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凯风

时隔千年,中国再造人工运河。

日前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快打造世界级港口群,构建横贯东西、辐射南北的水运主通道。

对于备受关注的人工运河,文件提出:持续推进平陆运河建设,指导深化湘桂、赣粤及浙赣运河前期研究论证。

平陆运河、湘桂运河、浙赣粤运河,被誉为21世纪三大人工运河,总投资额或将高达数千亿元。

其中,平陆运河已经先行一步,总投资727亿,有望于2026年底完工。

三大运河一旦建成,将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再造陆海新通道,重塑区域经济格局。

01

海洋贸易时代,为何还要建人工运河?

目前,三大人工运河,先行一步的是广西平陆运河,官方有许多“第一”之说:

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江海联通的运河工程,也是我国自京杭大运河后一千多年来的首条人工运河。

这些“第一”,都是名副其实的。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时代到来,海港、空港、铁路崛起,内河航运不免陷入衰落,连京杭运河都未全线贯通,人工运河更是长期搁置。

然而,随着国内大循环时代的到来,加上基建补短板、稳投资稳经济的需求,内河航运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如果说海港是海洋贸易时代的弄潮儿,内河就是国内大循环时代的刚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水运的优势,不是一般货运所能比拟。

根据测算,水运成本是铁路运输成本的1/2,公路运输成本的1/5,航空运输成本的1/20。

用官方文件的话来说,水运具有运能大、单位运输成本低、能耗小、污染少等比较优势,更适合大宗货物运输。

近年来,内河航运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从东部到中西进步,众多省份都在大力布局。

不过,我国的内河航运,主要集中在长江、西江(珠江)、京杭运河南段、淮河等干线,覆盖范围相对有限。

在长江与珠江之间,还有广阔的内陆腹地,尤其是位居大江大河支线的众多地市,由于内陆河运萎缩,从繁华陷入衰落。

所以,三大人工运河工程的横空出世,不只在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更在盘活更广阔的内陆地区。

平陆运河连通的是广西内陆与北部湾港,湘桂运河打通的是湖南与广西、广东的水系联系,浙赣粤运河更将江西与浙江、广东两大发达地区连成一体。

这些运河一旦建成,不仅为长三角、珠三角扩大经济腹地,也为广西、江西、湖南等内陆省份再造发展机遇。

02

广西平陆运河,为何先行一步?

日前,广西方面透露,投资额超过700亿元的平陆运河建设过半,有望于2026年底正式建成。

平陆运河,位于南宁与钦州之间,连通西江流域和北部湾港口,将打通广西内陆腹地的出海口,从此通江达海,意义非凡。

运河建成后,广西内河将新增一个出海通道,首府南宁经平陆运河由北部湾出海里程仅291公里,较由珠三角出海缩短560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广西是西部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北部湾港是我国最靠近东南亚的大型港口,其集装箱吞吐量已跻身全国前十。

不仅如此,广西的水资源相当发达,作为珠江上游的西江横贯而过,给广西带来巨大的水运优势。

吊诡的是,水运优势如此之大,广西却活成了“内陆城市”。

原因是,西江虽然经行广西,却不向南流向北部湾,而是一路向东直抵珠三角,在珠江口奔流入海。

这就带来巨大的尴尬,过去广西南宁、贵港等地的货物想要出海,首选的不是100多公里之外的北部湾港,而是800多公里之外的广州港。

所以,劈山开河,通江达海,打破山川地理带来的阻隔,再造世纪运河,就成了广西的首要之务。

然而,广西经济体量相对有限,偌大的人工运河,仅靠广西一省显然难以承担。

所幸的是,西南地区迎来了一大国家战略,让平陆运河的价值不再局限一省一地。

这一战略就是西部陆海新通道。这条通道,起于重庆、四川,经贵州向云南、广西一路而过,通达世界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换言之,作为西部唯一的沿海大省,广西自然而然成了大西南地区的最大出海口,而打通南宁与北部湾港的迫切性与日俱增。

所以,单看广西一省的得失,700多亿造运河自然有待商榷,但立足于大西南的长远发展,这条运河的性价比只高不低。

03

湘桂运河、浙赣粤运河,让谁受益?

湘桂运河,连通湘江、桂江,最终北连长江、南接珠江,最大受益者当属湖南。

一旦建成,湖南不必再绕行1000多公里的长江口出海,而是可直抵北部湾或珠三角港口,为湖南再造第二条出海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2023年两会上,湖南代表团集体提出建议,将湘桂运河纳入“十四五”规划,并尽早开工建设。

浙赣粤运河,南连广东,北接浙江,最大受益者是江西。

这条运河,将打通江西与珠三角、长三角的出海通道,江西省内货物,无论是通过上海宁波出海还是广深出海,都不必再辗转铁路、公路,从九江沿长江一路辗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长远来看,浙赣粤运河,连通的则是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两大世界级城市群,且通过京杭大运河,遥接京津冀地区。

所以,江西多个规划都在大力推动。《江西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提出,要加速浙赣粤运河的建设,构建向东向南的出省出海新通道。

04

湘桂运河、浙赣粤运河,为何比平陆运河慢了一步?

三大运河同步纳入官方规划,但平陆运河已在路上,而其他两大运河仍处于研究论证阶段。

一方面,湘桂运河、浙赣粤运河的造价更为高昂,而任何投资都要考虑性价比。

根据研究测算,湘桂运河将按2000吨级标准建设,总投资约1500亿元;而浙赣粤运河由于要翻山越岭,全线总投资可能超过3000亿元,堪称超级工程。

在《中国最长的跨海通道》一文中,我曾提出“超级工程”的三大衡量标准:战略上是否重要,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有性价比。

目前,全国已经落地的千亿级工程,包括三峡工程、川藏铁路、港珠澳大桥,要么有战略上的重要性,要么有经济上的高预期。

随着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债务约束越来越紧,千亿级工程能否上马,要考虑的因素只会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建运河不是一省之事,湖南、江西、广西积极性很高,但广东、浙江等发达省份的响应度不及预期。

无论是湘桂运河还是浙赣粤运河,庞大的投资都非一省所能承担,但不是所有省份都有兴趣。

然而,对于运河两侧的广东、浙江来说,虽然能进一步拓展经济产业腹地,但对于自身只是锦上添花,所以积极性不高。

毕竟,广东、浙江都有众多世界级海港,广州港、深圳港、宁波-舟山港均为全球十大港口,两大城市群同样可通过海港连接,对于内河贯通的需求不高。

因此,两大人工运河想要落地,仅靠地方层面的协调恐怕难以推进,只能寄望于国家层面力量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