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静宜是河南商丘人,出生于1935年,1952年参军,后来在解放军长春793部队(今解放军电子学院)毕业,进入了中央办公厅机要局工作。她从1959年开始任毛主席的机要员,1970年出任北京市市委常委。

就在她担任北京市市委常委的这一年,原为毛主席专列的服务员张玉凤进入了中南海,成为了陪伴毛主席走完最后6年的重要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玉凤是黑龙江牡丹江人,出生于1944年,1958年辍学到铁路局工作,1960年调至北京铁道专运处,成为了毛主席专列的服务员。

1970年7月的一天,她正在扫专列车厢,列车长和副书记亲自找到她,通知她到中南海一趟。

张玉凤到了中南海后,负责接待她的是中央办公厅第一副主任、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和毛主席的护士长吴旭君。

张耀祠亲切地问她是否愿意到毛主席身边当服务员。她一下子就懵住了。

能到毛主席身边工作,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美差事,怎么可能不愿意呢?

她没有想到,这种美差事会落到自己头上。

她想都没想,一口答应下来了。

老覃在这里补充一下,张玉凤在 1968年与在铁道部工作的青年刘爱民结婚,次年便生下了一个女儿。她在答应入中南海当服务时,她的女儿正在蹒跚学步,正需要母亲看顾和呵护。

但是,她不管了,回家跟丈夫、婆婆交待好家里的事,就收拾好行李,搬进了中南海。

张玉凤做事认真、细心,又兼手脚麻利,干起活来干脆利落,会把各种物品归置得井井有条,极得毛主席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覃在去年夏天写有《郭沫若说青年毛泽东貌如女子,却不知其精通拳术击剑,是足球健将》一文,讲的是毛主席在湖南一师读书时的事。那时候的毛主席,身体强健,精通拳术、击剑,是足球场上的运动健将,还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上发表过论文《体育之研究》,倡导“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他经常在大雨天淋雨登岳麓山,在冬天到湘江冬泳。那时候的他,从来不会吃药。

但是,到了晚年,他的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已不如从前。

老覃在昨天写的《女大学生刘德萍不会知道,在1973年初夏,她曾是毛主席牵挂的人》一文中讲到,毛主席晚年身体不好,多病,而且得的都是老年人容易染上的严重疾病。1970年年底,他因感冒引起支气管发炎,昼夜咳嗽。他从小就坚信“人定胜天”的理念,不肯吃药,不遵医嘱,希望靠自身的意志力战胜病魔,烟照样吸,工作赶来废寝忘食,生活作息全无规律。

就因为不重视保养,又不及时控制病情,支气管发炎越来越严重,最后转成大叶性肺炎,咳嗽似乎无穷无尽,根本停不下来,连觉都睡不了,日夜都只能坐在沙发上打盹。

不得不说,这种病带来的痛苦是巨大的。

张玉凤没学过医学知识,也没受过正规的护理训练,但她不怕脏,不怕累,精心照顾,悉心呵护。为毛主席熬汤奉药,须臾不离左右。陪毛主席聊天,谈心,在精神上给了毛主席莫大的抚慰。

毛主席的身体就一天天好了起来。

因此,毛主席不知不觉地对张玉凤产生了一种亲人般的依恋之情。

但是,遇上了原则性的问题,毛主席还是铁面无私,毫无情面可讲。

张玉凤晚年回忆说,在1971年初夏,因为一件小事,她曾被毛主席辞退过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说:“那天有客人来访,毛主席抱病接待,聊的时间有点长,我脸上表现出不大高兴的样子。事后,受到了主席的批评。我不服气,大声和他辩解。他非常生气,说:‘我是要为人民服务的,人民上门来向我反映问题,你怎么不给人家好脸色呢?如果你不习惯,那你可以走了。’我委屈极了,心想,我也是为你的身体着想,你怎么就不识好歹呢,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我一怒之下,收拾包袱就回了家。”

张玉凤回家后,冷静了下来,知道是自己错了,但又拉不下面子。

中央办公厅副主任让她写一份检讨书,她没有写。

婆婆劝她打个电话向毛主席认个错,她也没有打。

这样,在家里待了三个多星期,自己和自己斗争,内心难受极了,渐渐有了想回去的念头。

但是,事情已经过了这么久,怎么回去呢?

她想了又想,突然想起有一件衣服还在中南海放着,便打电话给护士长吴旭君,声称自己要回去拿衣服。

吴旭君心领神会,笑着对她说:“你在家等着吧,过一会儿就有车来接你。”

不用说,车是毛主席派来的。

张玉凤装作不知道,什么话也不说,低头上了车。

司机笑了笑,把她送往菊香书屋。

毛主席早在书屋门口迎着了,笑吟吟地看着她下车。

张玉凤见了毛主席,满脸通红,但口头上仍然不肯认错,把头扭向了一边。

毛主席指着她说:“张玉凤啊张玉凤,你是办事认真,工作尽职,但你也真不愧是张飞的后代,火气很大,一触即发,谁也不敢惹你。”

张玉凤听到毛主席说自己是“张飞的后代,火气很大,一触即发”,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毛主席看她笑了,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这一老一少之间的那点小芥蒂就在笑声中一扫而空了。

笑过之后,毛主席极其认真地对张玉凤说:“这次回来,就不许再闹性子,说走就走了啊。”

张玉凤用力地点了点头。

当时,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接近了尾声,周恩来拿了一份邀请其他各国乒乓球代表团到中国进行友好访问的报告来找毛主席。

毛主席匆匆走了。

走的时候,他回头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张玉凤说:“张玉凤同志,你可是‘二进宫’了,以后要注意哈。”

在这之后,张玉凤仅在1973年生产二胎时短暂地离开了毛主席一段时间。月子一结束,她就赶回中南海,继续承担着照顾毛主席日常的工作。

她觉得,以后陪伴女儿的时间多的是,但毛主席离不开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也因此成为了毛主席最后六年时间内最为亲近、最为贴心,也最为信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