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吴刚

今天凌晨4时30分醒来上卫生间小解后就似睡非睡的样子,觉得太早了,准备再睡一两个小时,因为昨晚是23时入睡的。继续躺了大约1个半小时左右,实在睡不着了,算了,起床吧,不如写点东西。就这样写到8点30分时,吃过早点,9时要上班了,3600多字的文章才大功告成。今天在读者群分享一下。
——题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作是件非常枯燥无味的事儿,怪了,居然让我也上瘾了!

最近,犯上写作病了,时不时想写点东西。一天不写就好像缺少点什么,浑身上下难受、不舒服。关于沉迷于写作,不光自己纳闷,旁人也感觉纳闷,特别是老婆孩子更是不理解。她们说,写写,整天写,有点闲的时间就知道写,有啥用啊。她俩说的都很对,如今写文章稿费少的可怜,特别是当今社会,从上至下崇尚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重钱轻文……你写的文章写的再好,看的人却特别少。尽管如此,却从来没有动摇过我写的念头和阻挡过我写的“步伐”。

我的写作大都放在空闲时间,不图名,也不为利,只图自己痛快。正如一篇微信中的文章所讲的一样:就好比现实当中,有过长期跑步经历的人士,相信会有过这样的体验,倘若近一段时间一直在跑步,那么,一旦中途被迫停止,他的下意识一定会感觉少点儿什么,甚至会变得不知所措,无所适从。这就说明,跑步已经开始让你上瘾了。提及写作,同样也会像跑步那样使人上瘾。只不过,跑步锻炼的是大腿或者全身肌肉。而写作锻炼的则是人的“大脑肌肉”。如果,你也坚持长期锻炼且至少保持21天以上的话,那么,你的“大脑肌肉”或许就会跟锻炼你的大腿肌肉或者全身肌肉那样,出现一种“一日不写,浑身难受”的不适,这意味着你的写作瘾,犯了。

追根溯源,我最近的写作上瘾是有原因可查的。这要从2023年9月初说起,偶而的一次微信朋友圈阅读了原海军报特约通讯员、战友杨德振老师在“京都闻道阁”发表的一篇文章《孙子的笑声》而了解并钟意“京都闻道阁”公众平台,便开始陆续给这个平台写稿的,于2023年9月8日在“京都闻道阁”刊发第一篇文章《我家的家风家训:勤劳为本,忠厚传家》,从此便一发不可收,至2024年6月17日,虽然只有短短的9个多月的时间,却在微信公众号“京都闻道阁”以及搜狐、网易、百度、腾讯、UC头条、华人头条、一点资讯、360个人图书馆、新浪微博、今日头条等同名平台发表不同类型的文章123篇,平均一个星期发表文章3篇,喜欢我作品的读者、粉丝达数十万之多。

关于写作上瘾的人大有人才,台湾女演员、作家林青霞五十多岁才开始写作,每天通宵写,然后从早上睡到下午起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洪泰基金联合创始人俞敏洪六十多岁坚持每天睡前必须输出一篇文章。这两个人都是大家熟知的名家,我是一个名不见经传者,当然不能和他俩相提并论,只是想写,但论写作所带给我们的快感,我想应该是一样的。

今早上网,我还问了一位昔日的战友,他和我一样有着共同的爱好和对文字的痴迷,他说:写作和抽烟喝酒一样也能上瘾。

我俩转业后同是公务员,写作只是业余爱好,刚开始写,朋友、亲人、同事等都觉挺新奇,挺有才,会不由自主的对他的文章点赞,分享,留言或打赏。后来他写出了越来越多的文章,并且每天分享他的精品之作,朋友圈里的许多亲朋好友逐渐心生厌烦,视而不见,对他分享的作品也不再关注,甚至屏蔽他的朋友圈。

战友的心理经历我何尝没有,的确感同身受。我就告诉他咱们写作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提高自身修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千万不要受别人的影响,坏了自己的心情,顺其自然,有灵感就写,不强求,不违心,不刻意,随意,随性,随悟,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留住美好时光,等待老了有所回忆,证明曾经的自己也有过“作家梦”,也是人生的一种难得的经历。虽然嘴里在这样劝说着战友,其实自己心里也有过一样的纠结,也动摇过,矛盾过,是否就此搁笔,不再写作。

我们沟通交流后,他最终没有放下他的心中之爱,重新点然起创作的欲望,动笔写出多篇有实用价值且充满正能量的文章。看到战友的作品再次发表,深感欣慰,也为战友最终走出思想怪圈而兴奋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作这条路并不是很好走,因为写作需要静心,需要孤独,才能发掘更多灵魂深处的东西。有时候真的不想写了,不想去思考,觉得再写下去也发不了财,也成不了大作家,但每次真要放弃的时候又似乎有个声音在告诉我:你现在除了写作,还能干什么?更何况,写作是枯燥,但它可以让你知道自己还有思想。所以,我没有真的去放弃它,它也将是我一生的朋友。都说文学的一半是哲学,这句话似乎很有道理,许多优秀的文章确实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而这些,是我们这些经常写作者需要不断去历练的。

