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们说“有需要”才会产生某种“动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通过我们或者孩子自身发现他要达到某个目标、达成某种目的之前需要学习,那么他就可能会形成学习的动机。

而这个“需要”其实是客观存在的,即形形色色的“需要”本身都在那里,自己可以发现,家长、老师等任何人也可以给予一些引导使得他们更容易发现或者是更迫切得到。

但仅仅只是有“需要”还不够。

这就好比很多孩子都会知道“学习很重要”,甚至也能够讲出来学好之后的各种好处,但很遗憾的是往往他们只是有这样的一个认识或者说是意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好比我们成年人看到“挣很多钱”这件事情一样。

现实中太多的人是不会因为仅仅只是有了“挣很多钱很重要”这个认识就会改变其具体的行为。

所以我们如何引导孩子从对学习的“需要”转换成他们去学习的动机就非常重要了。

而这个行为我们称之为“诱因”。

这个“诱因”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例如考试之前我们跟孩子讲这次考试如果考得好,那么我们会给他怎样的奖励。这样的行为会促使孩子形成“考试要考好”的学习动机形成,并且会让孩子更加努力地学习、复习。而像“中考考上一个好高中”“未来考个好大学”等等这类则属于长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诱因”也不仅仅只是正向的,也可能会有负向的。

例如表扬、奖励、鼓励等等属于正诱因,而像批评、否定、惩罚等等则是负诱因。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正”就一定好,也不是说“负”就一定不好,实践中我们需要控制好度,一味无底线地肯定、表扬孩子其危害一点也不比一味否定孩子小。

在这点上提倡“快乐教育”“赏识教育”的家长一定要特别注意。

这篇文章我们要介绍的是“学习动机的分类”以及它们的影响。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01.内部动机

01.内部动机

孩子本身对学习是有兴趣的,尽管不同孩子的学习“兴趣点”会有所不同,例如有的孩子可能对数学有兴趣,有的孩子则可能对语文有兴趣,又或者是对某个科目的某部分内容有兴趣等等, 但这些兴趣都会引起孩子的学习动机。

这种动机不会受外部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家长不需要通过奖惩的方式去引导、诱导或者是逼迫孩子去学习,而是孩子自己本身由内部产生的一种对学习的需要并付诸于行动的行为。

比较常见的一个表现就是面对“难题”的时候,如果孩子的学习动机是内部动机,那么他就可能会很享受挑战解难题的过程,尽管为此他们会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但他们会乐在其中。

生活中我们常说的“学霸”绝大多数情况下其自身的内部学习动机是很强的。

02.外部学习动机

02.外部学习动机

外部学习动机则指的是通过外部的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

例如我们对孩子的一些积极表现给予奖励,尤其是现在有很多的老师会给学生们进行一些诸如积分奖励等措施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有很多孩子他们之所以会去认真学,不是因为他们对学习的本身有兴趣,而是对好好学之后所能带来的结果感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负诱因也会产生类似的效果。

例如没学好会被老师、家长批评,会被同学笑话等等,孩子因为对这一结果心生畏惧、因为不喜欢面对这样的问题,所以也会引起其学习动机。

03.外部学习动机不如内部学习动机吗?

03.外部学习动机不如内部学习动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