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4只大熊猫,它们是2019年6月23日这天,同一天出生的两对双胞胎大熊猫,他们叫双双、重重、喜喜、庆庆,连起来叫‘双重喜庆’,他们聚在一起,被网友戏称为在打麻将、后来又说它们是在围炉煮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8日,“走进渝港澳·爱上大熊猫”重庆市青少年自然探索熊猫行动走进了西彭园区实验小学,重庆动物园科普主管田小芳为学生们带来一堂生动的“熊猫使者”专题讲座。

“大熊猫是独居动物,为何可以聚在一起呢?”田老师解释称,这是因为它们还没有成年,等到成年以后,熊猫的领地意识就非常强了,因此成年后就必须分开饲养了。

而大熊猫成年年纪大概是在5~6岁,如果是在圈养的情况下,甚至可能4岁就开始有一些青春期的表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以后,熊猫就可以配对繁殖了。“不过,大熊猫可不是能随便配对的。”田老师称,“相亲”的大熊猫都是要经过筛选的,每只大熊猫都有一个编号叫谱系号,就像我们人的身份证一样。人类是不能近亲结婚的,我们大熊猫也一样,必须筛选亲缘关系较远的个体与之配对。

田老师介绍,截至目前,重庆动物园一共产下了31胎,45只大熊猫,其中有13胎就是双胞胎,然后一胎有三胞胎。刚刚视频当中出现的“双重喜庆”,同一天产下两对双胞胎,在动物园里面是罕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了田老师的讲解,“熊猫小大使”们直呼“涨知识”。

“如果熊猫妈妈略微不注意,一巴掌下去小熊猫就不存在。”田老师还讲道,大熊猫的孕育是非常艰难的一件事。熊猫妈妈会在宝宝出生之前找一个隐蔽的树洞或天然的岩洞,把前期需要用到的树枝和干草精心铺垫。为了更好地保护照顾熊猫宝宝,熊猫妈妈在熊猫宝宝刚出生的最初两周内几乎“原地不动”,将自己的孩子抱在自己怀里,寸步不离。一周内,小熊猫的耳朵眼睛会慢慢变灰,两周后熊猫宝宝的四肢肩带等就会呈现出明显的灰黑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田老师又讲了重庆熊猫吃的竹子来自哪些地方,熊猫的主要栖息地,有没有指甲盖等等知识。

除了讲解这些知识外,田老师还带来了熊猫幼崽道具、熊猫手掌骨架模具、熊猫“青团”等,让“熊猫小大使”们近距离地触摸、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熊猫小大使”们表示,听了课后,对熊猫更加喜爱了,今后我们要积极参加保护地球环境的活动,学习更多熊猫的知识,与同学一起在社会上宣传大熊猫,保护大熊猫。

据活动主办方介绍,本次活动以青少年动物保护科普为主要内容,招募青少年“熊猫使者”,让大熊猫科普走进校园,引导广大青少年走进重庆动物园、成渝港澳以及世界各地大熊猫旅居地等动物保护机构,开展动物保护宣传讲解活动,搭建学校与动物管理保护机构的动物关爱平台,也让青少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动物保护知识,培养他们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上游新闻记者 严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