了三种撤退方案,一是全军撤到川渝地区,以西南为屏障,长期对峙;二是以海南为基地,固守琼州海峡;三是退到台湾省,利用台湾海峡的广阔水域为依托,与我军隔海相望。

蒋介石对这三个方案颇为满意,甚至自己还做了一个最坏的打算,如果这三种方案都失败了,那就以流亡政府的方式退到菲律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大退路

只不过,我军来势汹汹,蒋介石却在这三条“后路”中摇摆不定,几次召开会议都没能下定决心到底撤往何处,直到一位党内人士力排众议,指点蒋介石撤往台湾,蒋介石这才命令国民党军队撤到台湾省,那么这位指点蒋介石的“高人”究竟是谁?

而就在蒋介石决定了撤退方案的同时,毛主席也收到了一封神秘信件,来信者强烈建议毛主席指挥军队先行拿下台湾省,切断蒋介石的后路,那么这个建议毛主席先夺台湾省的高人又是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实际上,从1948年下半年开始,蒋介石就陷入了无尽的焦虑之中,三大战役的接连失利,一度打得蒋介石怀疑人生,手握420万雄兵却连战连败,这不仅是国民党军将领的不作为,更是蒋介石这位统帅胡乱指挥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辽沈战役时,蒋介石不顾前线将领的反对,执意让卫立煌回援锦州,造成廖耀湘兵团四面受敌,47万国军就这样全军覆没。

淮海战役中,蒋介石又让杜聿明率部解救黄维兵团,同时命令刘峙赴前线指挥作战,这样的部署正好让粟裕大将抓住机会一战歼敌55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到了1949年,国民党军已经是全线崩溃的状态,蒋介石已然嗅到了失败的气息,为此,蒋介石不得不慎重考虑,“如果打败了,要往哪里跑?”这个问题,经过国民党高层的一番头脑风暴后,最终拟定了三条逃跑路线,即西南、海南和台湾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以蜀地为中心的大西南易守难攻,抗战时期,国民党的中枢机构就曾先后移至重庆、成都,依托秦岭和长江三峡天堑,日军被牢牢地拒之门外,所以当国民党军节节败退时,很多国民党军高官首先想到了沿袭老方法,往西南跑。

而海南岛则因地处偏远,而且远离大陆成了国民党军逃跑的第二条路线,此外,有琼州海峡相隔,我军又缺乏渡海舰艇,所以很多国民党高层认为,逃往海南岛短时间内是安全的,可以在海南岛上休养生息后,卷土重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国民党内部争议不断,蒋介石也纠结不已,党内倾向西南的人士众多,这让蒋介石很难做出最后抉择,然而,就在蒋介石举棋不定之时,一位学者提出了东撤台湾的建议,蒋介石眼前一亮,觉得可行,这位建议蒋介石逃往台湾的人就是蒋介石的幕僚张其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其昀

张其昀是蒋介石的老乡,也是当时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教育家,早年曾担任过浙大的史地学系主任,论学识,张其昀无可挑剔,后来经过另一名老乡陈布雷的介绍,张其昀才与蒋介石走到了一起,成为蒋介石的心腹幕僚之一。

张其昀得知国民党内部正在寻找合适的逃跑路线后,立即向蒋介石建议东撤台湾,选择台湾省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一是因为台湾海鲜宛若天堑,当时我国的海军、空军都很薄弱,解放军难以跨海攻打,国民党军队退可守、进可攻,相对来说比较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二是因为日本此前在台湾岛上“经营”了近半个世纪,日据时期留下了良好的工业基础和较为发达的交通,国民党军退到岛上后,可以依靠这些遗留的工业基础维持军队的运行,对比西南和海南,具有很大的先天优势。

三是因为台湾岛紧邻太平洋上的重要航道,更方便与美国人进行联系,蒋介石上岛之后,可以更快速的得到美国的援助与支持,有了美国的参与,我军登岛会更加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而除了战略上的优势以外,台湾因为长期与大陆隔绝,没有我军的根据地,更容易统治和管理,比西南川渝和海南岛更加稳妥,所以张其昀强烈建议蒋介石逃往台湾,也正是因为张其昀的一番“指点”,蒋介石才下定决心退守台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张其昀的目光确实精准,随着邓公和贺龙亲率大军抵达西南,西南纵然有秦陵阻绝,也阻挡不了我军进攻的势头,在我军的强势进攻中,红旗一路插到了拉萨,敌人毫无反抗之力。

