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上最重要的就是谦虚和蔼、平等待人、平易近人,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最最需要的则是平易近人。

毛主席是我国的领袖,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他虽然身居高位,但却十分平易近人。不管遇到的是过去犯过错,还是投降的国民党将领,毛主席都是一样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国民党将领黄维被俘后不仅不好好改造,反而经常在监狱里找事。1975年12月最后一批国民党战犯被特赦出狱,黄维也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是他是唯一一个被毛主席亲自下令释放的国民党高级战犯。

郑洞国被俘后也是十分不开心的,他曾多次提出自己年纪大了,想要回家种地。毛主席知道后请郑洞国吃饭,并亲自起身为他点烟,从这以后郑洞国再也不提回家种地的事情。

那么这位名叫郑洞国的究竟是谁呢?为何能令毛主席亲自起身为他点燃香烟呢?

参与抗战的国军将领

郑洞国是湖南石门人,是最早参加抗日战争的国民党将领之一,同时在国民党将领中,像他这样参加过长城古北口战役、平汉路保定会战、台儿庄大战等战役的实在是凤毛麟角。

1933年初,日军侵占东北三省后,大肆进犯长城各口。在国难当头,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情势下,蒋介石决定抽调中央军组建第17军前往古北口和日军作战。

当时身为第2师4旅旅长的郑洞国,正带领战士们在河南洛阳休整,当他接到参战的命令后,全旅战士军心振奋。因为大家早已厌恶了内战,早就盼望着可以为国家效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洞国

3月20日前后,郑洞国率部抵达北平,此时古北口前线的战士们正在和日军作战。日军占领承德后,派出一个旅的兵力攻击古北口,守卫在这里的东北军王以哲部节节败退,形势十分危急,每天都发出数十封的电报催促第17军进行增援。

3月的某天凌晨4点多,郑洞国率部接防古北口南天门阵地。天亮后郑洞国发现日军正在频繁地调动,不断进行增援,他一边命令战士们继续抢修工事,修筑阵地内的交通,一方面派出别动队去骚扰敌人。

当天师属各部队都出动了别动队,用短枪和手榴弹伏击敌人,击毙日军军官一名,数十位士兵以及数辆敌车,令敌人的后方补给多次中断。

4月20日凌晨,敌军在汉奸的带领下迅速占领八道楼子的制高点,非常可惜的是郑洞国率部反攻未果。

4月23日,日军利用八道楼子的制高点进行射击,再加上飞机的猛烈轰炸和炮兵的不断扫射,第四旅的主要阵地421高地十分危险。郑洞国下令:“没有我的命令不许开火。”

就这样战士们静悄悄地趴在战壕里,随着敌人的距离越来越近,战士们的心跳也越来越快。就在敌人距离战士们二三十米的时候,郑洞国突然发出射击命令,阵地上的轻重武器一起开火,打得日军人仰马翻,死伤无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洞国

尽管日军损失极其严重,但他们的支援也来得很快,日军冲进第四旅的阵地,和战士们扭打在一起。郑洞国看到这里意识到情况不对,当即下令让预备队快速投入到战争当中,最终在预备队和第四旅战士的配合下,将日军击退。

这一天日军共发起了4次进攻,都被郑洞国部打退。阵地前方到处都是日军的尸体和伤兵,第四旅的战士也损失了将近400人。

24日凌晨6点,日军再次发起进攻,在战役期间,郑洞国部由于连续作战伤亡很大,战士们更是疲惫不堪,一度奉命撤往后方休整。谁曾想当部队还没赶到密云县的时候,就接到第17军83师遭到敌人大举进攻,伤亡惨重,师长刘戡自杀未成功的消息。

郑洞国连忙奉命前去支援,当他们抵达前线的时候却发现多处阵地已经失守了,日军也像潮水般涌了上来。郑洞国部来不及喘息便开始反攻,不过此时第四旅只剩下1000多人,兵力过于单薄,几次反冲锋均未能奏效,反而被日军压迫得节节后退。

郑洞国心急如焚,他知道战事已经到了生死关头,于是他抱着必死的决心,脱掉军衣,只穿一件白衬衫,拿着手枪亲自带着身边仅有的一个特务排向敌人冲锋。

战士们见状士气大增,个个争先恐后地和敌人进行拼杀,一时间杀喊声响彻云霄,硬是将敌人给击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洞国(后排中间)