感谢有手机的今天,只要有点空我就可以掏出手机写几行。越写着,生活还真是越来越有趣了,好像有越来越多值得记录的内容。那些过去我不曾留意的细微事物,过去不以为然的念头,还有所感所想随时随地,都被我捕捉并记录在笔下,并不断的更新微信朋友圈。曾经有个朋友说,你思维敏捷,思路清晰,文笔流畅,只要稍加修改,就可以发表,你就是个天生创作的可造之材,我笑而不答。说心里话,我喜欢和文字做朋友,自从转业到地方工作后,一改部队想天天写文章见报的心理,平时写点,仅发个朋友圈而已。

一大半军人、一小半警察,几十年来,无论是在部队当军官,还是在警营当警官,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记录的点滴越来越多,经历的事也不少,只要是想写的时候,哪怕是吃饭,睡觉,深夜,我都要利用十到二十分钟的时间,飞速的把那瞬间来自于心灵底处的呼唤,表达出来。圈内朋友看到我越来越频繁的更新,出现了视觉疲劳,不再关注我。有一次还问我,你是不是每天不写随笔就过不去呀,是不是非要有所感慨,我微微一笑,默不作答。

从此以后我不再让他看我的作品,把我的朋友圈不再对他开放,咱不能让别人轻视文字的纯洁和美好,不喜欢咱就远离你,道不同不相为谋!

当我焦躁不安的时候,只要动笔写下一些东西,和文字进行一次心灵对话,互相凝视对方的心理,美哉,妙哉!当我的心因向往文字的美好不知不觉就静了下来的时候,感觉空气都是甜的,阳光灿烂明媚,万物都在微笑点头,心情欢快又舒畅,神采随之飞扬起来。

好的写作方法,有时就像暗夜中的一束光,让苦于没有方法的人找到一条前行的光明大道。最近在“京都闻道阁”公众平台上发表了百余篇文章后,让我的文字有了展示的舞台,从而更加增强了我写作的欲望,原来写作真的会上瘾。平时,作为一家顶梁柱,我要上班,下班后,要干家务,时而做饭,打扫卫生,准备吃的喝的,照顾一家老小,忙的焦头烂额。有时还忙应酬,忙于亲人、家人、朋友的走动聚会等等,我没有时间去和文字诉说,心里急的直痒痒,于是忙里偷闲,偶尔利用小憩时间,哪怕深夜或凌晨,也要写下只言片语,慰藉自己的灵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为写而写,作品并不是很完美,点击率却很高,这时你要佩服别人的炒作能力,不要嫉妒,困惑。要想飞的高,走的远,就要沉下来,静下心多读书,勤练笔,增强个人文学功底,写出好的作品,就会有感染力,也不会玷污文学的灵魂,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在文学爱好者的心中,文学应该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创作的路上任重而道远,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创造辉煌!

我是个男人,却不会抽烟,常听人说,烟瘾犯了的人,非常烦躁。对于经常写文章的人也是如此,写得上瘾了,不写心里就慌慌的。想写作的时候,如果身边没有纸笔或者手机、电脑,也是会很痛苦的。那就只有在头脑中完成,一个一个句子就冒出来,打好腹稿后就舒坦了。

上瘾行为只要是良性的,是可取的,也是需要大力提倡的。我们可以培养自己对良性行为的上瘾,比如运动、阅读、写作……一旦良性行为上瘾,我们就会获得更多的机会,成长的更快。

自媒体时代,只要有点文字基础,每个人都可以去写的,不管写得好与坏,我的地盘我做主,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用设置太多的条条框框,也不管平台给不给流量,就自管写好了,写开心了,写多了,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说不定哪天会真正成为一名让人仰慕的作家。

总而言之,对于写作这玩意儿,是“瘾”也好,是“痴”也好,我认为,这是一种高雅的良性爱好,不管别人怎么想,怎么看,咱就当着自娱自乐,乐出自己的心性,乐出自己的价值。别在乎那么多,咱又不是靠文字吃饭,就是兴趣,想玩玩,以一颗平常心对待,顺其自然。更何况这个玩法,还不是想玩的人都能玩呢?你不喜欢我的作品,我还不想分享给你看呢?对吧!咱不能放弃这个“瘾”,此“瘾”要比赌博打牌强千倍万倍。只要自己开心,让我们继续在文学这条路上过它一把“瘾”,与文字结下永久之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作者简介:吴刚,曾用名吴绪承,湖北监利人,研究生学历,自由撰稿人。曾任海军航空兵某师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海军北海舰队航空兵政治部宣传处副处长、海军航空兵某高炮团代政委、海军北海舰队航空兵后勤部正团职政治处主任、《解放军报》和《人民海军》报》特约记者、公安调研员、二级高级警长等职,先后被授予海军上校军衔、公安三级警监警衔。闲暇时喜欢写一些通讯,散文诗歌,随感;数10年来,有3000余篇作品散见于军内外报刊杂志、广播电台及微信公众号,其中有百余篇荣获军内外新闻奖、优秀征文奖。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