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8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2020年3月至11月,为配合黄蒲高速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对公路所经区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小型秦墓363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月家庄墓地位于陕西省洛川县月家庄村南,年代从战国中期偏晚至秦统一,墓葬之间几乎不见相互叠压、打破现象,布局规整,平行式洞室墓位于墓地中部,直线式洞室墓多分布在四周,年代亦是由早到晚,暗示着墓地可能经过统一布局规划,即由中间向四周发展。

墓葬可分为竖穴土坑墓和洞室墓两类,其中洞室墓占墓葬总数的93.1%,东西向墓占墓葬总数的76.4%,其中头向西者占66.3%。随葬品以陶器为大宗,主要有鬲、釜、壶、盆、罐等几类,其中鬲、釜、茧形壶、小型罐、广肩罐(缶)、大口罐等数量多。铜器有少量鼎、釜、壶、带钩、环、削刀等,铁器主要是釜、带钩,另外还有少量玉石骨器等饰品。

考古人员研究认为,这是目前为止陕西考古发现位置最北的一处秦人大型公共墓地,文化面貌以秦文化为主,包含少量魏国、西戎、白狄等其他文化因素,为探讨战国时期陕北南部地区秦、魏政局演变和戎、狄族群变迁提供了难得的考古新材料。

根据“月家庄类遗存”的渊源、位置和文献记载,考古人员推测其可能与鬼方或西落鬼戎有关。充分体现了陕北南部战国中期秦、魏势力进、退和民族交流融合。

(总台记者 雷恺)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