日军被击退后没有放弃,而是不停地向第四旅发起进攻,战士们虽然能打退一波敌人,但终究因为寡不敌众而失败。经报告批准,郑洞国带领第四旅含恨离开阵地,回撤怀柔、顺义一带。

1935年,国民政府和日本签订了《何梅协定》,根据这一协定,我国政府被迫取消在河北的党政机关,撤离驻守在河北的中央军和东北军,与此同时第17军的番号也被取消。

接到取消番号的命令后,郑洞国十分生气:“我身为军人,身上有保家卫国的责任,如今却不战而退,实在是愧对华北和全国的父老啊!”

郑洞国投诚

1948年9月,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首先在辽阔的东北平原打响。10月14日,我军总攻锦州,经过30个小时激烈的战斗,我军成功攻下锦州,全歼守敌,生俘敌军官兵将近9万人。

就在我军攻克锦州的时候,蒋介石接到消息后立刻给“剿总”副司令郑洞国空投去一封手令,命令他立刻率部进行突围,随后向南撤离。

此时郑洞国的心情很是沉重,他流着泪给蒋介石发去电报,告诉他现在关内的通道都被封锁了,无法进行突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右三)和郑洞国(右二)

蒋介石接到电报后手脚冰冷,他知道长春守军如果不能撤出的话,必定会被我党所用;如果撤出而被我军包围歼灭的话,则对南京没有威胁,也不会令我军增加兵力。

于是蒋介石在10月15日再次下令:“必须想尽一切办法突围,否则军法处置!”但长春想要突围又谈何容易呢?

早在5月24日的时候,东北人民解放军就结束了长春外围战斗,完成了战役上的围困。萧劲光和萧华所统领的战士们将国民党团团围在城内,插翅难飞,每天只能靠空投食物生存。

国民党守军内部的矛盾越来越激烈,10月17日,60军军长曾泽生率部起义,18日被困守在长春的郑洞国也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洞国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又是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可以说是蒋介石最信任的将领之一。如果郑洞国能在长春起义的话,对国民党阵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因此在辽沈战役前的西柏坡政治局常委会上,几位常委曾经讨论过该如何处置郑洞国。有不少人都认为最好能动员郑洞国起义,朱德说:“郑洞国这个人在政治上并不坏。”

周恩来是郑洞国的老师,对他还是比较了解的,于是说:“郑洞国这个人我了解,还是比较老实、本分的人。”

毛主席最终决定:“想尽一切办法争取郑洞国起义。”随后让周恩来以老师的名义给郑洞国写去一封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

周恩来是这样写的:

“洞国兄,现在曾泽生军长已经率部起义了,全国胜负已成定局,济南和锦州相继被解放,20万大军全部覆灭。王耀武、范汉杰等人也先后被俘,吴化文、曾泽生也相继起义,这足以证明我军必定取得全国的胜利。
洞国兄独自处在危城之中,战士们的士气早已不复存在,蒋介石让你们突围,但如果遭遇我军的包围,如何能逃脱呢?还希望洞国兄念及当年在黄埔军校的初衷,毅然重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加入我军行列,我敢保证我军必定依照共产党的宽大政策,既往不咎。”

这封充满黄埔师生情谊的信件是用电报转达前线的,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当时长春城内一片混乱,这封信也没能交到郑洞国的手中。

其实这封信就算被送到郑洞国的手中,以郑洞国的性格来看,他也不会轻易投降的,毕竟他是一个一旦选定就很难轻易改变的人。最重要的是郑洞国手下的军官们大多是从黄埔军校毕业的,他们深受蒋介石的影响。

直到最后仗实在没有办法打了,下属们只好瞒着郑洞国和解放军放下武器,就这样郑洞国部投诚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洞国

郑洞国放下武器,十分沮丧地随着部队出城,就在这个时候迎面开来一辆美式吉普车,车上坐着的正是和郑洞国对阵数月的萧劲光和萧华。萧华看到郑洞国走来,立刻命令司机停车,然后下车走过来和郑洞国握手,问候了一番后坐车离去。

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对他这个败军之将没有趾高气扬、盛气凌人,这个细节也令郑洞国格外敬佩。

