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上午,枣庄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守牢安全发展底线”新闻发布会,枣庄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勇作新闻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勇介绍说,围绕枣庄市“强工兴产、转型突围”战略,枣庄市市场监管局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落实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城镇燃气安全、电梯安全筑底三年行动等各类专项整治,有效防范化解安全风险隐患,连续5年实现全市特种设备零事故,全市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枣庄市特种设备总数量和使用单位数量持续快速增长,截至目前,枣庄市按台(套)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总数已达42529台(不含两工地的起重机械、场内专用机动车辆),其中锅炉590台、压力容器15017台(套)、电梯20340台、起重机械4265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2283台、大型游乐设施33台、客运索道1条。共注册城镇燃气压力管道873条,总长度1125.5公里。枣庄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共3676家。

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提高政治站位,落实党政同责。市市场监管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成立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推行“三见三查一联动”现场检查工作法(三见:见企业负责人、见安全总监、见安全员;三查:查企业主体责任清单、查属地管理责任清单、查部门监管责任清单;一联动:部门联动/市区联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并取得积极成效。

突出重点领域,守牢安全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和“八抓20条”创新举措,聚焦重点领域开展隐患排查,坚决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化工领域,组织专家上门到重点化工企业讲法规、讲政策、讲规范,向管理薄弱、风险大的化工企业派出经验丰富的安全监察人员驻点监督,精准帮扶。在燃气领域,开展气瓶生产、充装,燃气灶具和器具生产流通“大起底”排查、全链条整治,检查单位893家次,责令改正隐患问题59个,立案处罚违法案件15起。在电梯领域,检查电梯使用维保单位202家,检查电梯1348部,督促改正安全隐患78处,立案查处违法行为3起。在文旅领域,联合文旅等部门对旅游景区、游乐场所的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开展专项检查,指导防范应对恶劣天气,有效保障特种设备运营安全。

坚持多向发力,提升监管效能。强化法治监管,将“依法治特”理念贯穿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全过程,加强特种设备领域重大违法案件查处,2024年以来全市系统查处特种设备违法案件28件,罚没金额85万元。加强信用监管,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相融合,实施分级分类监管。集中公示曝光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推行智慧监管,大力推广气瓶“阳光充装”新模式,全市19家液化石油气充装单位实现“阳光充装”,在营8家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单位实现充装追溯体系全覆盖。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社会共治。深入开展六月“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等“五进”活动,大力宣传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通过网站、微信群、公众号等方式普及宣传应急知识,提升公众安全防范意识、应急避险和自救能力。今年以来,共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活动6场(次),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依托枣庄市特检院建成了枣庄市电梯安全教育科普实践基地,自2023年8月份开馆以来,共接待参观1200余人次,为市民提供了电梯安全知识和电梯应急常识的科普教育平台。

下步工作措施

进一步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持续压实企业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推动特种设备双重预防机制和“两个规定”落实,不断提升特种设备生产和使用单位安全管控能力,从源头防范安全风险。

进一步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市安委会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强化跨部门联合监管。扎实开展特种设备领域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提高行政执法和应急处突能力。

进一步推进特种设备智慧监管。推动“阳光充装”系统和气瓶充装追溯体系全域覆盖,全面提升监管信息化水平。强化电梯“96333”应急处置平台应用,推行电梯维保单位无纸化维护保养模式,推动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向事前预防转移。

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宣传培训教育。组织开展企业安全总监和安全员培训,督促特种设备相关单位制定计划开展从业人员岗位培训,提升岗位技能水平。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营造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特种设备安全”的良好氛围。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郝勇,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王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特监科科长陈永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附:记者问答实录

记者:燃气安全关乎千家万户,从源头防患于未“燃”尤为重要,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开展燃气领域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请介绍一下在燃气领域安全监管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郝勇:按照市安委会和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印发了《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工作专班,统筹协调推进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围绕制约燃气安全的突出问题,紧盯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持续强化液化石油气钢瓶、燃气具及配件等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加强家用燃气器具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和气瓶充装安全监管,有效筑牢质量安全底线。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全面摸底排查,建立监管台账。组织执法人员对辖区内燃气器具及配件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全面摸底排查,建立生产经营单位名录库,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市共有燃气器具生产企业1家,燃气器具及其相关配件产品销售企业369家,在营液化石油气充装单位21家,城镇燃气经营企业10家,城镇燃气公用压力管道873条、总长度1125.5公里。

