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晚间,阳光保险(06963.HK)发布前5月保费收入,其2家附属公司阳光人寿、阳光财险共揽保费648.08亿元,同比增长11.33%。

至此,A股及H股已有8家上市保险公司披露2024年前5月保费收入。

2024年1-5月,中国人寿(601628.SH)、中国平安(601318.SH)、中国人保(601319.SH)、中国太保(601601.SH)、新华保险(601336.SH)、天茂集团(000627.SZ)旗下国华人寿、众安在线(06060.HK)、阳光保险8家公司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5541.71亿元,同比增长2.33%。

整体增长同时,各公司表现分化: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以4157亿元、3997亿元的保费规模持续领先行业,阳光保险、众安在线增速双双突破10%。但同时,亦有新华保险、国华人寿增速为负,同比下滑10.94%及14.82%。

人身险方面,受上年同期基数较高、“报行合一”政策持续影响,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阳光人寿及国华人寿7家公司共揽保费10019.84亿元,同比增长1.07%;财险方面,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阳光财险、众安在线5家公司1-5月共揽保费5029.76亿元,同比增幅达4.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泰君安非银金融团队在研报中指出,当下客户保本储蓄需求旺盛,叠加定价利率下调预期,储蓄险销售维持景气。同时,因产品定价利率切换、银保“报行合一”及保险公司拉长产品缴费期等因素推动,各保险公司价值率改善明显,预计新业务价值将维持较快增长。

人身险的“三升四降”

从已披露的保费数据看,各人身险公司依旧处于转型深水区。

具体而言,A股及H股上市公司旗下人身险公司中,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阳光人寿及国华人寿共揽保费10019.84亿元,同比增长1.07%。

7家公司中,中国人寿、平安人寿、阳光人寿3家公司实现业绩正增长,增速分别为4.29%、3.22%及9.81%;其余4家公司同比变化均为负值,新华保险、国华人寿降幅已超1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行业整体表现看,部分人身险公司负债端业绩同比承压原因有二:

一是2023年7月人身险业务预定利率集中下调,催生客户需求提前释放,上年同期基数较大;

二是2023年8月后,“报行合一”政策持续,利好行业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对负债端收入带来一定压力。

近几年我国渐入低利率环境,存款利率经历多轮下调。为避免高定价利率带来的利差损风险,至2023年7月底,保险业全面停售预定利率高于3.0%的传统寿险、预定利率高于2.5%的分红保险,以及最低保证利率高于2.0%的万能保险,人身险由“3.5%”时代迈进“3.0%时代”。

彼时产品换挡前夕,人身险行业在本为销售淡季的4-7月迎来罕见业绩高峰:2023年前5月,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实现超5%的同比业绩增速,人保寿险、新华保险、太平人寿均实现业绩正增长。

也正因此,尽管当前客户保本储蓄需求依旧旺盛,但在上年同期高基数对比下,人身险的负债表现承压。

共性之中亦有个性。

例如,针对2024年以来业绩表现始终不佳的新华保险,中邮证券分析师王泽军认为,其保费收入下滑可能与其代理人人数持续下滑以及“报行合一”政策有关。

王泽军指出,“2023年末,新华保险代理人人数为15.5万人,在2022年缩减50%左右的基础上,再次缩减20%以上,规模仅为2020年末的四分之一。同时,其银保渠道规模明显收缩,一季度渠道保费收入同比下滑29.4%。”

国泰君安非银金融团队则表示,新华保险仍然面临负增长预计为主动优化保费期限结构持续压缩趸交规模所致。

面向业绩问题,新华保险曾在不久前召开的营销专项工作会议上表示,公司营销渠道绩优人力及人均产能等方面实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将加速“产品+服务”模式革新,围绕队伍优增优育,推进队伍转型。

不过当下各公司人身险保费已呈现回温态势。此外,部分公司预定利率下调也将在短期内利好需求释放。

为符合公司风险管控要求,以泰康为代表的部分保险公司新产品不久前已通过备案,而拟定于6月30日正式停售预定利率为3.0%的增额终身寿险,换挡预定利率为2.75%的增额终身寿险。

光大证券分析师王一峰指出,“上述预定利率下调行为,短期看将利好需求提前释放,缓解高基数下二季度新单增长压力;中期看,其导致的需求透支或对后续销售形成一定扰动;长期看,则利好保险公司持续推进业务降本增效。”

财险“全员正增长”

相较人身险公司的波动,各上市保险公司财产险业务呈稳定态势。

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阳光财险、众安在线5家公司1-5月共揽保费5029.76亿元,同比增幅达4.6%。

其中阳光财险、众安在线增速分别为14.81%与10.53%,太保产险亦达7.64%。规模上,人保财险依旧保持领先身位,共实现保费收入2491.21亿元,同比增长3.0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车险依旧是各财产险公司的主力业务。

以唯一披露具体险种收入的人保财险为例。其车险1-5月保费收入为1139.35亿元,同比增长2.7%,占其总保费收入45.73%。其余意外伤害及健康险收入675.59亿元,同比增长4.9%;农险收入285.35亿元,同比持平;责任险收入167.8亿元,同比增长3.3%。

招商证券非银行金融团队分析师郑积沙指出,各公司车险保费稳健增长,一方面受益于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环比增长,另一方面,随着车险费用规范及行业自律加速展开,车均保费同比降幅预计有所收窄。

郑积沙同时表示,后续在春季新车降价潮结束以及“以旧换新”政策拉动下,车市有望持续回温,从而带动刚需属性车险穿越周期。

不过负债端整体稳健增长同时,亦有多位分析师强调仍应关注财险公司赔付支出。

事实上,客运量上升造成的出险率提升、自然灾害多发造成的赔付支出增加,均可能拉高财产险公司综合成本率,造成经营压力。

例如此前针对梅大高速路面塌方灾害,截止2024年5月5日,广东保险业已(预)赔付41笔,累计支付赔款3583.7万元,其中预付赔款3515.5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