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中午11时,大连气温接近30℃,搭建中的“大连之夜”文化晚宴舞台,地表温度约40℃。舞台上,一位头戴安全帽,脚穿凉鞋,后背衣服全部汗湿的长者正在用脚挨块木板去试舞台的牢固度。堆放的器材、嘈杂的声音、脚手架上的工人、舞台上的他……这一切构成了一幅令人心生敬佩的图景。他,就是2024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大连之夜”文化晚宴的总导演马志广。

这是骨子里的热爱

“导演团队希望将最美好的东西奉献给舞台奉献给来宾”

“舞台牢固度需要导演亲自来试吗?”记者戴着安全帽站在舞台上,舞台上空高举架的透光棚带来了类似温室大棚的效应,让记者感到酷热难耐。马志广手握一瓶矿泉水,流着汗,几乎试遍了舞台上每一块木板,“每个节目对舞台的要求是一样的,木板不平不行,颤也不行,要求绝对结实。其他人都忙,我在现场试完了马上就能解决,这很正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志广与大连歌舞剧院的演员们在“大连之夜”文化晚宴节目排练过程中调试道具转台。 受访者供图

舞台工程现场的安全管理员告诉记者,此时此处的地表温度大约有40℃。大多数观众与记者一样,都是只见台前的光彩与成功,未见台后的汗水与付出。马志广却说:“这很正常,不算辛苦。”

大连与达沃斯牵手八次,在东港商务区海滨户外举办的“大连之夜”文化晚宴已成为大连的一张名片。

从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举办户外文化晚宴开始,历届“大连之夜”的总导演都是马志广。采访中,马志广忙上忙下,思路清晰,动作敏捷,声音响亮。他说:“我自己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导演了,但是我导演的每一届‘大连之夜’都有一个目标:大连达沃斯窗口越来越大,规模在逐渐提升,导演团队希望把最美好的东西奉献给舞台,奉献给来宾。”

美也是一种竞争力

“让观众在一小时节目中领略大连人文之美”

“大连只有美景不够,文化晚宴的美很重要,美也是一种竞争力。”马志广说:“城市的GDP、城市的建筑,这些固然美,但是没有文化上的审美竞争力是不行的。‘大连之夜’文化晚宴就是想做成美的盛宴,让来宾看到东方的文化美。”

“与其他大型演出活动不同,达沃斯的文化演出是比较特殊的,它是大连本土上的一个对外开放窗口,比其他活动更注重以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去做。”马志广说,“因而‘大连之夜’这台节目的构成方式比较多元,核心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能够拿到舞台上的东西。既传统又现代,既是大连的,同时又是能够走向世界的。”

什么是中国审美上的符号?马志广说:“现场的灯光、服装、表演、造型,这些都是中国审美上的符号,导演团队思考的是怎么把它们融到一起,通过几个节目让观众对中国文化有一个了解,这实际是一种取舍,一种选择。”

滋养大连人的文化精神

“对文化的扶持滋养和培育是需要下气力,虽然有的时候它可能体现不出GDP”

“我们所做的所有东西,都不能把它看成是一时一事的。”马志广说:“我每一次执导达沃斯的文化活动,都希望让看过的人还想再看,让我们演过的人还有点儿回忆,有一个持久不断的态势,为这个城市积累些什么。”

“昨天我去检查一个开场的舞蹈,是一个年轻的编导执导,完成得很好,我很感动,深深地给演员们鞠了个躬。”说到这,马志广有点动容,“这些孩子很辛苦,在这么苦的条件下,他们依然不离不弃,这可能就是大连文化精神的一种传承吧。对这些孩子们来说,我们年长一点的人都是过客,所以看到他们演得这么好,我很感动。我们对文化的扶持滋养和培育是需要下气力的,虽然有时候它可能体现不出GDP。”

马志广说:“在‘大连之夜’文化晚宴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中,我们在坚持一个目标,就是这场演出代表大连,代表辽宁,代表我们国家的水准,要处处考虑文化品质。这品质靠什么体现?这里面有很多因素,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人。真正地植根于大连这方沃土的任何一个作品,都需要有匠心去浇注才行,因而我们要充分尊重艺术创作的规律。城市文化的成长是一个很长时间的过程,希望我们持续给予滋养,不断提升城市文化美的竞争力。”

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赵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