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指针滴答,抵达2024年仲夏。

行走在宁夏大地,雄浑贺兰山下酒庄林立,滔滔黄河两岸麦浪翻滚,古老长城内外充满欢笑……

从每一座山峰、每一条溪流到每一陇田地,从每一间厂房、每一所学校到每一户人家,处处是一派葱茏浓郁、蓬勃生长的热烈景象。

“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格外关心宁夏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倾注着对宁夏的深情嘱托和如山厚望。

牢记嘱托、不负厚望。近年来,宁夏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彻到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以高共情团结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持续描绘一幅幅民族团结的动人画卷、奏响一曲曲民族团结的时代赞歌。

当前,宁夏率先在全国实现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市县两级全覆盖,“黄河水甜、共产党亲、总书记好”成为宁夏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中华民族一家亲、一道走向现代化”成为塞上大地最深情的共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宁夏坚持以文化人、以史育人,在潜移默化中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嵌入群众心中。宁夏日报记者 马楠 摄

纲举目张,同心携手维护高共情团结

这是一句发自肺腑的感谢。

2013年底,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西吉县城应急供水工程提前通水。当清冽甘甜的自来水喷涌而出,乡亲们舀一瓢、喝一口,喜悦的眼泪禁不住流出眼眶。回族老汉白志强说:“以前谁来家里都不舍得倒一碗水,以后,我要每天沏一壶八宝茶,斟上一杯。感谢共产党!”

这是一次真挚热烈的发言。

2022年,全国人大代表、吴忠市红寺堡区农民作家马慧娟在面向世界的代表通道上,讲述了自己得益于移民搬迁政策改变人生的“传奇故事”,黄河水到不了的地方,党中央的关怀可以到;几千年没被解决的问题,在我们这个时代被解决了;“黄河水甜”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宁夏移民群众对党中央的感恩心声。

这是一串闪闪发光的数字。

2023年宁夏GDP增长了6.6%,增速居全国第五位。今年一季度增长了5.8%,连续8个季度进入全国的前10名。母亲河日益健康、贺兰山重焕生机,各族群众尝到了甜头、增添了劲头……

今日之种种成就,就是各族群众在实践“石榴花开、籽籽同心”中得到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就是“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的理念在宁夏大地开枝散叶结出的硕果。

宁夏,始终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2022年6月,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将“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确定为“三区建设”战略目标之一进行全面部署,强力推动新时代宁夏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2年11月,宁夏出台《关于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实施方案》。

2023年9月,自治区召开宁夏第九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2024年5月,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关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意见》,对新征程上进一步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工作、有形有感有效加快示范区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其间,宁夏还以人大立法形式出台了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和《关于推动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决定》……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宁夏无论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还是党的建设,无论是出台法规还是制定政策措施,都紧紧围绕、毫不偏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都把是否有利于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首要考虑,确保各项工作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思想同向、目标同向、行动同向。

精耕细作下足“滴灌”功夫,不断擦亮铸牢主线宁夏品牌。宁夏同心携手维护高共情团结,开创新时代民族工作新局面。

从娃娃抓起,根植铸牢的种子扣好第一粒扣子

一场持续29年的百里徒步,为了什么?

“它教会我们一种精神,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心中。”固原市弘文中学七年级(6)班学生程一琳感慨。今年4月,宁夏固原市第二中学和弘文中学学生徒步108里往返任山河烈士陵园祭奠革命先烈。这堂持续了29年的“行走的思政课”,获得全网点赞。

两所设在首府银川的“特殊”高中,能做什么?

“专门招收贫困山区的学生,其升学率和办学质量早已跃至全区前列。不仅是在校师生,所有知道这两所学校历史的人都会感慨:还是共产党好!”自治区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和宁夏育才中学,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阵地,已为宁夏西海固地区培养了6万多名大学生。

无数节思政课,有什么效果?

