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6月19日讯 我国可控核聚变接连迎来技术上的突破。

米哈游投资的聚变能源技术开发商能量奇点(FusionEnergy)近日宣布,该公司研发并建造的托卡马克装置“洪荒70”,成功实现了放电。

托卡马克装置作为一种技术路线已完成科学可行性验证,被认为是实现可控核聚变最有前景的磁约束装置。据了解,目前全球共有4台全超导托卡马克在运行,能量奇点的“洪荒70”不仅是其中首台由商业公司建造,更是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

无独有偶,日前中核集团“中国环流三号”项目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实现了一种先进磁场结构,这种磁场结结构对提升核聚变装置的控制运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凭借环境友好、安全可靠、能量密度高,以及近乎无限的燃料供应。核聚变在全球范围内被视作解决人类庞大能源渴求的终极解决方案。如今,欧美相继在JET和TFTR装置上成功开展氘氚实验并逐步进入工程建设阶段。而位于法国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ITER)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核聚变项目,目前还处于建设中。

回归国内视角,政策面上,可控核聚变领域近期也频频迎来利好消息:

5月10日,据国务院国资委消息,下一步将推动各中央企业加大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力度,深入实施“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等11个行动计划。其中,可控核聚变与“量子信息、6G、深地深海、前沿材料”等同列,力争取得一批原创成果。

而作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控核聚变的工程化,乃至商业化也亟待加速落地。今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表示,央企仍须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布局,去年相关投资增加了32.1%,目标是到2025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要达到35%,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科技、可控核聚变等方面要提前布局。

商业化方面,当前全球核聚变前景较好。根据聚变行业协会(FIA)数据,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球私营核聚变公司累计融资额已达62.1亿美元,新参与公司数量达13家,超半数公司预期2035年前可实现核聚变并网发电。另有较新消息显示,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的初创公司TerraPower准备在怀俄明州投入数十亿美元建设下一代核电站项目,以满足美国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国内企业方面也陆续对可控核聚变商业化作出规划。日前,中核集团在第二届上市公司集中投资者交流季活动指出实现可控核聚变的“三步走”战略:

工程实验堆:通过小规模的聚变实验,验证聚变能源的科学原理和基础技术,包括不同的聚变方法和材料。
示范堆:建造中等规模的聚变设施产生电力,以展示聚变能源技术在实际条件下的性能和可行性。
商用堆:建设完全商业化的聚变电厂,大规模生产电力,以竞争性的成本和效率满足市场需求。

天风证券研报指出,可控核聚变是解决人类终极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国防工业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巨大的商业价值+战略价值已驱动可控核聚变在技术、产业、资本等方面全面提速,建议关注在可控核聚变装置开工方面核心受益的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