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重庆城口县红花梁。

一个纪录片摄制组和一伙收猪的屠夫,在大巴山间狭路相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摄制组的车没油了,只能停着不动,屠夫过来问询,司机一推门,直接把门边的屠夫顶进了沟里…

屠夫从沟里踉踉跄跄爬上来,上来就给了司机一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挑很快变成了群殴。

伴随着猪叫,一群人扭打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所谓,不打不相识…

到了晚上,这群火拼的男人,已经坐到一起喝酒吃肉了。

酒过三巡,两个屠夫兄弟舌头都大了,路也走不稳了,摇摇晃晃间,不忘对导演说:从今往后,我们的厂子,有你一半。

喝大了说的话哪里能信,导演当然没当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知道,对方是认真的。

原来,这家厂是从事生猪屠宰和腊肉制作的,一起创业的兄弟有三个。

十多年前,兄弟三人走出贫困大山,去城市闯荡打拼。三年后,又割舍不下家乡的亲人,回来创业。

他们拿出全部积蓄,在红花梁上建起厂房,以祖祖辈辈的传统工艺制作腊肉

但这年头,酒香也怕巷子深,因为不懂宣传推广,产品销路一直没打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拍纪录片的导演,让他们眼前一亮,他应该能帮着带带货吧?

而导演觉得,拍乡村创业,这是绝佳的题材。

双方一拍即合,马上决定签下合作协议。

这一天,导演来到腊肉厂的办公室。

三兄弟齐齐换上了职业装,腰间别上刀,人手一个酒葫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架势,让导演隐隐感觉有点不对劲。

这时,屠老大发话了:上次老二老三说,要分你一半股份,这不合理,也不科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话间,旁边的屠三突然把刀抽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屠老大话锋一转:我觉得应该把我们之前六年的利润都拿出45%给你,现在就去保险柜里取…

腊肉厂年产值8000万,这六年的利润高达900多万,按股份分,导演瞬间分到400多万,秒变有钱人…

一顿酒喝出财务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果然,事情没那么简单…

三兄弟把导演领到保险柜前,打开一看,里面一分钱没有,全是欠账单。

兄弟们很委屈,腊肉厂辛辛苦苦做了六年,没有一笔欠账,全是客户欠他们。

这些欠单就是利润,如果钱能收回来的话…

导演当下心灰了一半,办公室墙上的一幅“天道酬勤”,仿佛都充满了讽刺意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纪录片《九戒》,是何苦导演的最新力作。

2015年,他揣着1300块钱,住进了重庆解放碑附近的棚户区,拜一个“棒棒”(挑夫)为师,做了一年苦力…

用一年时间拍摄了纪录片:《最后的棒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的棒棒》

他自编、自导、自演、还自己剪辑,甚至自己唱了一首难听的主题歌…

但就是这样一部制作粗糙的国产纪录片,却在豆瓣上获得9.7分的恐怖高分

何苦这个名字,也不是真名,导演从部队转业,坚持要去当棒棒,给棒棒拍纪录片,朋友都劝他:你这是何苦?!从此,他就叫了何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演何苦

没想到3年之后,何苦导演又干了一件自讨苦吃的事:拍《追山人》。
2018年,何苦在武陵山区偶遇牧蜂姑娘阿文,决定跟拍她的创业故事,记录城乡变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知,折腾了一年,蜂蜜没什么产出,要亏钱,阿文转头就问导演借了十万块钱。

导演想放弃拍摄,发现钱要不回来了…

于是,只好硬着头皮拍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拍着拍着,片中另一个养蜂人,也开始问剧组借钱,导演和制片人再次解囊…

从2019年开拍,剧组四处举债,穷到宾馆住不起,油加不起…

疫情期间,还被就地隔离在武陵山,忍受寒冬。

后来制片人撑不下去,离开团队出去打工,而何苦陷入了“三角债”之中,不得不上山躲债,除夕也不敢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能想到,2022年《追山人》上线,之后没多久,何苦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下一部纪录片的制作中。

和《追山人》相似,这部《九戒》也采取了一集几分钟的短视频形式,不过《九戒》更随意,拍一段、剪一段、发一段,更像是个山区生活vlog。

但不变的是,何苦导演独有的幽默感和烟火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拍普通人好笑又心酸的生活,是《九戒》的底色。

比如,那900万的欠单,赊出去容易,要回来难。

有网友调侃:拍《追山人》时到处躲债,拍《九戒》时到处追债,《九戒》应该改叫《追债人》。

兄弟几个挨个儿打电话催账,那头的欠债者个个化身影帝影后,各种说辞:

啊?我太忙了没注意。

我们换了老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已经不在那儿干了…

怎么还没结清?以为早结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还不能翻脸,毕竟还是客户,要长期合作…

憋得屠家兄弟挂了电话就吐槽:不是时代不好,是我的命不好!