“无论是哪个民族的学生,首先知道的是,自己是中华民族中的一员。”北方民族大学教师马少娟说。现有53个民族、2.3万余人在读的北方民族大学,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办好大“思政课”,奋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校,努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青少年时期,正是价值观、人生观和祖国观、民族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育是渗进血液、透入灵魂的,一定要从小就抓,从幼儿园就抓。

去年以来,宁夏以“石榴花开校园·籽籽同心向党”为主题,组织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累计开展各类丰富多彩、有形有感有效的活动1.5万多场次,参与师生900多万人次,实现全区3265所学校全覆盖。

从娃娃抓起!在“拔节孕穗”时,根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扣好“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第一粒扣子。

增进文化认同,加快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翻阅史书,一帧帧、一幅幅画面闪现。

宁夏,自古就是各民族密切交往的地区。

宁夏,更是一片令人神往的红色土地。

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唐太宗灵州会盟,发生过毛泽东主席单家集夜话;演绎过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之初,各族有志青年从五湖四海奔赴宁夏,风餐露宿、筚路蓝缕支援宁夏建设的故事,更演绎过闽宁两省区干部群众同气连枝、风雨同舟,携手战贫困、共同奔小康,使闽宁镇从无人问津的“干沙滩”变成了人人向往的“金沙滩”的故事。

宁夏的历史,就是一部“铸牢”史。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各民族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纽带。宁夏在以文化人、以史育人中,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宁夏深入开展“牢记总书记嘱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教育,全面推进党员干部培元固本、青少年学生夯基育苗、各族群众凝心铸魂、社科理论正本清源“四项工程”,连续6年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百场万人”宣讲6800余场次,编发《石榴籽故事丛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手册》,于润物细无声中在各族群众内心深处培育“团结花”、厚植“中华魂”。

宁夏在各族群众中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体系,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在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中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嵌入心中、融入血脉、沁入灵魂。

宁夏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深入挖掘跨越千年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史,讲好宁夏各民族一起走过、一起走来的历史史实,讲好各族群众携手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生动故事,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

交往交流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亲如一家

人越走越近,心越融越亲。

在宁夏,各民族交知心朋友、做和睦邻居,在生活习惯上相互尊重,像一家人一样幸福生活在一起。

在宁夏,千千万万个“小家”融入“大家”。社区,是各族群众共同的家。

灵武市城区街道镇河塔社区是劳务移民集中安置社区,辖区居民中回、满、蒙古、东乡等少数民族占38.7%。为在保障改善民生中凝聚人心,社区办好民生服务中心、石榴籽就业车间、日间照料中心等,通过“小机构”搞好“大服务”、促进“大融居”。隆德县城关镇竹林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的“村改居”社区。“我们通过组织各族群众开展体育健身赛、传统歌舞比赛等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活动,组织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礼仪知识、民族政策法规,开展‘民族团结示范户’等评先选优活动,加强各族群众之间的沟通交流,营造各族群众亲如一家的浓厚氛围。”说到这些年社区居民的和谐相处,社区党支部书记田世雄如数家珍。

银川市西夏区玫瑰园社区成立了“680爱心联盟”,让60岁的“年轻”老人去帮助80岁的年长老人,互帮互助让社区各族老人的笑容更加灿烂。在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金花园社区,做事干练的王兰花成立了“王兰花热心小组”,每天奔走在社区各个角落照顾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帮助邻里解决琐事、化解纠纷,协助开展文明劝导、治安巡逻……

民族团结一家亲,让社区成为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大家庭。

这些年,宁夏主动顺应新时代各民族大流动、大融居的特点,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搭建平台、创新载体、衡量工作、评价成果,加快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持续深化“5585”(五大目标、五大工程、八大行动、五项机制)创建模式,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

宁夏连续40年举办“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广泛开展“红石榴”志愿服务、“社区邻里节”等群众活动,同村庄共小组、同社区共单元、同学校共班级、同机关共单位、同车间共班组成为常态,123万移民群众互嵌交融,在战贫魔、抗疫情中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石榴花开、籽籽同心”成为宁夏的亮丽风景。

水乳交融,情深意笃。一系列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举措,推动宁夏各族群众情谊越来越深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更加稳固。

共情才能走得更近,团结才能行得更远。

步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自治区党委将进一步扎实做好铸牢主线工作,汇聚起握指成拳、涓汇成流的磅礴力量,带领全区各族群众为宁夏的明天一起干、一起拼、一起闯,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宁夏日报记者 周一青 何婉蓉)

内容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技术编辑:曾杰

责任编辑:于芸霞

审核:马学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