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住在里面的居民百分百都想‘跑’,这种地方住够了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8日下午,虹口区143街坊旧改地块以99.09%的高比例生效,居民们紧张的心终于放下,相互道贺,并相约在新房相聚。

143街坊主弄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43街坊主弄口。
人群中的颜玲珍(右一)特地找了一块“阿拉心里老甜额”牌子,代表她此刻的心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群中的颜玲珍(右一)特地找了一块“阿拉心里老甜额”牌子,代表她此刻的心情。

143街坊可以说是瑞虹版块最后一片“矮平房”,居住房屋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均为二级旧里以下房屋。其中,86.36%为居民自建私房,房屋普遍存在开裂、漏水、倾斜等情况,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居住困难,多年来,这里的房屋不断长高长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解决居住困难,多年来,这里的房屋不断长高长胖。
小弄堂堪比一线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弄堂堪比一线天。
居民在弄堂里“做市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居民在弄堂里“做市面”。
居民到现在还过着拎马桶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居民到现在还过着拎马桶的日子。
不过,邻里关系比较融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邻里关系比较融洽。
只有在集体宿舍才能见到的公用水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有在集体宿舍才能见到的公用水斗。
傍晚,一瓶冰啤酒等着下酒菜上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傍晚,一瓶冰啤酒等着下酒菜上桌。
居民家的二楼有扇门,开门可以看到外面的“风景”,但又没有门的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居民家的二楼有扇门,开门可以看到外面的“风景”,但又没有门的功能。
从外面看,这扇门挺奇怪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外面看,这扇门挺奇怪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画廊美术馆”不断更新房源信息。

2月18日龙年第一个工作日,73岁的卢佩成站在公告栏前感慨万千,“住在里面的居民百分百都想‘跑’,这种地方住够了呀!像对面(商品房)住着的人谁想走?毕竟市中心啊!”

出生在这里,搬走13年又搬了回来,老卢一句“不得已而为之”。

2000年左右丈人分得彭浦新村房子,一家三口欢欢喜喜入住。刚开始,老卢还经常“逃”回来,不习惯新地方,烧饭、上厕所也碰不到人,讲不上话……后来住习惯了,他再也不想回来了。

儿子结婚,老两口腾地,老卢一下回到解放前,“彭浦新村也不是高档豪华小区,但环境就是和我们不一样,绿化是绿化、路是路,此地连物业公司也没有。”

2013年搬回来就给夫妻俩一个下马威,老卢从楼梯上滚下来,半天爬不起来;老婆汪菁穿着新鞋下楼梯也摔伤了脚踝。楼梯与地面75度的角也不是新改的,怎么回来就住不惯了呢?这以后,为了照顾老婆,倒马桶的工作就归老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年第一个工作日,老卢和邻居在贴着房屋征收与补偿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告栏前看了又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的是希望和未来,他们在有门牌号的老房门前留影。老卢的家在老房对面,当年弟兄俩先后成家,老房让给弟弟,自己搭了两层违章建筑过日子。

楼梯很窄,汪菁一直记得穿不熟悉的鞋从楼梯上摔下来的情景,现在不敢轻易换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楼梯很窄,汪菁一直记得穿不熟悉的鞋从楼梯上摔下来的情景,现在不敢轻易换鞋。
门口挡板是居住区的一大特色,防老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门口挡板是居住区的一大特色,防老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老房,老卢是有委屈的,左右四户人家在2000年后有机会翻建到三楼,但其中一家因家里有矛盾没能同意,按照现在的政策三楼以下(含三楼)可以作为面积计算,这样算算损失还在挺大的。老卢说:“只能面对啊,现在旧改不是改善生活是改善居住。”

一墙之隔的倒桶站,到了夏天居民都不敢开窗开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墙之隔的倒桶站,到了夏天居民都不敢开窗开门。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临平路拓宽,老卢家就差点划进红线内,沿临平路的第一排老房拆迁后造了6层楼公房,私房被严严实实包在了里面,老卢盼旧改盼得白了头。

6月份又到梅雨季,倒桶站飘来的味道,加上潮湿的地面,还有恼人的小动物出没,哎……

“盼星星盼月亮,这个地方还值得你留恋吗?走!我第一批就签了!”

沿临平路的第一排老房拆迁后造了6层楼公房,从外面完全看不到这片私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沿临平路的第一排老房拆迁后造了6层楼公房,从外面完全看不到这片私房。

颜玲珍家的门牌号特别难记,又是支弄又是甲乙丙的,客人来她要到路口接。

嫁到王家,颜阿姨既看中了丈夫的人,也考虑了自己的困难。娘家18个平方米6兄妹,哥哥在里面结婚,最多时一共住了9个人。用那个年代的话说,有一间房就有半个老婆,有了夫家二楼的婚房,颜阿姨早早就嫁了。

2004年,儿子17岁,姐姐的女儿按政策回沪,住是个大问题,邻居劝她把房子改建到三楼。当时家里经济困难但邻居关系亲如兄弟,邻居们二话不说借钱给她改造,还让她住到了家里。

这次旧改,哥哥、姐姐都回来了,颜阿姨想要三姐弟心平气和地分蛋糕,丈夫不在了,不能为了10、20万断了亲情,她特别嘱咐儿子:能让的尽量让,早点签约让蛋糕最大化。

颜玲珍和儿子在老房一楼留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颜玲珍和儿子在老房一楼留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楼是颜阿姨的婚房,最近她开始整理归纳,准备过渡。这次旧改也了了她一桩心事,儿子的女朋友早就找好,就等新房结婚。

颜阿姨也上了年纪,上下楼梯也不方便,儿子特地在梯子旁装了扶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颜阿姨也上了年纪,上下楼梯也不方便,儿子特地在梯子旁装了扶手。
扶手还延续到了二楼、三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扶手还延续到了二楼、三楼。

旧改地块历史矛盾多,几乎每个地块、每户人家都面临着各种困难。据相关部门统计,143街坊旧改居民有家庭矛盾的占到八成左右。如何打开居民“心锁”,虹口不断探索,持续加强基层治理,充分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式签约的前一天,“95后”居委书记程怀远又去居民区和大伙聊聊,了解问题并给大家打打气。

许多居民开始找房过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居民开始找房过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位“50后”阿姨画家将143街坊创作的油画带到现场,引来居民围观,有的居民惊喜地发现自己是画中人,有的居民指着自家的房子居然出现在画中,有的居民觉得墙角还少个马桶,阿姨们表示将会在这幅“未完成”的作品上还原居民眼中真实的生活场景,把这段历史留在画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