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延续着一座城市的文脉,承载着城市记忆。经过岁月的冲刷与洗礼,位于贡井区筱溪街道盐马路社区育才路1号的天禄堂,静静矗立于都市繁华中的一隅。

初夏时节,踏入天禄堂,迎面而来的是香樟、银杏、罗汉松、桂花等拥有百年树龄的树木。绿植相伴,清幽典雅,阳光从密密麻麻的枝叶间透射下来,院落地面映满点点光斑。白墙灰瓦之内,这座三层四合院有种曲折幽深的神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院内白墙灰瓦,绿植相伴。记者 叶卫东 摄

漫步其间,层叠式过径洞门为宅院平添园林意境,它们既为出入路径,又自成一道风景。透过门洞,另一侧景观若隐若现、露而不尽,尽显中国传统优雅含蓄、韵味无穷之意。

天禄堂又名余家公馆,始建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占地面积2736.75米,是中国抗日献金大盐商、自贡贡井盐业新四大家族之一的仁商余述怀的堂号兼宅邸,为自贡现存最完好的盐商住宅,2012年被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形洞门 记者 叶卫东 摄

该建筑为复合型四合院带配院布局,木柱结构,小青瓦屋面,穿斗抬梁构架,悬山式屋顶,每层四合院均由上、中、下厅和左右厢房组成,布局结构严谨,功能分区明确。曾为贡井区委办公驻地,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和文物保存价值。

相对于建造精美的宅院,它的主人如何从放牛娃逆袭成为富甲一方的大盐商的传奇人生,更是经久不衰的话题。

出生于1883年的余述怀家境贫寒,少年丧父,为人放牛种地。后来到自流井正街山货铺当学徒,其精明能干,能说会算,被一小商看中,招赘为婿。后与岳父等人合股办山货酱园铺,营业对象大多为当地井户,生意兴旺,获利不少。不久,因井灶生意萧条,商铺受其影响,股东见无利可图,纷纷退股。该铺遂由余述怀独揽,锐意经营,并在清末动荡局势中依靠巧妙经商思路持续营利。

1910年,盐场生产不振,贡井一大盐商因久欠余述怀债款无力偿还,被迫将海流井作为抵佃。自此,余述怀走上经营盐业为主的道路。尽管其间历经曲折,但终究获利甚丰,在同业极具声望。

致富后的余述怀,不忘初衷,热心地方事业,抗日捐金,并带头捐资办学,获得社会的赞扬,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记者 缪静 王跃

来源:自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