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历史上有一个奇人,明朝永乐年间的黑衣宰相姚广孝。

如果你没听过姚广孝,那你肯定听过刘伯温。明太祖朱元璋,在刘伯温的辅佐下开元建极。而明成祖朱棣,在姚广孝的辅佐下坐上皇位。

姚广孝和刘伯温,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物,能力和谋略都差不多。但是,这两人的人生态度,以及最终的结果,却截然不同。

姚广孝,14岁就剃度出家,当了僧人,法号道衍。可他这个和尚特别不安分,不仅精通儒释道三家,还钻研帝王之术的学问。

从1348年出家,到1382年靠近燕王朱棣,姚广孝修行帝王之术,足足34年的时间。

据说,当姚广孝在佛寺见到燕王朱棣的时候,就心生喜悦,送了朱棣一顶“白帽子”,寓意着“王上加白,便是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遇到朱棣之前,姚广孝并没有担任什么官职,哪怕是遇到了朱棣,姚广孝依旧是当寺庙的住持,没有接受朱棣的任何赏赐。

他跟随朱棣回到顺天府,力劝朱棣要“反”。朱棣说,这是不是不妥?姚广孝回应,我不知道什么妥不妥,我只知道这是天道。

等朱允炆登上皇位后,朱棣在姚广孝的建议下,便打响了“靖难之役”。

一开始,姚广孝用计夺下顺天府,杀了朝廷的守卫。朱棣向宁王借兵的时候,也是姚广孝跟世子朱高炽守城,打退了50万朝廷大军。

靖难之役打到了第三年,朱棣迟迟攻不下济南城,姚广孝建议,殿下应该直捣黄龙,攻下京师南京,便能一举取得胜利。

朱棣听了姚广孝的建议,一击而定天下。靖难之役,姚广孝可谓是第一功臣。

1402年,朱棣登基,朱棣感激姚广孝的付出,就赐给他美女、财富、地位。可是,姚广孝全都拒绝了,依旧回到寺庙当僧人。

哪怕朱棣恳求他还俗,他也不愿意。在仅剩的人生里边,姚广孝布局、建设北京城,还主持修撰了《永乐大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83岁那年,姚广孝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无家、无子、无妻、无亲人、无财富(财富都捐给贫民了),只有终其一生的赫赫功勋。

朱棣和朱高炽父子俩,为了感激姚广孝的付出,就让他配享太庙。姚广孝,乃是明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文臣。

后世之人读到姚广孝的人生时,都提出了一个问题:姚广孝终其一生,功勋卓著,却啥都不要,那他图什么?

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中,给出了答案:

他的眼光从来就没有被金钱权位牵制过,他有着更高的目标。

道衍是一颗子弹,四十年的坎坷经历就是火药,他的权谋手段就是弹头,而朱棣对他而言只是引线,这颗子弹射向谁其实并不重要,能被发射出去就是他所有的愿望。

姚广孝,一个被后人称为“黑衣宰相”神秘笼罩的人,他的愿望其实很简单:展胸中抱负,不负平生所学,足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1348年,姚广孝14岁,就修行帝王之术,到1399年发动靖难之役。足足51年的时间,姚广孝都在准备着。

功成名就之前,一贫如洗,仅仅是僧人;功成名就之后,也是一贫如洗,仅仅是僧人。他所图的,并非金钱名利,而是秀一把千古未见的“屠龙术”。

秀一把之后,姚广孝心满意足,觉得人生的心愿已然完成,因为他成就了“历史上唯一一例藩王造反成功”的功绩,足以彪炳千秋。

对于姚广孝的一生,可以用4个字概括,游戏人间。

所谓游戏人间,指的是把人生当作游戏的一种生活态度。游戏中的功名物质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成就感”。

姚广孝终其一生,对美女没兴趣,对当官没兴趣,对金钱没兴趣,对名利没兴趣,只对“秀一把屠龙术”有兴趣。

所以,他用了一辈子的时间,向世人秀了一把屠龙术,便心满意足地离开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晚年,姚广孝创作《少师真容自跋》:

幼读东鲁书,长习西方教(佛教)。抹过两重关,何者为悟道。不厌山林空寂,不忻钟鼎尊荣。随缘而住,任运而行。犹孤蟾之印沧海,若片云之浮太清。了无他说,即此,便是人问我,更何如手里栾珠一百八。

翻译成大白话:

年轻的时候,遍读儒家经典,然后修行佛学。什么才是悟道?安于山林之乐,却不在乎荣华富贵。随缘随心,随意而行。

我不过是孤独的月亮,悬挂在沧海之上,也像是片片云彩,在广袤无垠的天地间遨游。人生,已无需多言,就像手上的108颗佛珠一样,早已是我的心意。

终其一生,只为了成就一场,游戏人间,而不在乎任何的功名外物。这才是庄子笔下的“神人”形象。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