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

“太暖心了,现在人行道上的地砖有什么破损的地方,只需打公示牌上的电话,相关部门就会立即来处理......”近日,达州市宣汉县蒲江街道城西社区的商户张小芳指着墙上的“市政维修服务热线公示牌”连连称赞。目前,像这样的公示牌有200余张,分别被张贴在宣汉县城的大街小巷中。

在“走基层、听民意、汇众智、优作风”活动中,宣汉县强力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取得了实效,赢得了老百姓的称赞。

集思广益谋良策,深入基层解难题

“以前有什么问题只能到各个部门去反映,而且一个问题要跑几个部门,现在乡镇干部每月至少深入基层开展一次政策宣讲、一次现场办公、一次座谈交流、一次接访下访,反映问题方便多了。”东乡街道樟木沟村1组居民笑着说,前不久,他们在院坝会上,把困扰他们的人行和农产品通行因低洼地段没有桥梁而受阻碍的情况反映了上去。

在接到群众关于交通不便的迫切诉求后,东乡街道党委迅速作出反应,高度重视这一民生问题。他们迅速组织社区干部奔赴现场进行实地调研,并召集村民代表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总造价约40万元的3处桥梁和涵洞工程得以顺利竣工。这些工程的完成,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交通状况,解决了人车通行困难的问题,真正实现了党委对群众诉求的庄严承诺。

东乡街道深入田间院坝“零距离”倾听社情民意,架起干群“连心桥”,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当地群众对这一成果表示高度赞赏和满意,纷纷称赞党委和政府的及时响应和有力举措,让他们的出行变得更加便捷和安全。

从院坝会到群众参与、从“被动说”到“主动提”、从“说事情”到“提建议”……如今,在宣汉县,越来越多群众愿意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一个个“金点子”陆续转化为社会发展的“金钥匙”,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攀升。

真抓实干见实效,心系民生办实事

宣汉县城老旧小区较多,这段时间,宣汉正在启动川孔子片区、代家湾片区一片大干特干的场景,一项针对燃气和供排水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工程正如火如荼进行中。

“没想到我们的诉求这么快就得到了回应。”家住代家湾片区的居民何龙激动地说,“这些老旧的管道确实已经到了需要更新的时候。新的管道不仅更安全,还能保证我们的供气和供水更加稳定。以前总是担心老管道会出现问题,现在终于可以放心了。这真的是一项大大提升我们生活安全和生活质量的好工程!”

据了解,这项改造工程主要针对使用年限较长、材质落后或运行环境存在安全隐患的管道。这些老旧管道由于长期使用和环境因素,已出现腐蚀、泄漏等风险,严重威胁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安全和供水供气的稳定性。新管道将采用更耐腐蚀、寿命更长的材料,从而确保城市“生命线”的持久安全。

“为确保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县住建局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并组织了专业的施工队伍进行作业。此次燃气和供排水管道老化更新改造项目,总投资3553.75万元。改造项目共涉及小区60个,涉及居民约8253户,改造庭院管网约20.716公里。下一步,我们将对居民户户内的软管、燃气计量表,还有安全装置进行全面改造,整个项目预计在今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宣汉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谢贵阳说。

持久深入建机制,贴心服务暖人心

“现在大家去看病的时候,不需要随时把社会保障卡带在身上了,只要手机下载这个小程序……”天生镇油石村的院坝会上,宣汉县医疗保障局的工作人员耐心的向群众宣讲政策,并手把手帮忙安装电子医保凭证。

据了解,虽然医保政策历来公开透明,但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医保关系转移、异地就医、意外伤害就医报销、门诊共济保障、门诊特殊疾病、医疗救助、大病保险等各类政策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国家政策环环相扣、地方政策略有差异,群众在知晓和享受政策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门槛。

为打破政策普及梗阻,宣汉县医保局利用线上、线下各种载体,广泛开展医保政策“进万家”活动,组建100余人的基层“医保蓝”政策宣传员队伍,常态化做好院坝会集中宣讲、走村入户上门宣传、走街串巷面对面讲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宣传讲解特殊门诊政策,让群众明白哪些病可以办、如何办等最关注的焦点问题。

“通过整治活动的扎实开展,群众对医保工作满意率大幅提升。目前已累计为5.8万余名参保患者办理了特殊门诊,其中今年新增办理9037人,患者均已开始享受医疗待遇,2023医保基金报销支付患者医药费用6626万元。”宣汉县医保局黄霞说。(张平、孙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