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在第十六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谈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质保周期是8年,从2025年到2032年,将有近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电池质保到期,如果以平均8万元的价格更换电池,2000万消费者将需付出约1.2万亿元的成本。”

秦力洪的这一番话,直接让新能源动力电池寿命问题再度被业界重点关注。目前来看,加强动力电池的技术研发和生产、提高动力电池的质量和寿命、推动动力电池的回收和再利用、尝试推出更换电池的服务、加强汽车企业的售后等,均是业内公认的应对电池脱保问题的常见手段;其中,加强动力电池的技术研发和生产被认为见效最直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廖木兴/制图

1 动力电池脱保会产生什么影响

“电动车行业方兴未艾,正处于快速发展初期,我们可能很难预见将来面临的挑战,讨论(电池寿命问题)未必讨喜,就像在一个全是年轻人的社会里面来谈老龄化的问题。但是它一定会来的,不管大家喜欢或者不喜欢,趋势就在那里。”秦力洪说。

关于急需解决电池寿命问题的观点,此前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也在公开场合提及过。在李斌看来,电池脱保虽不代表不能使用,但续航、安全等风险或将随之凸显,并将完全转嫁给消费者承担,而用户将面临动力电池脱保、“车电不同寿”以及电池更换成本高昂等难题,因此解决电池寿命问题刻不容缓。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8年内会有2000万辆新能源车的动力电池脱离质保期,这是一个新考验。对于车主来说,需要自行承担电池更换的费用,这可能会增加车主的用车成本。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大量的动力电池脱离质保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电池更换服务,二手电池市场供应量扩大,这可能会对汽车维修和更换电池的市场产生影响。

无独有偶,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也向新快报记者提到,动力电池脱离质保期意味着市场上的动力电池供应量将会增加,可能会加剧市场竞争,同时也会对汽车企业的成本和定价策略产生影响。

2015年,国家多部委曾联合发布了《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2016年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对消费者提供动力电池等储能装置、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质量保证,其中乘用车生产企业应提供不低于8年或12万公里(以先到者为准,下同)的质保期限。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16年至2023年,具有8年质保的新能源汽车,累计上险量约1942万辆。

换句话说,未来8年将有约1942万辆新能源汽车面临电池质保到期,且每年数据都在递增,而在2016年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车主,将从今年开始陆续面临电池脱保的问题。

2 应对电池“脱保潮”三板斧能否奏效?

面对即将到来的大规模的新能源汽车电池“脱保潮”,蔚来此前拿出了它的三板斧:继续推动换电模式的发展布局,与合作伙伴深度合作,推动长寿命电池研发创新以及BaaS电池租用服务的不断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蔚来这三板斧是与当下业内多数声音相吻合的。例如,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认为,研发更先进的固态电池技术效果最直接,通过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可以减少电池的故障率和更换频率,从而降低车主的用车成本,同时也可以减轻汽车维修和更换电池的压力。

再如,产业观察家洪仕宾也向新快报记者表示,企业继续研发新的动力电池技术效果最直接,因为新的技术可以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寿命,从而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

但业界也有不同的声音存在。例如,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就认为,哪个解决方法效果最直接,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因为不同的解决方法可能需要不同的时间、资源和投入,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有意思的是,除了对动力电池的深度研发,换电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已有长安汽车、广汽集团、吉利控股、奇瑞汽车、江汽集团、路特斯和中国一汽等在内的多家主流车企加入到了蔚来的“换电联盟”,而蔚来还先后与中石化、中海油、壳牌、国家电网及南方电网等能源电力企业合作。

与此同时,除了蔚来,飞凡汽车、睿蓝汽车等车企旗下也有换电车型,包括飞凡汽车、广汽埃安也在布局换电站。

此外,就像蔚来不断完善BaaS电池租用服务,其他车企也有相应的服务政策来应对电池脱保问题,比如给出“三电终身质保”承诺。记者了解到,目前极氪001、阿维塔12、哪吒S、比亚迪汉、深蓝S7、埃安Y等车型,首任车主的三电质保政策是不限年限/里程。不过,就目前来说,没有任何一家车企的“三电终身质保”是无附加条件的,只要有一个条件不符合,车主就有可能享受不到质保服务。

至于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记者了解到,目前主要有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两种方式。

通常情况下,电池容量低于80%,则优先梯次利用,比如把在车上用不了的电池用在基站上;2018年1月,通信基站运营商中国铁塔就和长安、比亚迪、银隆新能源、沃特玛、国轩高科等16家企业,签订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战略合作伙伴协议。而再生利用则主要针对容量低于20%衰减严重的电池,通过相关物理及化学手段,将退役电池中的镍、钴、锂等金属材料分离出来,进行较为彻底的回收利用。

据悉,近几年,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布局打造废旧电池回收生产基地,比如宁德时代此前就投资了320亿元建设一体化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

■新快报记者 罗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