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 刘项旭 本报记者 董盈

2024年5月,一个令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百姓难忘的时间点。黑龙江省投入2000万元援藏资金建设的谢通门县供水管网升级改造项目竣工投产,困扰了全县百姓多年的吃水大事终于解决了。黑龙江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再为谢通门的幸福指数加分。

黑龙江省对口支援的谢通门县,是一个坐落于雅鲁藏布江北岸的美丽小城。多年来,省援藏工作队通过实施县供水管网升级改造项目、县中小学上下水改造项目、达那答乡顶嘎村人畜分离项目、荣玛乡雄村温室大棚项目、温室大棚及特色产业示范园(达那普乡)项目等一批援藏项目,不断为谢通门县的幸福和美丽加分,绘出一幅谢通门水清村美产业兴的幸福画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通门县中学的孩子用上了清澈的自来水。

与水质差动辄停水说再见

午后阳光正好,走进谢通门县中学,黑龙江省绥化市援建的阳光洗漱房内,学生们正在清洗校服,盆中清澈的自来水映衬着孩子们嬉笑间灿烂的笑容。

“供水管网升级改造真是解决了全县老百姓的大问题。”谢通门县中学党总支书记姚振波感慨道,“改造之前管道老旧,不仅水质很黄,而且不能正常供水,管道动辄就坏了,家里也跟着停水,即便是主管道供水压力也不足,水流很小。现在方便多了,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干净稳定的自来水,不必再担心动辄停水了。”

谢通门县供水系统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设备老化、管道腐蚀破损,水压乏力、供水质量下降。为解决当地居民用水难和用水安全这一重要民生问题,黑龙江省投入援藏资金2000万元,建设谢通门县供水管网升级改造项目。

项目今年5月投入使用,如今,干净的自来水流向谢通门县千家万户,全县所有居民家中均可实现管网入户,管网压力达到国家标准,水质符合规范要求,居民用水更加便捷。

同时,在谢通门县自来水厂,作为项目的一部分,我省投入援藏资金购置的谢通门智慧水务系统,也已处于调试阶段,计划6月底前投入使用。

谈到系统应用后带来的多重便利,谢通门县自来水厂负责人洛桑说:“智慧水务平台能监测管网水流量,一旦自来水管道出现渗漏情况,以前只能靠人工一点点摸索排查,现在平台就可以检测到并自动发出报警,维修人员可以迅速找到漏点进行抢修,真是太好了。”

黑龙江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队员李冷华告诉记者,目前,智慧水务系统实现了谢通门县县城全覆盖,后期还计划将周边三个乡也纳入进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顶嘎村村民纷纷盖起新房。

顶嘎村家家户户换新颜

黑龙江援藏项目带来的满满幸福感从县城延伸到乡村。在距离谢通门县城不远的达那答乡顶嘎村,很多村民都住上了新建的藏式风情二层楼房,还有不少人家正忙着盖新房,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发生了大变样。

“我们村一共54户,大家陆续都在盖新房,今年盖的就有11户,大家原来住的是单体结构的房屋,现在都改成了二层框架结构的。家里卫生条件更好了,村容村貌大变样,这还要感谢黑龙江援建村里的人畜分离项目。”指着村边不远处一排排的蓝顶建筑,顶嘎村村支书桑珠开心地介绍。

人畜混居现象在西藏农牧区普遍存在,传统农村的住宅结构多为单体二层楼房,一层为畜圈,二层住人或储物,一层与二层之间隔层通常由木头和茅草铺就,由于隔层密封性不良等原因,气味串通,还容易出现包虫、结核、口蹄疫等人畜共患疾病。以前村里牛羊到处跑,院子里都是牛羊的粪便,起风了饲草满天飞,不仅威胁村民的身体健康,影响农村人居环境卫生,也制约了养殖业规模化发展。

黑龙江省援藏工作队在顶嘎村试点建设人畜“大分离”项目,2021年5月投入援藏资金500万元,建设了40余栋共2900多平方米的牛羊圈,2022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推进了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达那答乡乡长白玛央金说:“现在顶嘎村饲养牲畜的45户村民都把大牲畜集中到了黑龙江援建的牛羊圈里饲养,小畜和需要挤奶的牲畜主要在家里养。生活环境改善了,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房,村民非常认可人畜分离项目,都为项目点赞,于是我们当地农牧局又追加了203万元投资,建设了牛羊圈周围的网围栏等二期项目。”

绥化之行找到致富“金点子”

在谢通门县荣玛乡,乡党委书记许滨最近忙着筹措温室大棚升级改造,引进盆栽水果,尽快让从绥化市绥棱县学到的产业振兴新思路落地生金。

2023年5月,许滨通过黑龙江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组织的“三农”人才赴绥化学习项目,来到绥棱县参观学习棚室经济发展经验,其中当地种植的盆栽果树让许滨眼前一亮。“盆栽果树占用土地少,随处可摆放,种养植方便,既可观赏又有食用价值,在日喀则市场上销售前景广阔。”许滨打开了发展乡村产业的思路。

黑龙江省援藏工作队对此大力支持,今年继续投入援藏资金对现有援建的荣玛乡雄村温室大棚项目进行改造升级。“项目升级改造预计6月下旬完工,今年我们引进了大樱桃、桃子、苹果等8种盆栽水果,目前种苗已经全部对接完,盆栽水果8月中旬就可以出售。”许滨说,改造升级后,计划使用三个大棚种植盆栽水果,配套草莓、西红柿采摘活动,让消费者体验采摘的同时,还可以选择一盆盆栽水果带回家。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群众增收致富。

包括许滨在内,此行去绥化学习的共有15名谢通门县“三农”人才。许滨说:“我们这一趟收获都很多,看到黑龙江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很震撼,我们乡是全县机械化水平最高的一个乡镇,从黑龙江学习回来之后,我一直跟县里申请高标准农田改造,把农田从小而散变成大而集中,让乡里的机械化水平再提升。另一个乡也从此次学习中受到启发,开展玉米青贮饲料的种植。”

黑龙江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队员张海龙介绍,除了“三农”人才,黑龙江省援藏工作队还组织谢通门县医务人员、教师等多个领域人员“走出去”,到黑龙江等地学习交流,同时将黑龙江的有关专家“请进来”到谢通门县开展讲座,现场答疑解惑,不断深化龙藏两地交流交往交融,持续为推动谢通门县经济社会发展赋智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