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74军在抗日战争期间堪称是一支耀眼的部队,从1937年9月1日在淞沪战场上创建到1945年的雪峰山会战,74军几乎参加了国军正面战场上所有的大型会战,说是打遍抗日战场也不为过。

74军在抗战时期两次获得军中最高奖品——飞虎旗,1941年的上高会战,74军作为先锋,与友军联合起来重创日军第33师团,由于此战中74军优秀的表现,战后74军获得了国民政府第一号武功状和最高荣誉“飞虎旗”,被称为抗日铁军。1945年的雪峰山会战,是抗日战场上国军与日军之间进行的最后一次大会战,此战74军仍是主角,日军遭受重创,74军在战后再次获得飞虎旗。

1943年的常德会战,74军下辖的57师在师长余程万的率领下,以一个师8000余人的兵力抵抗日军猛烈的攻击进攻,坚守常德16天,最终剩下百余人。当时蒋介石正在开罗参加中英美三国首脑会议,罗斯福听了蒋介石的战争介绍后,特意将余程万的名字写在了备忘录里。此战也为74军赢得了“虎贲军”的称号。

从1937年到1945年,74军打遍了整个抗日战场,也获得了抗日铁军的称号,这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该军军长领导的好,尤其是第二任军长王耀武,可以说他就是74军的灵魂。本文接下来就来聊一聊74军的历任军长

1、首任军长俞济时

俞济时,浙江奉化人,蒋介石的小老乡,黄埔一期毕业,这两个先天优越的条件加上他为人机警、精明干练,很快就得到蒋介石的赏识。短短几年就从蒋介石的侍卫大队长升任警卫一师师长。1932年俞济时担任88师师长,跟随张治中参加了一二八淞沪抗战。

1937年,74军在淞沪战场上被组建,俞济时被任命为74军的首任军长,下辖王耀武的第51师和俞济时本人兼任师长的第58师。成立之后74军就投入战场,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万家岭之战等重大战役。1939年俞济时升任第21集团军副总司令,74军军长一职由王耀武接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俞济时

之后,俞济时先后担任第19集团军副总司令、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卫长(期间跟随蒋介石前往埃及参加开罗会议)、第36集团军总司令等职。抗战胜利后俞济时又先后担任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干事、总统府第三局局长等职,期间享受上将待遇。

1949年俞济时跟随蒋介石逃到了台湾,1990年在台北病逝,享年86岁。

2、第二任军长王耀武

王耀武,山东泰安人,黄埔三期毕业,土地革命时期凭借围剿红军的“骄人成绩”升任51师师长。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王耀武率领51师奔赴淞沪战场,在这里与俞济时的58师合编为74军。在51师师长的职位上王耀武后来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万家岭战役。凭借万家岭之战的优秀表现王耀武升任74军副军长。

1939年俞济时高升后,王耀武接任74军军长,接下来的几年里就是王耀武一生最为辉煌的时刻了。他率领74军又先后参加了第一次长沙会战、上高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雪峰山会战等大会战。1943年的鄂西会战后,王耀武升任第29集团军副总司令仍兼74军军长。1944年2月王耀武升任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下辖73、74、79、100四个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耀武

到1945年,王耀武已经是国军第四方面军总司令,亲自指挥了与日军的最后一次大会战——雪峰山会战,大败日军。此战之后王耀武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时年40岁。

解放战争时期,王耀武到山东任职,担任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兼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省保安司令等职,1948年济南战役中被俘,被关押到功德林战犯所进行改造,1959年成为第一批特赦人员,1968年在北京病逝,享年64岁。

3、第三任军长施中诚

施中诚,安徽桐城人,从保定将弁学堂毕业后到施从滨的部队任见习排长,后来逐渐升迁到旅长,到1937年时已经是师长。七七事变后曾驻防广西,1939年施中诚的57师编入74军。

在后来的作战中,施中诚的作战表现和个人能力得到王耀武的赏识,在王耀武的举荐下担任100军的军长,1943年王耀武升任第24集团军总司令后,施中诚接任王耀武担任74军军长。当然施中诚也参加了最后两年对日军的历次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施中诚

抗战胜利后,施中诚于1948年晋升为陆军中将,南京解放前夕,携古稀老母、妻侄家小由香港转台湾。1953年退役,转任台湾糖业公司顾问。1959年移居美国。1974年逝世,享年76岁。

4、第四任军长张灵甫

张灵甫,陕西长安县人,黄埔四期毕业,1933年曾在四川与红四方面军交战,1936年张灵甫枪杀了第二任妻子吴海兰,被判入狱10年,抗战爆发后,王耀武向蒋介石进言张灵甫才得以返回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灵甫

之后张灵甫在74军中历任团长、旅长、师长、副军长等职,率部参加了74军与日军的历次作战。1946年张灵甫升任74军军长一职,不久改编为整编74师,张灵甫担任该师师长。内战爆发后张灵甫率领74师在华东地区与华东野战军作战,先后占领了淮南、淮北、苏中、苏北等地,一直攻到山东,气焰嚣张,不可一世。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役,整编74是被全歼,张灵甫也被击毙。

5、第五任军长邱维达

邱维达,湖南平江人,抗战时期曾长期在74军中任职,曾因京沪作战有功获得云麾勋章。邱维达基本上参加了74军的历次对日作战,雪峰山会战时邱维达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案,得到王耀武和何应钦的批准,后来的战役就是按照他提出的这个方案执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邱维达

1947年整编74时在孟良崮被全歼后,国民党重建了整编74师,邱维达被王耀武保举为74师的师长,1948年74师改称为74军后邱维达改任军长。淮海战役中,74军划归邱清泉第二兵团战斗序列,在陈官庄地区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全歼,邱维达被俘虏,入华东军区解放军官团学习。1950年初分配到华东军政大学任教。后任江苏省政府参事室参事,江苏省政协委员、常委。

1998年邱维达在南京病逝,享年94岁。

6、第六任军长劳冠英

劳冠英,广东合浦人,黄埔五期毕业,1938年升任五十八师一七四旅少将旅长。淮海战场上74军军长邱维达被俘后,劳冠英担任该军的第六任军长。1949年4月解放军渡江后,七十四军沿丽水向福建撤退,沿途遭解放军截击,损失惨重。进入到福建后,该军划归第六兵团李延年指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劳冠英

最后74军在福建宁德阻击解放军的进攻,在解放军强大的攻势下,74军节节败退,最后撤到马祖,随后74军被调到平潭岛防守,到平潭岛后,74军已不足5000人,被缩编为51师纳入到73军的作战序列,74军的番号撤销,就这样,抗战戡乱立下显赫战功的七十四军,结束了十二年的光荣历史。

后来劳冠英辗转来到台湾岛,可是等待他的却是军法审判,东南军政长官陈诚以作战不力的缘由将其扣押,后劳冠英获判无罪,但自此投闲置散,为谋一家生计,于木栅开设杂货店维生。1977年在台湾去世,终年69岁。

小结:

74军自创建到番号被取消一共在历史上存在了12年的时间,前后出现了6任军长,其中尤以王耀武对74军的贡献最大,74军也是在他的带领下打出了抗日铁军的称号。可惜是的在解放战争中跟随蒋介石参加了内战,最终没能逃脱被全歼的命运。而74军的六任军长,在抗战时期都参与了对日作战,从这一点来说,他们是值得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