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坚韧守望、7份检察建议,作为普洱“绿色检察”公益诉讼带头人,普洱市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李铁带领公益诉讼团队,从2017年启动办理第一批涉及景迈山保护的公益诉讼案件,到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持续发挥检察力量守护景迈山古茶林文化遗产,贡献了不可替代的检察智慧。在李铁的带领下,他们的公益诉讼团队让景迈山多了一抹“检察蓝”的守护,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6月8日,在辽宁沈阳举行的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中,第六届“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名单公布。其中,李铁入选“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成为入选推介名单中我省唯一上榜的个人。

恪守法治思维 当好文物守护者

在发出第一份检察建议书时,李铁和团队经过大量的走访调研、取证研判,但是依然遭受了一些人的不理解。“在第一份检察建议书中,我们把监督重点指向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李铁说,作为统揽景迈山文物保护工作的协调部门,该管理局其实最需要检察力量的支持。当他们对该管理局发出检察建议时,一些人感到不解。但是,李铁认为,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是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的指挥棒,在整个景迈山保护工作中处于核心位置,督促该管理局依法履职至关重要,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监督效果。

2020年12月,在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位于景迈山上的办公室里,李铁和公益诉讼团队向该管理局公开宣告送达检察建议书,现场对检察建议内容进行了释明。随后,李铁和团队又分3批次对负有景迈山管理职责的7个部门一一发出检察建议,并集中召开公开宣告送达会,用多媒体形式向各个部门展示了发现的问题证据,涉及部门履职不到位情形,并指出违法性,让各个职能部门看到了问题,也清楚自己的着力点和工作方向。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早在2013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我们在景迈山开展公益诉讼法律保护最主要的依据。”李铁介绍,为保护景迈山的文物和文化遗产,在发出检察建议前,团队多次深入景迈山取证,对传统村落整体建筑风貌管控、消防安全、人居环境整治、古茶树古茶林遭受病虫害等问题进行走访调查、收集证据,与各个涉及的行政单位分别座谈,厘清了各个部门职责,也了解了各方的诉求、难处和不易,精准发出检察建议,让地方政府有的放矢依法解决景迈山文物保护问题。同时,为了增强检察建议的刚性,团队还与纪检监察部门开展协作。

尊重历史,照顾现实,李铁带领团队通过多个公益诉讼专项行动,共立办涉景迈山古茶林生态环境及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案件24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案件22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2件,以检察公益诉讼推动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工作开展。自2018年以来,她主办、领办的公益诉讼、行政检察案件中有6件先后入选全国典型案例,4件与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保护有关。其中,云南省普洱市检察机关督促保护景迈山世界文化遗产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典型案例。

勇于担当作为 做好干群粘合剂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活态遗产,文化遗产保护和群众切身利益之间存在较大冲突。要保护景迈山传统村落,就会限制当地群众改善自身居住条件的需求;保护景迈山生物多样性,又让当地群众扩大茶叶种植面积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这样的矛盾似乎难以调和,公益诉讼案件也会有增无减。

“我们开展检察公益诉讼的出发点不仅是就案办案,更想解决实际问题。”在景迈山开展公益诉讼法律保护的办案过程中,李铁发现景迈山上的群众和当地政府职能部门都有各自的苦衷。李铁说,公益诉讼不是简单地对公共利益的保护,也与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问题解决了,就能减轻一些对立,化解一些矛盾,消除一些误解。

在持续推进和监督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依法加强行政监管的同时,针对景迈山村民岩某某等3人提出的行政执行监督案件,李铁及其团队经多次与澜沧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磋商、协调、释法说理,因势利导推动岩某某与行政机关共同协商形成和解意向。岩某某家是景迈山唯一以法院判决方式确认他家茶厂属于违建,被强制拆除。在办案过程中,李铁和团队将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推动行政争议诉源治理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相结合,依托基层政府搭建的磋商平台,恪守客观公正立场,帮助双方化解争议,实现案结事了政和。2022年,该案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为民办实事”行政检察与民同行系列典型案例。

李铁及其团队秉持着“专业化法律监督+社会化综合治理+恢复性司法实践”的绿色恢复性司法理念,提起了诉澜沧县森林公安局怠于履行法定职责行政公益诉讼案,推动7名违法行为人有效修复景迈山被毁公益林,取得“办理一案、治理一域、教育一片”的积极效果。该案于2019年12月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指导性案例实务指引》一书。

然而,这样的履职行为并不被每个人理解,有的职能部门负责人远远地见到李铁团队就赶紧绕道走。一次,李铁提前联系好一个部门的负责人进行工作谈话。第二天一大早,李铁在其办公室楼下等了半小时,才见到该负责人。该负责人一见到李铁,就借口要去开会直接拒绝座谈,一脚油门扬长而去。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坚毅的品格、克服困难的决心,才能取得想要的成果。”李铁说,他们就像一个粘合剂,既监督着行政机关履职,又让群众来接受行政机关的监督,调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关系,通过办案守护了公共利益,也拉近了干群关系。

接力公益诉讼 护好最美景迈山

今年54岁的李铁,依然奔波在办案一线。

作为土生土长的澜沧人,李铁对景迈山有一种特别的偏爱。自开展“守护景迈山山川锦绣之美”公益诉讼专项监督以来,李铁和团队为了避嫌,没有选择住在景迈山,而是每天由县城往返景迈山开展工作。“因为当时景迈山很多酒店、客栈都存在违建现象,不管我们住在哪家,都会落下执法不公正的话柄。”李铁的坚持带来的是每天必须承受晕车的折磨。

白天走访调查、晚上写检察建议,为了尽快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李铁和团队常常加班到凌晨两点以后才能休息。面对这样高强度工作,李铁两次在和同事商议修改材料时突然晕倒在办公室里。

“为什么这么拼?因为耽搁一刻都是对景迈山古茶林文化遗产保护的不负责任。”李铁说,有时,发检察建议是为了限制一些职能部门的乱作为,而在这样的关键节点上,一些职能部门还在做出错误的行政行为,是一刻都不能容忍的。

正是这股拼劲,让李铁以“铁娘子”的坚毅果敢和创新精神、以开路先锋的尖兵姿态,历尽艰辛,开创了公益诉讼的云南省“六个第一”,为云南省公益诉讼案件全面推进作出积极贡献。

“通过办理公益诉讼案件,和景迈山的群众接触得越多,越会深深爱上景迈山,越想把景迈山保护得更好。”李铁说,与申遗相比,文化遗产保护更难,要努力把景迈山古茶林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下去,永续发展。今后,他们会依托景迈山巡回检察工作站,继续发挥“绿色检察”公益诉讼的作用,一直坚持下去,全力做好守护景迈山古茶林文化遗产“下半篇文章”,以高水平保护促景迈山高质量发展。本报记者 沈浩 胡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