晚上,在长春郊区解放军兵团司令部,萧劲光和萧华邀请郑洞国吃饭,在此期间他们对郑洞国也是客客气气的,仿佛彼此认识了许久。在吃饭期间,心情极坏的郑洞国只顾低头喝酒,不肯说话。

酒过数巡,郑洞国抬起头说:“我在国民党那里搞了二十几年,现在失败了,任凭处置。我手下的那些官兵,如果有想回家的,还希望能够让他们回去。”

当时心如死灰的郑洞国只想当一个老百姓,并说:“不广播、不登报、不参加公开宴会。”之后便前往哈尔滨思考人生。

在周总理的关怀下,转变思想

长春和平解放后,郑洞国受到解放军的特殊礼遇和优待,并安排他到哈尔滨解放区进行学习和参观。在哈尔滨生活期间,郑洞国一边留心静观战争局势的发展,一边带着好奇心阅读毛主席的有关著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洞国(左)

郑洞国通过学习,在思想上也有了一定的转变,他曾在心得本上这样写道:“原来我郑洞国被老蒋给耍了,走错了道路,差点掉进万丈深渊。我违背了早年投奔黄埔、反帝爱国的革命初衷,我好糊涂啊!”

郑洞国因为心病导致身体不适。1950年8月经过中央同意,让他前往上海治病,途径北京的时候,周恩来特意邀请他来到家中做客。

刚开始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他感到十分意外和兴奋,想不到多年后,周恩来还一直记挂和关怀着自己。

这天郑洞国准时来到周恩来的家中,当时黄埔军校的另一位老师聂荣臻也在场。见到郑洞国走进会客厅后,周恩来连忙起身快步迎了过来,用炯炯有神的目光注视着郑洞国,紧紧地握着他的双手说:“欢迎欢迎啊,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见面了,难得有这个机会……”

郑洞国被周恩来的坦诚和热情所感动,觉得周恩来还是像当年那样诚挚可亲,一时间百感交集,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许久后他才愧疚地说:“周总理,这几十年来我都忘了老师的教诲,长春解放前夕,您还给我写信,我感谢您和共产党的宽大政策!”

周恩来摆摆手,说:“过去的事情就不要提了,你现在不是过来了吗?我们今后都要为人民、为国家做一点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

大家落座后,周恩来亲切地询问郑洞国:“现在在北京还有没有熟人?”郑洞国想了一会儿说:“我还有位同学叫李奇中,他现在好像就在北京。”

周恩来说:“这个人我知道,他现在是政务院的参事。”随后吩咐工作人员将李奇中请来,不久后李奇中乘车赶到周恩来的家中,师生四人格外亲热。

吃饭的时候,周恩来不仅频频给郑洞国夹菜,还询问他的身体和家庭情况,这也令郑洞国感到无比的温暖。周恩来问郑洞国:“你今后有什么打算吗?”

郑洞国不知道国家会怎样安排自己这样的起义将领,便说:“我没有什么长处,人也上了年纪,还是回家种地吧。”

李奇中说:“好啊你,在老师面前也敢说自己老?”这一句话说得一桌人都哈哈大笑。

周恩来知道郑洞国在思考什么,亲切地说:“你是起义将领,怎么能让你回去种地呢?再说了,你现在还不到50岁,还有大好的时光,可以为人民和国家做出更多贡献。”

1951年冬天,郑洞国从上海给李奇中写信,说到自己目睹祖国各项建设事业蒸蒸日上,心情也是格外振奋的,所以准备在春节期间去北京看看。

李奇中接到信后立刻汇报给周恩来,周恩来很快给郑洞国发去电报,邀请他来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前排左一)和郑洞国(前排右一)

春节前夕郑洞国来到北京,日理万机的周恩来在政务院再次会见了他。郑洞国心情十分激动,他向周恩来汇报了自己对共产党的新认识,表示自己愿意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事业。

听了郑洞国的回报,周恩来脸上布满笑容,高兴地说:“你的思想又有了新的进步,这是很值得庆贺的,我代表大家欢迎你。”

郑洞国说:“十分感谢总理的关怀,我把上海家中的事情安排好后就来北京工作,听总理的安排。”

春节过后,郑洞国赶回上海安排家里的事情。1952年6月,郑洞国全家搬到北京,在周恩来的关切下,他担任水利部参事,这也是郑洞国第一次和人民政府的实际工作产生联系。

毛主席亲自为郑洞国点烟

1954年4月的某天,郑洞国突然接到一张套红的金字请帖,打开一看,原来是毛主席邀请自己到家中做客。这个意外惊喜令郑洞国一夜都没有合上眼,心想,如果见到毛主席自己应该说什么?问些什么?

