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以“IP全球多元化开发的潜力与想象”为主题的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电影论坛在沪举办。全球IP开发专家共聚,从《三体》IP的开发历程聊起,探索中国IP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把握机遇,实现从本土走向世界的跨越性发展,共同描绘出中国文化产业“想象力消费”的新图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体宇宙CEO赵骥龙在主旨演讲中,回顾了《三体》系列从诞生至今的全球化之路。这部由刘慈欣创作、中国首部摘得全球科幻界最高奖项雨果奖的科幻作品,全球销量突破3000万册,被翻译成35种语言,深入美国、日本、欧洲、东南亚等多个主流市场。随着多语种出版和影视作品的全球发行,目前《三体》IP的全球粉丝数突破3亿,约30%为12-23岁的学生群体,已逐渐成为跨代际和跨地域的文化符号。通过全球化专精打造本土内容和海外落地传播,三体宇宙正在将中国优秀的科幻IP带给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文化。

在谈及《三体》IP的全球化开发策略时,赵骥龙表示尊重IP、尊重中国文化是《三体》IP全球化开发的基础。《三体》所传达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以及“平衡”“共存”和“不屈”的中华文化包容性,是其能够跨越文明、跨越地域、赢得全球共鸣的关键。三体宇宙致力于在不同产品和不同市场中,保有《三体》IP的精神价值和形象价值统一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论坛上,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分享了《三体》电影的进展,他表示《三体》电影开发目前不设预算限制,将努力做出最好的作品。赵骥龙说:“我们会将本着中国故事,全球创制的方式去呈现。电影作为最为国际化的载体之一,《三体》在电影开发制作中,将以中国主创引领、全球制作经验赋能的模式,与顶级的全球制作团队交流协作,实现全球共创,全球发行。”导演陆贝珂还透露,大众期待的《三体·黑暗森林》目前也正在前期开发中,将高度尊重原著。

为了实现IP的全球化,专家们表示影视剧不仅要依靠优质内容本身,更要注重资源与能力的整合,通过与全球顶尖的技术公司合作,在AI、VR等新技术领域进行积极探索,推动IP内容的创新和升级。论坛上,业内人士分别从《三体》的VR互动叙事作品、XR大空间项目、元宇宙和AR领域合作以及沉浸式实景体验等项目出发,分享科幻IP对技术领域商业化的强势赋能。

专家们认为,在全球化进程中,影视内容作为文化产品,出海难度比实物商品要大得多,但却有更强大的影响力和穿透力。对新一代影视人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是用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站住脚、影响更广泛人群的机会,也是这一代影视人的任务和使命。(新民晚报记者 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