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6日,虽然已是严寒深冬,但在太行山东麓西柏坡的一个茅草屋中,几个人围坐在火炉旁,高昂的情绪丝毫没有受到这寒冬腊月冰冷的天气影响。

辽沈战役刚刚结束,东北已经获得全境解放。淮海战役也正处于收尾阶段,根据前线传来的战报,我军歼灭、俘虏敌人数量达到55万之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眼下,一场新的大兵团战役也逐渐拉开序幕,那便是击垮傅作义兵团,解放北平、平津。

一旦我军在平津战役中取胜,那么老蒋在华北将再也没有支点。

然而,就在毛主席和周恩来、朱德等人兴奋地讨论着目前的战场局势时,一封电报却让原本热闹的气氛瞬间变得严峻起来。

毛主席手捧着这份电报、看了又看,口中时不时传出叹息之声。

见这位老战友如此反常,周恩来这才缓缓问道:“是不是平津那边出了什么变故?”

要知道,早在半个月之前,毛主席就为解放北平、天津做了一连串的铺垫。

他先是将东北野战军主力部队隐蔽地调往河北境内,又命令华北军区第3兵团杨成武东进张家口、第2兵团杨得志急进下花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在这半个月时间里,除了淮海战场之外,毛主席几乎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即将开始的这场平津战役中。

而淮海战役中我军势如破竹,现在毛主席却长吁短叹起来,必定是平津战场上出了岔子。

缓了好一会儿,毛主席这才将电报递给周恩来、朱德等人,极为气愤地说道:“这个程子华和杨成武,都是红军时候走出来的老人,战场经验应该很丰富吧?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出问题,而且是‘你方唱罢我登台’……”

要知道,战场上哪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会在“多米诺骨牌”效应下造成巨大的影响。

而在不久之后,面对这两名爱将犯下的错误,毛主席为了保证平津战役的胜利,只好无奈地说道:“看来这场仗,我要亲自指挥了”。

要知道,毛主席用兵如神,其军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作为全党全军的最高领袖,他一般都是在幕后把控战略的大方向,具体的一线战场指挥都是交给各级将领们去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他心中明白,越级指挥实乃兵家大忌。

那么,身为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司令员的程子华、和华北军区第3兵团司令员的杨成武究竟犯了什么错误,以至于毛主席要亲自下场指挥呢?

在这其中,又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呢?

程子华的无心之举、搅乱毛主席的苦心布局

11月24日,毛主席就给华北局发去电报,要华北军区第3兵团火速包围张家口。

“成武率主力三个纵队于明二十五日由现地出发,以六天时间(愈快愈好)到达张家口附近……总之,以抓住一批敌人不使向东跑掉为原则。抓住并包围之后,不要攻击,等候东北主力入关围歼敌人之后,再相机攻击。”

而当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得知张家口被围之后,顿时慌了神,连忙派遣手下的第一王牌部队35军驰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35军可是傅作义最重要的家底。

1931年中原大战结束之后,傅作义便成为该军军长,之后的漫长岁月里,无论他怎样升迁,都极力地将这支部队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所以,身为华北“剿总”司令的傅作义虽然坐拥近60万部队,手下的中央军第4兵团、第9兵团战斗力也是十分强悍,但他第一个想到的还是35军。

毕竟那是自己的嫡系部队,又是自己一手拉起来的队伍。

然而,当35军军长郭景云于11月30日抵达张家口之后,却很快就发现了问题:解放军兵力不少,可是却避而不战。

虽然郭景云心中疑惑,但也并未放在心上,只是认为解放军还没有做好战斗的准备。

几天之后,他却突然收到傅作义的紧急命令,要他抓紧时间率领部队返回北平。

接到这封电报,郭景云紧蹙着眉头,搞不清楚这位老首长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35军好不容易赶到张家口,傅作义为什么又让他们赶紧回撤呢?

原来,就在12月5日,由程子华率领的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攻占了与北平紧挨着的密云

这个时候,傅作义也终于回过神来,感情华北的解放军包围张家口只是声东击西,调遣东北的解放军南下才是真实目的。

可他不知道的是,东北野战军先头部队攻克密云,并不在毛主席的计划之中,而是程子华自作主张。

按照毛主席的构想,程子华带领东野第2兵团10万人绕过山海关、朝着北平城西侧进攻,切断北平城与张家口之间的联系。

然而,当程子华带队来到北平以北的密云时,遭到了反动派部队一个整编师的阻拦。

见敌人如此嚣张,程子华索性下达命令:把密云打下来!

可他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自己的这个无心之举,却搅乱了毛主席的苦心布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密云失守,令傅作义心惊胆战起来,为了增强北平的防务力量、同时也避免35军在张家口被全歼,他赶紧命令35军撤回北平。

杨成武自作主张、险些纵敌逃走

就在敌35军回撤之际,与张家口近在咫尺的华北第3兵团却无动于衷,也可以说是望尘莫及。

那么,杨成武为什么不赶紧出兵阻截敌35军回撤呢?

这还要从11月30日、第35军抵达张家口之后开始说起。

眼看敌人中计,派遣35军驰援张家口之后,杨成武判断了当时的局势之后,曾给中央军委发过一封电报。

电报中杨成武称,既然敌35军已经抵达张家口,而杨得志、罗瑞卿率领的华北第2兵团堵在了张家口东面,不久之后,东北野战军先头部队也即将抵达北平城西北方的延庆、怀来地区,那么一旦开打,敌35军就不可能向东回撤至北平,反倒是向西逃窜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这一分析,杨成武便请求将自己的华北第3兵团布置在张家口以西。

可这一请求,与毛主席当初的部署背道而驰。

按照毛主席的部署,杨成武兵团抵达张家口之后,派出两个纵队包围张家口西南地区的怀安、周家河地区,另外还要派出一个纵队,安插在张家口以东的宣化,其目的就是防止35军朝东逃跑。

然而,这封电报发出去之后,却因为电台工作人员的疏忽,导致毛主席时隔2天之后才看到这封电报。

可苦等许久都未得到回复的杨成武坐不住了,战场形势瞬息万化、战机稍纵即逝,而且他认为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在没有得到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批准的情况下,将所有部队安置在了张家口以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12月6日这天,哨兵汇报敌35军向东撤离张家口的时候,杨成武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下了不可弥补的大错。

也是在同一天,面对大好局势信心满满的毛主席也收到了前线传来的战报:程子华率东野线先头部队攻克密云,敌35军开始东逃,而杨成武兵团主力部队全部都在张家口西侧。

看到这封电报之时,毛主席脸上的笑容凝固了,他不可置信地再次将电报看了一遍,紧接着便蹙起了眉头。

这位领袖搞不明白,自己明明做了周密的部署,程、杨两位将领为何偏偏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排兵布阵。

眼下可好,一旦敌35军返回北平,这场战役可就不好打了。

一旁的周恩来见状,简单思量之后也立马猜到,必定是平津战场上出了变故,连忙询问了起来。

而毛主席则叹息着说道:“看来这场仗,我要亲自指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接着,他便快步来到作战地图前,扫视了几眼之后,目光便紧紧盯住了北平与张家口之间的一个小红点:新保安。

虽然敌35军机动性强,但短时间想撤回北平也是不可能的,而新保安地区有华北军区第2兵团4纵12旅驻扎,那就想尽办法将敌人拦在这里。

可是,郭景云手下的35军有足足2万之众,而驻扎在新保安的我军12旅只有4000人左右,这无异于螳臂当车。

那么,究竟该怎么打赢这场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