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北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展演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精彩展演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6月15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为期9天的“弘扬北疆文化 促进文旅消费——北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在内蒙古自治区展览馆拉开帷幕。此次展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这是内蒙古首次以展览的方式阐释北疆文化内涵,以展览带动展演、展示、研学互动、非遗夜市、非遗购物节、政银企对接会等,为市民搭建互动体验新场景,带来不一样的文化盛宴。

此次展览分为“培根铸魂 石榴花开”“守望相助 团结奋进”和“交融汇聚 籽籽同心”3个部分,展出160多个非遗项目近300位传承人的2600余件(套)非遗作品及文创产品,有形有感有效地展示北疆文化的精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高跷队展演吸引了众多观众

▲ 观众与包头剪纸传承人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观众与包头剪纸传承人交流

培根铸魂 石榴花开

一把剪刀、一张纸剪出的是文化传承,一针一线、一丝一缕展现的是北疆亮丽的风景。淳朴的风土人情描绘了人民群众美好的生活画卷,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内蒙古地域辽阔、历史人文资源富集,剪纸艺术融入塞外草原独特的历史、自然和民俗文化传统,富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北方剪纸带给人开朗、大气、淳朴的印象。在这一部分展览中,依托剪纸、刺绣等44个非遗代表性项目,体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览中,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版画吸引着观众的目光。现场展示的奈曼版画、扎鲁特版画、松州铁画、皮画等作品让人目不暇接,形态各异的根雕作品令人拍案叫绝。内蒙古自治区级非遗项目根雕技艺传承人斯琴巴图说:“一截枯树干、一段老树根都有自己的故事,我们要根据原料本身的造型进行艺术化创作,‘七分天成,三分技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毡绣技艺展示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敖其表示,本次展览活动是借助非遗解读北疆文化,通过展品体现传承人的工匠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展览现场开展的研学活动,市民广泛参与。

展厅内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展示和播放的长调民歌、呼麦、马头琴音乐、阿斯尔等让观众意犹未尽。为了让观众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此次展览还邀请了内蒙古艺术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修班的老师参加现场展演。内蒙古艺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教授乌兰其其格说:“我们精心挑选了20个节目,包含体现农耕文化的脑阁、二人台以及表现游牧文化的长调、呼麦、马头琴表演,并由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展演。”

守望相助 团结奋进

在茫茫的辽阔草原上,蒙古马承载着内蒙古人民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驰骋在北疆大地,展现着内蒙古人民的精神风貌。这部分展览依托王昭君传说、那达慕等4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内蒙古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进的感人故事。

王昭君是和平使者、文化使者。展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阐述了王昭君传说、地名传说、风物传说等,具有浓郁的北疆特色,表达了人们对友好、和平、欢乐生活的向往。

在草原上参加一场那达慕,才能切实体会到这个传统的群众性盛会的文化内涵,其中“男儿三艺”表达的就是“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此外,蒙古族搏克、蒙古马耐力赛、走马驯养技艺、马印文化呈现的是内蒙古地区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在众多的展览图片中,牛角弓制作技艺、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拉弦乐器制作工艺、驼具制作技艺等,向观众传递了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古老技艺焕发出新活力。展览现场,巴林石雕、玛瑙石雕、乌拉特玉雕引来观众围观。据工作人员介绍,依托本地区丰富的玉石材料,石雕、玉雕均是就地取材、因材施艺,设计雕琢成具有浓郁北疆特色的工艺品,造型优美、工艺精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蒙古族服饰制作技艺展示

款式多样、鲜艳明亮的蒙古族服饰吸引许多观众驻足拍照。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北疆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海荣说:“现场展出的蒙古族服饰、搏克服制作技艺、马海制作技艺为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增添了一抹亮色。此次展览就是要打造可感、可视、可互动、可参与、可传播、可联动的‘北疆文化’品牌,为激发北疆文化价值引导力、精神推动力、时代感召力提供新的视角和路径。”

此外,色泽鲜亮、外焦里嫩的炭烤牛肉干香飘四溢,品尝区挤满了人;现场展示茶汤制作技艺的展位前更是排起了长队,品尝的人纷纷赞叹。与此同时,烧卖制作技艺、布里亚特包子制作技艺、马家“精点心”制作技艺、丰镇月饼制作技艺、多伦月饼制作技艺、俄罗斯族列巴制作技艺、达斡尔族糕点“瓦特”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也在现场展示了“绝活儿”。

交融汇聚 籽籽同心

内蒙古自治区是不同文化碰撞融合的舞台,多种文化形态和谐共生、交相辉映。这部分展览依托漫瀚调等43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展现北疆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

爬山调以质朴的方言土语和蒙古族民歌元素为基调,是与陕北的“信天游”,晋西北的“山曲儿”,甘肃、宁夏、青海的“花儿”等民歌高度融合的结晶,是独具特色的北疆山歌类型。

漫翰调以即兴编词对歌的方式演唱,节奏明快、热情豪放,语言幽默诙谐,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蒙汉民族音乐文化高度融合的结晶。

“大盛魁”是中国近代商业史上旅蒙商号的传奇。19世纪初,大盛魁总号迁至归化城,鼎盛时期拥有员工近万人,国内外分号82家、骆驼2万多峰,经商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及中亚、北亚地区,促进了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见证了万里茶道的历史变迁,承载着“一带一路”的情感记忆。

展览中,陶瓷烧制技艺、龙兴瓷艺、宁城地毯织造技艺、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植物染色技艺、六合枕制作技艺、耳枕制作技艺等彰显出内蒙古的地域生态文化和审美情趣,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此外,较具特色的“蒙奥神”膏药制作技艺、蒙医药罐疗法、蒙医正骨疗法、药香制作技艺、白氏中医传统组方制剂方法等非遗项目激发了观众的参与热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蒙古包营造技艺展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马具制作技艺展示

现场展览中呈现的游牧移场习俗、蒙古包营造技艺、马具制作技艺、巴尔虎传统制毡及搓毛绳技艺、家具制作技艺、勒勒车制作技艺、柳编技艺、饮茶习俗、察干伊德、策格(酸马奶)酿制技艺、羊脂皂制作技艺、骆驼奶食品制作工艺、传统驼奶皂润肤膏制作技艺等,展示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文化积淀出的生存智慧。此外,蒙古象棋、达斡尔鹿棋则是内蒙古地区民间智慧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娱乐项目。在农耕文化展示区里,现场制作的莜面冒着腾腾热气,传统榨油技艺、酿醋技艺、面塑制作技艺、玉米叶编织技艺、麦秸画制作技艺、芦苇画制作技艺、元宝山彩绘葫芦技艺、草原笤帚苗手编技艺等非遗项目,呈现出北疆农耕文化风貌。

“北疆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在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浇灌下孕育形成,兼具中华文化共性和北疆特色文化风貌,展现了北疆儿女鲜明的精神追求、精神品格、精神力量,熔铸了内蒙古各族人民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团结奋进的精神之魂。”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张丽辉如是说。

(王慧 摄)

2024年6月19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打造北疆文化品牌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