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1982年9月,党中央,中央军委任命余秋里担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在离开军队二十四年之久后,余秋里又重新穿上了军装,邓小平亲自约见他说:

“秋里同志,你去了总政,要放手干,下大力气,当然这也有个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任后,余秋里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卓有成效地开展新时期军队政治思想工作。

1985年之后,军队实行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余秋里和许多老同志一样,开风气之先,主动从总政治部主任岗位退下来。

余秋里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之后,有一次因病住院期间,一位陌生的老同志前来拜访,开门见山地“批评”余秋里:“恕我直言,我觉得你做错了两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秋里究竟做错了哪两件事?余秋里退休前又有着怎样的革命经历呢?

毛主席点将,出任石油部部长,石油战线的开拓者

毛主席点将,出任石油部部长,石油战线的开拓者

新中国成立后,石油资源的匮乏成为了影响国家发展和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为应对这一挑战,国家于1955年设立了石油工业部,李聚奎肩负重任,出任了首任部长。

在李聚奎的领导下,他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努力,致力于推动石油工业的发展。然而,尽管付出了诸多艰辛,受限于多重因素,新中国的石油工业并未取得显著的突破。

鉴于石油工业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中央决定对石油工业部进行领导层的调整,寻找一位年轻有为、充满活力的高级干部来替代李聚奎,以进一步加强石油工作,推动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8年,毛主席对周总理说和彭德怀商量一下,从军队的高级将领中选一位同志,接替李聚奎担任石油部部长,于是周总理和彭德怀商量后,决定让余秋里出任石油部部长。

余秋里不仅是高级将领中较为年轻的,还是有思想,有能力,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西北战场上就已经军威大振,周总理立即将情况报告给毛主席,毛主席当即表示同意。

对于余秋里,毛主席非常熟悉,作为形体上的“一把手”,余秋里在事业上经常被赋予独挡一面的任务,成为军政“一把手”,他带过的团队,日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里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抗战时期,他将毛主席的“官兵一致”发扬光大,因此受到了毛主席,彭德怀,贺龙的多次赞扬,因此毛主席非常赞扬余秋里,毛主席比余秋里整整大21岁,从辈分上来说是叔侄关系。

余秋里在接到任命后,也是非常重视,毛主席亲自接见他,毛主席对他说:

“我过去说过,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

毛主席教导他知识是从实践中来的,打仗搞经济都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毛主席见到余秋里时,他注意到余秋里似乎有些沉默,便关切地问道:

“秋里同志,我看你有些犹豫,是不是有什么顾虑,不愿脱下这身军装?”

余秋里急忙回应,表明自己的疑虑并非在于此。他坦言自己并无不舍,而是对于即将迎来的新职责有些忐忑。

毛主席听后,轻轻地笑了,他拍了拍余秋里的肩膀,安慰道:

“秋里同志,你若是转业,未来可是要发一笔大财的,那可是我们国家的财富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余秋里欣然接受了新的任命,并向毛主席保证,自己一定会全力以赴,将工作做好。

上任后,他多次亲自登门拜访地质部部长、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虚心向他请教石油地质的理论知识,同时,他还经常深入实地调查研究,与专家们一起探讨问题,交流心得。

1958年7月,上任不久的石油部部长余秋里在甘肃玉门召开现场会,他鼓励与会人员摒弃旧有束缚,积极解放思想,投身于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浪潮之中。

在听取玉门石油管理局负责人的汇报时,余秋里得知了“铁人”王进喜的卓越事迹。王进喜同志以惊人的毅力和坚韧,致力于提升钻井数量与质量,以实际行动助力国家石油产业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调度会上和领导争议了起来,坚决要求参加白杨河钻井会战,余秋里非常欣赏王进喜,特意赶来见王进喜,余秋里握着他的手说:

“你这个名字好,进喜,进喜,叫咱们石油部也进点喜嘛!”

余秋里听了王进喜的汇报后,又对局里和公司的领导说:

“王进喜是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堪当大任,要全力支持他,让他放开手脚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在余秋里的领导下,大庆会战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而且我国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所需的石油,已经基本实现自给,“洋油”的时代已经过去。

毛主席高兴地赞扬道:“余秋里就是帅才。”

1964年12月,余秋里任国家计划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兼秘书长,党组书记,1966年,他临危受命和谷牧同志协助国务院领导抓经济工作。

在职期间,余秋里一直兢兢业业,客服重重困难,为国家的发展鞠躬尽瘁,一直到1982年,余秋里重新穿上军装上任…….

退休后一生清风,一位陌生同志前来看望遭“指责”

退休后一生清风,一位陌生同志前来看望遭“指责”

1982年9月,党中央,中央军委任命余秋里为解放军总政治主任,在离开军队24年之久后,余秋里又重新穿上了军装。

邓小平亲自约见他说:

“秋里同志,你去了总政,要放手干,下大力气,当然这也有个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坚定领导下,余秋里上任后,积极投身于新时期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余秋里上任期间,赶上了百万大裁军,全军大换装,干部年轻化,而余秋里也准备退居二线,将更多的机会留给年轻人。

然而,这一变革也引发了一些老干部的疑虑和不满。他们认为自己虽然离开了现役岗位,但依然是党和军队的忠诚战士,理应享有穿上新式军装的荣誉。

然而,为了适应军队现代化、正规化的需要,中央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只有现役军人才能穿着新式军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身为总政治部主任的余秋里负责为老同志做思想工作,他以55年授衔很多老将军都未授衔为参考,安抚老同志。

此时正值中央调整领导班子,许多老同志都响应号召,退居二线,余秋里也在其中,但是很多人因此也是不满,觉得党内不少同志还宝刀未老,应该再多干几年。

这两项艰巨的任务便落在了余秋里的身上,因此在1985年,余秋里退休后,一次生病住院期间,一位陌生的老同志专门前来探望,便和他说起这两件事,认为余秋里这两件事做的不妥,那位老同志略带生气“指责”道:

“恕我直言,我觉得你这两件事做的不对。”还表示现在有的老同志对他的意见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秋里听后,也并未生气,他和老同志说:

“部队实行年轻化以及军装整改都是中央和军委决定,我负责执行,遵循中央的命令。”

其实余秋里一向如此,他两袖清风,清正廉洁,余秋里是江西吉安人,世代农民,余秋里的弟弟余秋乏,余财发以及子侄等十余人均在农村务农。

1983年5月,余秋里回到故乡探亲,家人们纷纷前来拜访。他率先打破了沉默,语重心长地说:

“你们要知道,我不是你们的光环,不要试图在我身上寻求什么特殊的照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弟弟余财发直言道:

“你当大官,也从来没有给家乡办点事情啊!”

余秋里听后非常生气,他批评道:

“我虽曾任国家副总理和计委主任,但我的职责范围是全国,而非局限于江西省,更不是吉安县。我代表的是整个国家,而非个人或某个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余秋里坚定地拒绝了这一请求。到了侄子转业时,他同样没有给予任何特殊的帮助。

侄女余满秀在1986年选择参军,次年她在军校考试中文化分数不足,于是她拨通了余秋里的电话,希望他能为自己说几句话,争取一个机会。然而,余秋里同样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不需要额外关照,能考上就去,考不上就回家务农。生活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而不是依赖他人的帮助。”

1987年,余秋里参与领导制定并经中央颁发的《中央军委关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对改进和加强全军的政治工作,对进一步稳定部队,全面提高部队素质,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9年2月3日,余秋里在北京逝世,中国从一个被西方称为“贫油国”的国度,一跃成为世界第五的石油强国,余秋里立下了卓越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