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数据作为新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关键生产要素,正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以推行“婚育服务一件事”为例,山东将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登记等11件婚育事项整合为1件,由以往“对接5个部门,填报11张表单,跑9趟,耗时4.5天”简化为“提交1套表单,3分钟网上一次性申报”。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一件事”如何高效办成?

6月19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牢记嘱托 走在前 挑大梁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介绍山东激发数据要素价值,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山东推动数据多元化应用,强化以数惠民。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塑强“爱山东”政务服务品牌,深化数据共享应用,实现高频事项无差别办理,从而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同时山东强化以数兴业。围绕发展所需,推动数据全链条、跨行业数据融合应用,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比如:在金融服务方面,打造可信数据空间,打通政务数据和企业数据,赋能金融产品研发、贷前准入、贷后监察等全流程业务应用。在企业服务方面,上线“鲁力办”督查落实平台,有效解决了一批项目上马难、人才招引难等事关企业发展的问题。

强化以数优政。打造“山东通”协同办公平台,高效支撑机关办公“网上办”“掌上办”。加强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关联分析和融合应用,提升风险预警、指挥调度等数字化水平。建设镇街综合数据平台,解决基层多头重复报数问题,基层表格填报缩减率超过52%。我省“跨层级数据贯通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案例被国家数据局评为首批“数据要素×”20大典型案例之一。

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大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健介绍,近年来,山东充分发挥雄厚产业基础、海量数据资源、丰富应用场景等优势,大力推进数据开发利用,在构建数据资源“汇、治、用”体系、打造高效、安全数据流通生态方面持续发力,不断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赋能高质量发展。

数据汇聚融合是第一步。山东推动数据一体化汇聚,统一平台支撑。依托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推动各类数据及时汇聚,目前企业登记、房产登记等320多类数据实现实时汇聚,医保、公积金等500多类数据实现次日更新,有力支持了政务服务、行业监管等对数据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需求。

统一源头供给。开展数字机关建设,加快推进各级党政机关核心职责业务数字化。加强政务数字化项目统筹管理,将数据生产情况作为业务系统建设成效的评价内容,从源头上提升数据供给能力。持续推进婚姻、户籍、不动产等领域历史数据电子化。

统一标准规范。全面规范数据资源目录,解决各级目录重复梳理、服务无法统筹的问题,形成全省“一套目录”。目前,全省规范梳理数据资源目录13万余项。组织各级各部门完善业务数据标准,推动“一数一源一标”。推行电子证照标准193类,建立公共数据资源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梳理制定78类数据治理规则,从数据生产源头统一标准、提升质量。

统一操作流程。构建数据纠错响应机制,对发现的数据问题及时反馈数据源头部门,督促限期校核、修正。比如,通过“爱山东”、12345、政府网站等渠道,企业和群众可随时反馈电子证照数据问题,电子证照提供部门会及时处理异议数据。

推动数据高效化流通,是促进数据要素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王健介绍,山东深化数据共享开放。精准制定数据供需清单和数据开放清单,持续提升数据共享开放质效,累计提供数据共享服务480亿余次、开放数据220亿条,数据资源指数、数林开放指数均居全国前列。

盘活数据资产价值。在公共资源交易、机动车登记、医保结算等领域,开展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管理试点。济南、青岛、烟台等多个市积极推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打造了“泉融通”“政保通”等200余个数据产品。

推进数据流通交易。探索开展数据产品合规登记,累计上线数据产品(服务)952个。规范设立区域性数据交易机构和行业性数据交易平台,建成全国首个海洋大数据交易服务平台,上线海洋数据产品49个。

强化数据产权保护。积极开展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试点,已开展数据知识产权存证登记575件,颁发登记证书139件。推动登记证书在数据交易流通、质押融资等多场景应用。

推动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离不开数据体系化保障。王健介绍,在制度保障方面,山东围绕数据汇聚共享、数据开放、创新应用等各环节,出台一系列法规规章,累计发布地方标准328项、技术规范381项;在基础支撑方面,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2.4万个,建成数据中心标准机架35.1万个,166家数据中心达到省级新型数据中心3A以上标准;在安全管理方面,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常态化开展攻防演练和应急演练,着力构建覆盖云网、数据、应用、终端的一体化安全技术防护体系。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赵丰 刘姝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