而负责镇守海南岛的薛岳,也只十来天的时间,在此期间,薛岳以海空配合,构筑起的一道海、陆、空立体防线更是白扯,我军长驱直入,敌人只能望风而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1949年12月,眼见大势已去,蒋介石只能带着儿子蒋经国一起,从成都凤凰山机场登机离开了大陆,临行前,蒋介石还在日记中记录下了当天的心情,在日记中,蒋介石写道:

时至今日,由余养育完成之党国,而由余毁灭之,此境此情,将何以堪!如果党国果真绝望,则尚有此残躯立足之余地,其将有何面目见世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而就在蒋介石决定逃往台湾之际,毛主席也收到了一封绝密信,来信者也看出了台湾的重要性,还料到蒋介石有很大可能性会将台湾作为救命稻草负隅顽抗,所以当即写信给毛主席,建议毛主席先行控制台湾岛,此人曾经也是蒋介石麾下的一名军事高参,名叫杨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杰

杨杰出身于滇军,后舍弃中将军衔进日本陆军大学深造,从日本回来后,杨杰就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并帮助蒋介石赢得了中原大战的胜利,杨杰有谋略,有见识,军事实力也很突出,所以深受蒋介石的信赖,短短几年就做了军长、总指挥、总参谋长等要职。

当时杨杰有多受重视呢?民国时期,杨杰一度和蒋百里、白崇禧、刘斐一起被外国人称为中国三个半参谋长,其出版的《国防新论》、《军事与国防》、《大军统帅学》和《战争要诀》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每一个想成为高级军官的必备读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只不过,杨杰虽有一腔报国热血,力主驱逐外敌,但蒋介石却只惦记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仅对外敌来犯无动于衷,反而对同胞下手,这让杨杰愤恨不已,在此期间,杨杰数次率部在没有收到命令的情况下阻止日军来犯,虽歼敌无数,但却被蒋介石冠以“不服命令、违逆上级”的罪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蒋介石的所作所为让杨杰寒心不已,再加上国民党内部攀权赋贵,内部矛盾巨大,郁郁不得志的杨杰多次向蒋介石谏言,不仅没有得到蒋介石的回应,还遭到了同僚的诬陷,最终导致杨杰与蒋介石渐行渐远。

而在人生低估之际,杨杰与中共南方局有了联系,通过接触,杨杰发现我党的抗日理念更符合中国国情,也是实实在在为百姓而战,在这样的对比之下,杨杰不知不觉中站在了我党这一方,但这也让蒋介石对杨杰更加敌视,对他的监视与日俱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1948年年底,得知三大战役结束,解放军顺利打过长江后,爱国的杨杰大受鼓舞,为此,杨杰频繁出入公众场合,宣传我党的进步思想,并对腐朽的蒋介石政权进行抨击,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杨杰预测到了蒋介石战败后的逃跑路线。

杨杰与蒋介石共事多年,很清楚蒋介石的为人,即使战败,蒋介石也不会轻易归顺,所以杨杰当即猜到蒋介石很有可能会在战败后逃跑,通过分析后,杨杰判断蒋介石最有可能逃到台湾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所以当时杨杰频繁与我党联系,还给毛主席写信,建议毛主席最好能先行拿下台湾,切断蒋介石的后路,以免放虎归山,在后世者看来,杨杰的这个建议高瞻远瞩,目光精准,一针见血的戳中了蒋介石的软肋。

而且当时毛主席也认为杨杰的建议非常合理,毛主席也很清楚,蒋介石确实有很大的可能性会逃到台湾负隅顽抗,但遗憾的是,当时我军的海空力量非常薄弱,还没有东渡台海,抢先占领台湾的能力,而且还有美国从中阻挠,导致杨杰的建议终究没能落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后来时间一一证实了杨杰的预测,蒋介石确实东撤台湾,暂时保住了国民政权,而杨杰却没能躲过蒋介石的魔掌,建国前夕,蒋介石下令暗杀杨杰,一位民国时期著名的军学泰斗就这样牺牲在了建国前夕,终其一生也没能看到新中国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