但有的客户就是消失了,三年口罩过后,好多欠款小饭店都倒闭了…

这短短一句话,背后是多少无法言说的故事。

实在要不来钱,兄弟几个只能迂回行事:下山蹭饭。

一盘算,城口县大约60%的饭店都是他们的客户,都可以去吃霸王餐。

但一桌人敞开了吃,才花了1000块钱。

当地上百万的欠款,恐怕吃出了三高也回不了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比如,何苦和三兄弟认识没多久,就发现了一个重大隐患。

这三个人,都是酒蒙子。

早上十点多没人上班,就算来了,眼神涣散迷离,你说东他说西。

从中午开始,他们就要喝酒,中午喝完晚上喝,晚饭后去就KTV唱歌接着喝,直到横七竖八倒下…

第二天还没酒醒,又接着喝下一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苦要给他们下了禁酒令,却被屠老大反向洗脑:

你得练,作为我们公司未来的掌舵人,你应该喝到公斤级别的,否则后面很多事不好做。

扔掉你的茶杯,提上酒壶,把它当成手机一样,不能离身,想起来了,就喝一口,慢慢养成习惯。

重要的是信心,它首先不是酒量,是胆量,每次放开喝,头一天喝一杯,慢慢喝几杯,自然就练出来…

一通输出,把何苦直接说懵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再处下去,何苦的责怪有点说不出口。

他发现,客户真的是喝来的,销量真的是跟酒量挂钩的。

兄弟几个原本滴酒不沾,但今天来一个客户,明天来一个大客户,后天来一个巨客户,都得招待,招待就要陪喝酒,以示诚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年创业,光是招待费就花了300多万。

公司蒸蒸日上,去城里出席大小的产品推广会,哥几个也是衬衫西裤,成功人士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私底下,渐渐酒精成瘾,体检报告上的医生建议,足足有三页…

戒酒可能会穷,不戒可能会死。

三兄弟的方式或许有点极端,但对于没门路没资源没学历的他们,身体是唯一可以依靠的资本。

我们没法苛责他们不爱惜自己,普通人当中,又有多少在为了工作透支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苦想要表达的,还不止这些…

拍着拍着,镜头里多了一个人。

他是摄制组成员的朋友,闲着没事来山里玩玩,大家忙着劈熏肉用的柴火,他就在旁边看着,或者待在房间里,四仰八叉睡大觉…

一开始,他有意无意地说对朋友说:挺羡慕你有个工作的。

朋友:羡慕我劈柴?

他忙说:不不不,就是羡慕你有个工作,唉,人就是这样,有工作的时候想玩,没工作了又想有个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过两天,他终于吐露了真实想法:我想来劈柴,我挺能吃苦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这人曾经营着百来人的公司,做手机生意,是人人口中的“吴老板”,现在,生意失败,已经半年没工作了,变成了“小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吴没有收入来源,但房贷车贷一样不少,每天都很发愁。

在山上的日子,他常常白天睡觉,一睡解千愁,但是白天睡多了,晚上又睡不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曾经的老板,后来真的靠踏踏实实劈柴,留了下来。

我们知道,这几年大家都过得不容易,曾经的白领开起了出租,送起了外卖,曾经的北漂回到了家乡…

我们看到了失意、沮丧,命运的无常,也看到了坚韧、顽强,绝地重生。

小吴身后,是千千万万努力生活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苦曾说,一些早年走出大山在外打工的人,带着各自不同的故事,从城市又陆续回到大山,他当时隐约感觉到,乡村里的一场变革已经发生了。

他扛起摄像机来到熟悉的山村,想要记录这个时代变迁中,几个微小个体的命运。

只是他没想到,真实的农村创业,远比预想的复杂,其中充满了荒诞、离谱、心酸…

纪录片的镜头,就这样冷静地对着他们,敏锐地捕捉到时代浪潮中,最鲜活的个人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更打动我的是,何苦在大巴山的一些偶遇。

屠家兄弟去山里收猪,遇到一户人家,养了一头猪,已经七百多斤了。

原来这家老人养猪,是为了等儿子过年回家宰了吃,但儿子在外打工,连续两年都不回家,猪就养了两年多没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人一身病痛,没钱治病,儿子在外拼命加班,也是为了多攒点钱给父亲治病。

老人常常悲观难受:我要是一下死了就好了…

等待的岁月里,他只有这只猪相伴,但他身体越来越差,喂不动猪了,只好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猪被拉走的那天,听着凄惨的嚎叫,老人一脸的悲伤落寞。

从此,这里只剩下他一个…

而这或许就是山村生活的常态。

年轻人都离开了,村里只有老人,他们一辈子没离开过土地,也过不惯城里的生活。

他们就在这片土地上,平静、孤独地老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次,何苦和同事偶遇山里的一个独居老人。

村干部多次劝老人去住养老院,老人不肯,因为一天不下地干农活,他浑身不自在…

老人平时过得非常节俭,舍不得吃喝,何苦他们后来就特意带去了猪肉和蔬菜,为老人做了一顿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客人在,老人才愿意陪着吃一顿有肉有菜的正经饭。

老人捧着碗,吃得特别香…

在中国大地上,有多少乡村的老人这样活着,又有多少人愿意用镜头记录下这些…

我想,这是纪录片最珍贵的价值,也是何苦和他的团队值得尊敬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