由于郑洞国一晚上都在想这些事情,因此第二天起床耽误了时间,赴宴的时候也晚了几分钟。郑洞国到场的时候显得有些尴尬,刚来毛主席就迎了上来,亲切地和他握手、寒暄以及让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等毛主席和郑洞国等人都坐下后,毛主席和颜悦色地问:“郑将军吸不吸烟啊?”郑洞国回答道:“吸!”并顺手从茶几上拿了一支香烟。

然而令郑洞国怎么也没想到的是,毛主席竟然极为敏捷地从口袋里拿出一盒火柴,站起身替郑洞国点燃了香烟。

毛主席如此亲切随和、平易近人的大家风范,也令原本拘束和紧张的郑洞国瞬间放松下来。

毛主席说:“这下我就放心多了,我们终于坐在一条板凳上说话了,你的名字很好啊,郑洞国好啊,对人民是有功的!”

郑洞国顿时一愣,然而站起来,毛主席挥挥手让他坐下,然后说:“如果不是你回电蒋介石,曾泽生的60军就会被蒋介石的飞机炸为平地。你是抗日名将,我们说话也是算数的,只要放下武器,我们都会欢迎。你现在还很年轻,还可以为中国人民做更多的事情!”

在吃饭的时候,毛主席问起郑洞国全家的生活情况,他都一一回答。毛主席听后说:“你的家庭生活都安排好了,还得多为人民做点工作。你今年才51岁,还是很年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洞国(中间)

郑洞国心中听到这里又是一惊,毛主席日理万机,工作也是非常忙碌的,竟然能连自己多少岁都知道,他的心中感到前所未有的温暖。两人越聊越随便,郑洞国的心病也被彻底治愈。

聊到兴头上,郑洞国忘记了自己和毛主席的身份,说:“你的马列主义为什么学得那么好?”毛主席闻声哈哈大笑,然后说:“我也不是什么圣人,而是在向社会和群众学习的过程中一点点走上革命道路的。”

毛主席最后还说:“一个人的思想总是发展的,立场也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立场转变,自觉放下架子,拜人民为师,学马列主义也就非常容易了。”

毛主席的敦敦教诲令郑洞国深受启发,他心中明白,毛主席是以自己切身的体会开导他,鼓励他转变立场,为人民服务,走上革命的道路。

从这以后,郑洞国始终牢记毛主席和周恩来的教导,认真学习,再也不提“回家种地”这种敷衍的词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维

其实毛主席不仅对国民党将领照顾有加,更是十分注重和百姓的交往。学生时代,毛主席就通过办夜校等办法联系工农群众,和工农群众交朋友。毛主席三去安源,深入到工农群众当中,发动和领导了安源路旷工人的大罢工。

毛主席还深入到湖南五个县,考察农民运功,和广大农民群众、农会干部们促膝长谈,了解情况,宣传革命道路。

毛主席作为人民领袖,延安时期,他经常和农民打招呼,唠家常,给老人们过生日祝寿。建国后,毛主席回到韶山和村民们一起谈笑、叙旧,和家乡的少年儿童在一起。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接见了许多的工农兵群众和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英雄模范人物。王国藩是河北遵化县一位普通的翻身农民,他的工作精神和工作方法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并多次接见他,让他成为毛主席多年的农民朋友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和百姓交谈

1964年12月21日王国藩来到北京参加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一个上午,毛主席来到代表中间环顾四周,看到王国藩后专门来到他的身边,紧紧地握着他的双手,然后来到劳动模范范孟泰的身边,同样也握着他的手,仍是没有说一句话,笑吟吟地走了。

王国藩十分疑惑,去找省委领导问这是什么意思,领导告诉他:“通过握你们的双手,反映出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大致方针是要‘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毛主席不管是对党内的同志,还是对党外和其他人,在交往上都是以“诚”字开头的,都是发自内心的,都是以真诚的感情面对的。因此郑洞国才会在和毛主席接触后,思想发生改变,正式为国家和人民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