二是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行政执法。重点查处燃气气瓶充装以及燃气压力管道生产、检验等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督促燃气压力管道使用单位依法申报定期检验,确保全市燃气压力管道处于“应检尽检”状态。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共派出执法人员645人次,对全市21家在营液化石油气充装单位开展全覆盖隐患排查,检查燃气压力管道及相关压力容器使用单位63家次,发现并整改问题48个,立案查处涉特种设备违法案件4起,罚没金额14.95万元。

三是聚焦重点发力,消除风险隐患。以农村地区及城乡接合部的批发市场、商超、五金店为重点,加大燃气灶具、燃气软管、燃气调压器(液化石油气瓶调压器)、燃气泄漏报警器等非3C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检查燃气灶具是否具有熄火保护装置,家用调压器出口为软管接头时是否有切断安全装置等,对发现的问题立即依法依规处置,切实做到闭环管理。截至目前,全市共检查燃气具及配件生产、销售单位784家次,立案查处涉燃气器具质量案件11起,罚没金额3800余元。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市场监管系统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相关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燃气安全意识。强化部门沟通协作,进一步凝聚监管合力。

记者: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电梯安全越来越成为老百姓关注的话题,今年枣庄市市场监管局为保障电梯安全,从哪些方面开展了执法工作?

王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梯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加强电梯安全监管是我局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以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一)电梯检验方面:严查在用电梯未经检验或超期运行情况,包括设备注册登记情况、监督检验、定期检验或自行检验情况,坚决杜绝未经检验合格的电梯“带病”运行。

(二)电梯维护保养方面:严查电梯维保单位是否持有效资质,维保人员证件是否齐全;是否按规定进行维保并对维保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和确认;是否有专人应急值守;是否定期开展电梯应急救援演练;是否对电梯作业入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等。

(三)电梯使用管理方面:主要涉及安全管理人员持证及履职情况;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检验合格标志、警示标识等是否按要求悬挂;报警装置是否齐全、各种安全保护装置是否齐全有效;电梯定检、维保和发现的安全隐患是否及时整改合格;应急救援制度是否建立等内容。

今年以来,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557人次,检查场所包括居民小区、商场、超市、医院等,检查电梯使用单位171家,维护保养单位31家,电梯1348部,发现安全隐患78处,立案查处违法行为3起。涉及的安全隐患已督促整改完毕。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加大电梯安全的执法检查力度及宣传力度,坚决以高压态势严肃查处电梯违法行为,不断提升电梯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乘用安全和出行便利。

记者:枣庄市市场监管局依托枣庄市特检院建成了枣庄市电梯安全教育科普实践基地,请问该基地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陈永:枣庄市电梯安全教育科普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实践基地)于2023年8月建成投用,坐落于高新区张范街道办事处欣兴路——枣庄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检验基地院内,面积近700平方米,是一个集教学、培训、体验于一体的电梯专项体验馆。通过平面图文、多媒体展示、部件展示、全息投影、4D体验、VR演示、实物乘用等多种方式,全方位介绍电梯的发展历史、结构型式、运行原理、安全装置、乘用常识,讲解紧急情况下如被困在轿厢内如何自救和求救,引导人们爱护电梯、正确乘用电梯,创造安全、舒适、高效的出行环境。

实践基地是我们组织开展电梯安全教育科普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建成投用后的10个月内,组织了各类特色鲜明、亮点纷呈、重点突出的科普宣传活动,累计接待参观人数1200余人次。枣庄市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持续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以未成年人,特别是少年儿童为主要受众,开展“大手牵小手 电梯安全共‘童’行”系列活动,先后组织《枣庄日报》小记者140余人次走进实践基地,让他们充分了解电梯结构原理,掌握安全文明乘梯知识。同时,在活动中倡议小记者们积极争当“电梯安全小卫士”,向自己的家人、朋友、同学宣传正确乘用电梯的方式,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打造集科技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的科普实践基地,更新完善电梯安全展示和体验设施,深入开展多形式教育宣传活动,推动电梯安全常识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积极营造安全文明乘梯的良好社会氛围。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李子锐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