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作为皖北农业大县的萧县,积极通过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等方式,开辟秸秆科学化综合利用新途径,打造秸秆综合利用收、储、运、用产业链,推动绿色生态农业持续发展,有效解决秸秆禁烧源头化治理,实现环保与经济效益“双赢”。

秸秆离田 化身牲畜“营养餐”

近日,走进永堌镇萧县启顺牧业有限公司,数百头肉牛正在棚下悠闲地反刍;阔大的草库里,一辆小型叉车正将一个个麦秸“蛋糕卷”从车上卸下来摞好摆齐。

“我这780头牛,一年消耗的草料可不是个小数,你看,这是前几天才收购的整整1.2万亩地的3000吨小麦秸秆!”负责人毛宏康说。

萧县是个养殖大县,像启顺公司这样的养牛厂目前有542家。近年来,该县在建成27个标准化农作物秸秆收储点(中心)、253个临时堆放转运点的基础上,积极通过成立农作物秸秆青贮公司、组建农作物秸秆青贮联合体等多种方式,引导经营主体将秸秆加工粉碎、青贮打包处理后作为牛羊饲料,推进农作物秸秆饲料商品化、产业化发展,切实将“包袱”变成“财富”。

秸秆离田 变身环保“新能源”

萧县光大发电厂是一家主要通过科学焚烧、处理各类生产和生活垃圾来发电的大型企业。在该厂的秸秆售卖区里,副总经理李涛一边指挥着排成长龙的秸秆车队,一边说:“今年收购小麦秸秆的价格仍是300—320元/吨;受空间限制,近期才收购5000余吨。”

该厂的炉前料仓前,一车车病虫秸秆、霉变秸秆、尾料秸秆连同生活垃圾和工农业废弃物一道被投入焚烧炉中,燃烧释放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通过热交换形成蒸汽,蒸汽进入发电机组便产生了电能,经输电网络进入国家电网。

“我们电厂每年可消耗秸秆及各类农林废弃物约28.8万吨,处理生活垃圾17万吨,年发电量达3亿度,基本上实现了县域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减少了垃圾的二次污染。”李涛介绍道。

秸秆离田 升级农业“有机肥”

安徽胜润生物科技公司是萧县境内以重点加工秸秆而闻名的高新技术企业。走进坐落于马井镇黄楼村的该公司生产厂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排成长龙的秸秆车队和堆积如山的半成品肥料。

“我们将收购来的秸秆粉碎后加入益生菌,使之变热发酵,待成熟后再按一定比例添加牲畜粪便,经过重新加工便生成了绿色有机肥料。”公司负责人董佳霖介绍,厂区每年秸秆用量约1.5万吨,牲畜粪用量约2万吨,年产有机肥5万吨,年收入2000万元,纯利润300万元。

“我们所用的秸秆和牲畜粪,绝大多数来自本县各镇村,这不仅大幅度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收入,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调整,也为全县秸秆禁烧、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董佳霖说。

秸秆离田 变身菌菇“培养基”

走进萧县大屯镇高楼村辉胜合作社食用菌种植基地,翻开覆盖着麦草的地垄,一簇簇赤松茸便俏皮地露了出来。这些麦草便是该基地种植草菇和赤松茸不可或缺的“培养基”。

“种植草菇和赤松茸并不复杂,只要将玉米芯、鸡粪或鹌鹑粪按比例掺和好后整成一条条的地垄,植入菌种,盖上经过简单压轧的湿麦秸秆,过上一段时间即可。”该村党总支书记、合作社负责人李辉介绍,湿麦草既能保湿,又能遮阴,是菌菇生长的适宜“摇篮”,一亩地大约需要3吨多的小麦秸秆,整个基地100亩,一季子下来就得用秸秆300余吨。

目前,萧县各类菌菇基地总亩数超过1000亩,每年的秸秆利用量在2800吨左右,让秸秆变身菌菇“培养基”,既减轻了因秸秆粉碎、地墒升高、害虫滋生等引起的减产问题,又拓宽了秸秆利用渠道,促进了菌菇种植者的增产增收。(张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