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周恩来提议入朝军队名为“支援军”,黄炎培反对:“自古道师出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要打这个不好打的仗,应该怎么打?有了一个正义之名,仗就好打喽!”

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趁着南北朝鲜民族内乱,找借口趁机对朝鲜发兵,派遣数十万大军前往朝鲜半岛。

与此同时,率领美军的司令官麦克阿瑟自大地认为,即便这场战争打到了我国家门口,中国也不会派出军队支援。

因为当时中国才刚结束抗战不久,全国上下正亟待建设。

然而让麦克阿瑟没有料到的是,面对挑衅,中国军队悍然跨过鸭绿江对美军进行反击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不仅是出于对邻国的人文主义援助,还是中国对捍卫中朝边界的决心,唇亡齿寒,美军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的行为,就是其野心的体现。

在会议上,我国领导人一致同意了发兵朝鲜的重要决策,之后要商讨的就是派兵的细节问题。

“我们已经初步拟定了一个名字,这次跨江作战是为了支援朝鲜人民,因此中国军队就叫做‘支援军’。”

这次出兵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朝鲜的求救,面对霸权主义国家对弱小国家的欺凌,中国不管是出于多年友谊,还是人文关怀,都不能坐视不理。

因此这一战是正义之战,是为了全体人民打响的反侵略战争。

周恩来同志发表完讲话之后,大家一时间都觉得这个名字不错。

唯独有一个人,此时提出了不赞同的意见,这个人就是黄炎培。

他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曾经前往日本等国学习先进思想,新中国成立之后,他被推举为全国人大常任委员会副委员长。

黄炎培对于这件事情的看法和周总理不同,他向来直言不讳,在会议上总能提出更为深刻的见解。

他认为出兵必须有个正式并且严谨的名字,否则就是“名不顺则言不正”。

“我觉得‘支援军’也许不太妥切。叫法是无所谓,但是咱们是一支师出有名的队伍,这样的名字一出来,是不是就意味着咱们已经和美国宣战了?!”

他的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不自觉对他的看法感到认同。

黄炎培认为:“如果我们并不是这个意思,就要重新考虑给这支队伍起个什么名字,让全世界人民明白这是一支保卫和平,打击侵略的队伍!我看‘支援’改为‘志愿’最为妥当!”

他的一席话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认可和赞同,他将黄炎培的话进一步进行了解释。

“我们这场战争不是为了跟美国宣战,而是我们的人民自愿去帮助朝鲜人民,这必然不是国与国之间的对立。”

其实早在历史上,各国就有着“志愿兵”的说法,这个和“支援军”相比,确实更加符合这此出兵的深意。

“志愿军”的名字得到了大家一致热烈好评,最终中国军队在抗美援朝中就以“志愿军”的名义前往战场,将侵略的美军赶出了朝鲜,同时也守卫了我国边境的安全。

资料来源: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一同回顾“立国之战”中的中国民主党派——人民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