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以真实、原始、唯一、不可再生等特点,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成为人类共同的记忆遗产,是广东省第一个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项目。

侨批,是海外华侨华人通过民间渠道及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及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是潮汕华侨与家乡之间的重要情感纽带。

家书纸短,家国情长。今年是“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11周年,汕头正持续以“侨批”为载体,创新开展“侨批出海计划”,继在中国香港、泰国等地成功举办侨批历史文化展,今年计划赴马来西亚等国家举办,还将通过“在课堂”方式走进香港、澳门校园。

一封封侨批背后,是深深的家国记忆,更有这样一些人,或用无私之心捐赠出数以万计散佚于民间的侨批,或成为历史碎片的“打捞者”、侨批文化的“守门人”,或生动地向世界讲述侨批故事,为注入青春力量。

有这样一群人

是侨批的捐赠者

他们耗尽心血收藏侨批

后无偿捐赠

2021年1月,马娅女士以其丈夫——已故著名收藏家麦保尔先生名义无偿捐赠给汕头市档案馆逾4万封侨批原件,希望让更多的后人了解潮汕华侨的创业史、奋斗史,体会华侨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麦保尔先生是著名民间收藏家,毕生钟情于侨批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20世纪90年代,麦保尔先生供职于汕头电信部门期间,接触了解潮汕侨批后,意识到侨批档案文献是潮汕历史文化的瑰宝,从此便钟情于侨批的收集、整理、研究,并和女儿麦琳琳一起将收集到的侨批分类、编号并录制光盘,形成“潮汕侨批”第一个数字化资料库,高峰期收集的侨批逾10万封。这些侨批为研究华侨历史以及华侨华人与东南亚各国经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麦保尔毕生致力于公益事业。参与过西藏、青海、新疆及海南等边远地区的助学活动,连续12年偕同家人助养千余名留守儿童。连续义务献血至61岁,献全血和机采血小板数量汕头市最多。2004年曾荣获卫生部、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联合颁发的“中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麦保尔伉俪皆被列入“广东好人榜”。

“无偿捐赠侨批是为了完成麦保尔先生的遗愿。”马娅介绍,她和麦保尔先生都是上世纪70年代入党的党员;两人的父辈都是上世纪40年代入党的党员。麦保尔之前收集侨批,就是为国家、为广东保存一批珍贵的历史资料,保留华侨艰苦奋斗的个人生活史。

从一开始收藏这些侨批,麦保尔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将其捐赠给国家,从未想过要出售。目前,麦保尔先生收藏的近12万件侨批藏品,将陆续根据麦保尔先生的遗愿全部无偿捐赠给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娅表示,捐赠除了是完成丈夫生前的遗愿,也是希望让具有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的侨批,得到更好的保存和研究,让年轻一代了解劳工的历史,同时希望能令更多的人有所触动,加入到收集、整理、捐赠的行列,让更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得以保存、研究和展示。同时,借助侨批可以让更多的后人了解劳工的血泪史,了解他们重信用、爱国家、爱家庭等价值观。

有这样一群人

是侨批的守护者

选一事终余生

做侨批文化的“守门人”

“我是历史碎片的‘打捞者’,侨批文化的‘守门人’,只要我还能动,我愿意一直为这项工作付出努力。”广东省汕头市档案馆侨批分馆(侨批文物馆)名誉馆长林庆熙虽已退休,但仍致力于研究侨批文化,每天坚持去档案馆上班,和侨批“住”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4年,全国第一家侨批文物馆汕头侨批文物馆开馆。这里集中收藏的数万封侨批,成为海外华侨华人艰辛创业、情系故里、笃信守诚的见证。

老馆长林庆熙已在这里工作了10年,虽已满头白发,但他精神矍铄,一说起侨批的故事就双目放光,面对每一名到访的参观者热情洋溢、语气铿锵:“一封侨批就是一个故事,承载了华侨华人的家国情怀——对长辈的孝敬之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已78岁高龄的他,依然在为侨批文化的传播而努力着。

汕头市在推动侨批记忆工程的过程中,将全部侨批档案实物转移到符合国家档案保藏标准的侨批特藏库,建册建档、集中管理;对3万件破损较严重的侨批原件进行抢救修复;对新增加的4万多件侨批档案进行著录;同时完成全部馆藏侨批数字化处理。

近年来,为活化侨批文物,话剧、小说、短视频等作品迭出,形成了多元载体传播侨批文化的态势。林庆熙也走进校园,乐此不疲地向师生讲述侨批里的家国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孩子一听到出国,可能认为这是件好事,但他们没有意识到以前的年轻人是被迫‘过番’。”在讲述侨批文化的过程中,林庆熙希望引导年轻人意识到,现在年轻人可以主动出国留学,学成后报效祖国,这种转变是国家强大带来的。

林庆熙认为,侨批所传递的精神,一是爱国、爱家、爱亲人,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时,海外侨胞尽自己微薄之力支持国家,支持红色革命事业;二是讲诚信、守信用,侨批历史中,“经营有信”“敬业有信”和“践诺有信”的故事比比皆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这样一群人

