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大臣因为各种原因被杀的不在少数,但是其中有一部分大臣是死的最冤的,他们本来没有什么过错甚至对国家有大功,可是由于皇帝的猜忌或是对下一任皇帝的威胁或是奸臣的陷害,他们含冤而死。尤其是明朝,有很多这样的人,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明朝历史上含冤而死的10个代表人物。

1、李善长

李善长是大明朝的开国功臣,也是朱元璋的萧何,在朱元璋夺取天下的过程中,李善长为其出谋划策、稳定后方,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他也是朱元璋非常信任的人之一。明朝初建之时的礼仪等各个方面的制度都是李善长领头制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善长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李善长被封为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为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并授予铁券,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是当时的六公之首。

洪武四年(1371年),李善长因病辞官归居,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他很有可能会善终。但是李善长却卷入到胡惟庸的案子里。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追究胡惟庸的案子,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终年77岁。

2、傅友德

傅友德也是明朝开国名将,在明朝建立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被封为颍川侯。洪武十四年,傅友德率领蓝玉、沐英征讨云南,洪武十七年(1384年)进封颍国公,食禄三千石。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年幼,而傅友德又与晋王联姻,朱元璋怕不利于孙子朱允炆,于是就下令赐死傅友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傅友德

在封建王朝中,像朱元璋这样精明的皇帝为了后代考虑肯定会想尽办法帮自己的孙子摆平一切障碍。毕竟这些开国将领,他在世的时候还能压得住,一旦他去世了这些武将会不会造反他也摸不准,为了以绝后患,只能杀掉这些功臣。

3、冯胜

冯胜是明朝开国名将,元末天下大乱后投靠朱元璋,在朱元璋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明朝建立后冯胜在洪武三年被封为宋国公,是明朝开国六公之一。

明朝建立后,冯胜又数次北伐,洪武五年三路征讨王保保,徐达、李文忠都没有获胜,唯独冯胜斩获甚众,洪武二十年,冯胜担任大将军,带领傅友德、蓝玉等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肃清元朝在辽东地区的残余势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胜

等到太子朱标去世后,明朝还健在的将领们属冯胜的功劳最大,因而遭到了朱元璋的猜忌。洪武二十八年,冯胜无罪被赐死。死后没能进入功臣庙。

4、蓝玉

蓝玉是明朝初年的名将,他是常遇春的妻弟,一开始就跟着常遇春,屡立战功。洪武年间,他先后跟随傅友德、徐达、沐英等人征讨四川、北元、西蕃等地,洪武十二年(1379年)被封为永昌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蓝玉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蓝玉率领15万大军征讨北元,此战蓝玉一直打到捕鱼儿海,基本上摧毁了北元的官职体系,俘获无数,朱元璋大喜,晋升其为凉国公。

可以说在常遇春、徐达先后去世后,蓝玉已经成为朱元璋执政后期的王牌战将了。蓝玉凭借其功大也开始骄横,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蓝玉以谋反罪被杀,剥皮实草,传示各地。究其党羽,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史称“蓝玉案”。

5、解缙

解缙是明朝初年的文学家,内阁首辅。解缙有大才,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考中进士,三年后被罢官。建文帝继位后解缙出来做官。朱棣成功夺取皇位后,解缙被任命为内阁首辅,参与军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乐九年(1411年)解缙以“无人臣礼”的罪名被捕入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解缙被锦衣卫指挥使纪纲用酒灌醉,埋在雪中致死,终年四十七岁。

6、于谦

于谦是明朝中期名臣,在明宣宗继位后跟随明宣宗平定了汉王朱高煦之乱。明英宗继位后听信大宦官王振的谗言,御驾亲征,50万大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就连明英宗本人都被俘虏了,瓦剌趁势攻打北京城。

这时候朝中的很多人都建议迁都南京,于谦力排众议,坚守北京城,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于谦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见无机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可以说于谦为大明续命了近20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谦

明英宗回来后只能当太上皇了,公元1457年明英宗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重新登上皇位,大将石亨等人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于谦这位为大明朝续命近200年的大功臣就这样被杀害了。

7、夏言

夏言是明朝中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嘉靖帝继位后因为想要将生父的牌位放进太庙,与群臣发动了“大礼议”之争,夏言成功推动这件事,大获圣宠,此后他的官位是步步高升,到嘉靖十八年(1539年)已经是内阁首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言

夏言内心耿直,豪迈强直,虽然也做出了不少的政绩,但是同时也得罪了不少人。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因支持收复河套地区遭到严嵩的诬陷,在严嵩的带领下一群人上书嘉靖帝说夏言的不是,最终嘉靖帝下令将夏言斩首于西市。

8、曾铣

曾铣是明朝中期的抗蒙名将,他在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嘉靖时期蒙古俺答控制漠南,拥有10万骑兵,多次入侵陕西、山西等地。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曾铣被任命为兵部侍郎,总督陕西军务,他以数千军士成功抵御了俺答的进攻,打得俺答溃不成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铣

嘉靖二十七年,曾铣向嘉靖帝上书《请复河套疏》,请求收复河套地区,当时嘉靖帝信心不足,夏言支持曾铣再上《重论复河套疏》。严嵩为置政敌夏言于死地,向世宗进言收复河套会“轻启边衅”;并串通败将仇鸾,诬告曾铣掩败不奏,克军饷巨万;贿赂夏言,以求加官进爵。

不久曾铣被捕入狱,三法司不敢按照律法宣判,就以交结近侍的理由将其斩杀,妻子儿女流放两千里。

9、杨涟

杨涟是明朝末年著名的谏臣,东林六君子之一。杨涟在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在担任常熟知县时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举全国廉吏第一。

到北京中央任职后,杨涟更是毫不避讳,直言进谏,明神宗病危时,杨涟力主太子朱常洛(明光宗)进宫服侍神宗。光宗即位后,他极力反对郑贵妃求封皇太后。光宗病重时,杨涟上疏力陈其过失,得以获光宗召见,受顾命之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涟

李选侍在光宗逝世后,欲挟太子朱由校(明熹宗)把持朝政。杨涟说服朝臣,挺身而出,闯进乾清宫,拥熹宗即位,并逼李选侍移出乾清宫,安定朝局。

天启五年(1625年),因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被诬陷受贿二万两,历经拷打,惨死狱中。

10、袁崇焕

袁崇焕是明朝末年的著名将领,官至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多次击败后金军的进犯。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崇焕

崇祯帝即位后袁崇焕被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京师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次年,袁崇焕被崇祯帝认为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

小结:

纵观上述10位明朝大臣,他们要么是遭到皇帝的猜忌,要么是被奸臣陷害,最终都被冤杀。如果冯胜、傅友德、蓝玉没有被杀,后来的靖难之役朱棣不一定会取得胜利。如果袁崇焕不被杀,或许清朝不会那么早入关统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