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西坡

江南终于进入了梅雨季,整个世界要湿漉漉一个多月。人的心情也很容易变得潮湿,难得干爽。衣物需要烘干,人也需要。

跟大家报告一个好消息,我的星巴克悟道事业加入了一个新成员,一头牛。今天早上我带着它溜了一圈,见上图,请叫我放牛娃。在历史垃圾时间,要把自娱自乐当成一项正经的事业来经营。

说实话,我现在很害怕讨论公共事务,因为我发觉,人们的精神世界已经被大幅压缩。我一直在想怎么把这件事说清楚,刚才放牛的时候,想到一个有用的比喻。

好比一个圆锥体,从侧面看,怎么看都是三角形。从上面或下面看,怎么看都是圆形。现在网络上的很多讨论,就是一帮人急赤白脸说这是三角形,那帮人声嘶力竭说这是圆形。

三维的现象,投射到二维的心灵上,可不就是形状的战争吗?

高级的谎言,全部是由事实编成的。因为导演掌握了受众的心灵结构,随便拿出一团废纸,从特定的角度把强光打上去,就有一个想要的形状出现在墙上,比如是一头正在吃人的野兽。然后一群人“偶然”撞进来,他们便会惊呼,“老虎要吃人了”。这时候再适时而巧妙地出现一些携带高音喇叭,“老虎要吃人”就成了房间里最大的现实。

许多社会问题,想要讨论清楚,需要一定的抽象能力。也就是说,得拉开点距离,看到事物的背景,看到这个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关系。可是现在大家对于“共情”的需求,已经压倒了辨析事理的需求。事实上,辨析事理与共情是不冲突的,辨析之后才能更坚定更持久地去保卫自己相信的价值。对于越是关系重大的事项,越应该先投入理智,再投入情感。

刘瑜老师曾经有一个“观念的水位”的说法,她说:“当然不是说一个更好的制度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自动’降临,观念的变化显然是必要环节。观念又怎样变化?除去经济社会发展所塑造的土壤,知识的传播与价值的澄清则依赖于人为的努力。”我们这些从事文字工作的人,要给自己上点价值的话,能够努力的方向就是保卫观念。目前来讲,谈抬升观念的水位有点太不自量力了,顶多是让观念的水位下降得慢一点,还得加个定语“在局部”。

我现在琢磨,“水位”这个比喻可能还是不太准确,太具象了,好像有个刻度尺可以轻易测量一样。有些人学了一些名词,一些段子,就把自己归入了独立思考的阵营。但你跟他一聊天,他的头脑依然是扁平的。

深度阅读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只有深度阅读可以帮助人摄入结构。有些人看起来读了不少书,但一直在摄入信息,而从来没有建立起立体的、网状的、多孔的认知结构。所以他们只是记住了一些干巴巴的结论而已。光有结论,不足以帮我们应对复杂的现实。信息很重要,但只有在特定的认知结构里,信息才能发挥应有的价值。

当然,很多时候光靠阅读是不够的,有条件的话,最好是置身于不同的社会,不是走马观花的打卡,而是浸泡在里头体会人性与制度的差异。也不一定非要出国,很多人出国也没有看到新东西,反而加固了原有的认知。国内的不同区域,就有很大的多样性,留心观察的话,就能体会出很多东西来。前提是你得真的走进去。或者说,你和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的朋友深度交流,也能发现大家眼中的景致原来有这么大区别。

历史学家沟口雄三说:“一个全面否定或者全面肯定自己的历史、无法将自身相对化的人,也不可能客观地、相对地看待他者。”那些无法心平气和,总是过度紧张、疑神疑鬼的人,就是无法将自身相对化的人,他们的脑回路常是这样的:“这人说的话虽然我听不懂,但他好像是瞧不起我,我要说我不懂那就太丢人了,所以先骂他一顿再说。”

对于这种人,我常有一种感觉,除非你真的骗他,否则他总觉得你在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