是侨批的研究者

科学严谨、著书立说

加强侨批文化的研究开发、交流研讨

日前,潮汕文化研究专家曾旭波收到中国国家博物馆颁发的收藏证书。曾旭波历经多年,寻获4件(套)华侨文物史料,对史料进行研究解读并写进学术专著,并无偿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封侨批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也有鲜活的故事,涉及家族、情感和契约等,这些客观而详实的记录可以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现象,是珍贵的历史档案。

曾旭波致力于侨批的收集与研究,多年来,他将收集到的珍贵史料,与相关历史文献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考证,先后写下《侨批文化史》《大美侨批》《潮汕侨批业研究》《汕头埠史话》《中山公园史事钩沉》《汕头埠老报馆》等众多专著,并定期开展交流讲座,与读者面对面,分享侨批文化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这样一群人

是侨批的传播者

带着热爱和自豪

向全国、全世界生动讲述侨批故事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就开始收集侨批,开头不懂侨批,是因为一些侨批所贴的邮票引起我的兴趣。”回顾三十多年来收集侨批之路,张美生往事历历在目,不胜感慨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薄薄一纸侨批,是连接海内外华侨与侨属的思想与情感、物质和希望的纽带,使之天涯若比邻,见字如晤。” 张美生说,潮汕地处广东省东南沿海,是我国著名侨乡。地理范围虽小,但海域辽阔,自古以来为出洋谋生者提供了舟楫之便。乾隆年间,清朝廷允许沿海商民出洋贸易,为濒临大海的潮汕人提供了移民海外的契机。

当时,在汕头开埠之前,樟林港成为粤东、闽南一带通往外洋的商贸口岸,一批又一批的贫苦人就是搭乘“红头船”从樟林港出发,沿着南澳海域,扬帆东南亚,开启发家致富的梦想,就这样,一封封凝聚着海外游子血汗的侨批,写满了谋生的艰辛和对故乡亲人的牵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美生在“三江出海 一纸还乡”侨批历史文化展上对侨批进行讲解。

三十多年来,张美生长年累月、不遗余力保护侨批信件,自费收集侨批6万多件,自创技艺修复侨批8000多张,细致梳理每件侨批,将背后的历史知识、文化元素进行深度挖掘、详细记录,总结出不同的侨批特点和种类,并编著《侨批档案图鉴》等专著三本,参编《潮汕侨批辞典》等四本,让这份特别的历史文物有体系地保留传承。

张美生说,侨批虽然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它见证了19世纪以来潮汕先民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移民南洋、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历程,见证了海外游子为侨居国的文明进步披荆斩棘、抛洒血汗、甘于吃苦的奋斗精神,见证了旅外华侨心系桑梓、知恩图报的赤子情怀。

多年来,他不辞辛劳传承侨批文化,开展侨批讲解、侨批修复技艺公益培训近300次,以青少年为主要受众传授修复侨批知识和技巧,让学生们沉浸式感受侨批“爱国、爱乡、爱家人”的精神内核。

张美生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弘扬侨批精神,参与汕头侨批文物馆的建设,多年来无偿捐赠侨批原件2000多件,向其他馆藏捐赠侨批原件3000多件,还鼎力支持在泰国举办的“三江出海 一纸还乡”侨批历史文化展并赴现场解说,以生动的讲解唤起海外侨胞特别是华侨后代们的浓浓乡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1月1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国际文化交流节目《美美与共》播出,张美生与泰籍华人周昭耿一同登上央视舞台,向全球观众、华侨华人展示潮汕侨批文化魅力,引发热烈反响。

有这样一群人

是侨批的传承者

让侨批文化进校园

侨乡传承润童心

一场接一场别开生面的“侨批文化进校园”活动,正在汕头的校园里如火如荼开展。从侨批主题思政、语文课堂,带创意研学、美术创作活动,学生们通过不同方式感受着中感受侨批文化的独特魅力,越来越多学生浸润于潮侨文化中,带着热爱与感悟,成为小小“传承者”“代言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一封封侨批中,大家深切感受到老一辈海外侨胞心系家国、百折不挠、笃诚守信、言出必行、勇于开拓、崇文重教等高尚品格。

鮀浦中心学校八年级学生陈思涵说:“这些侨批虽然简短,但我能从中体会到华侨对家人、故乡的深厚情谊,以及他们对国家的殷切期望。在参观这些侨批时,我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到了华侨远赴他国、背井离乡的艰苦,感受到他们的勤劳以及坚忍不拔。”

中小学的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侨批”这一载体,有力地引导着青少年铭记老一辈侨胞艰难创业史,培养浓厚的家国情怀,对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侨批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更好地讲述侨批文化故事,让青少年学生传承华侨诚实守信、奋斗不息、重情守义、爱国爱乡、家族和睦的传统美德,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汕头将继续深入开展有关侨批宣传利用开发的工作,在侨批文化宣传中弘扬潮汕历史文化,通过“点+面”“线上+线下”“本市+海外”等多种方式持续精心推进,联合海外华文教育平台发动广大海外华校参与,并面向莅汕海内外侨胞和青少年常态化开展侨批书写体验、打卡盖章活动,持续做好侨批文化“进课堂”“进校园”。

侨批纸短越山海

家国情长传百年

汕头正以“侨”为桥

创新人文交流方式

凝侨心、聚侨力、扬侨韵

用心用情用力

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

News

来源 | 汕头发布

编辑 | 卓映紫

校对 | 钟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