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最近高考季,随手刷刷视频,大多是关于高考的。

选拔,意味着竞争,对一些孩子来说是机会,对另一些孩子来说却可能是“噩梦”。

前两天刷到一些“山河四省”的高考生,毕业之后,回看高中生活,米粒妈看得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一个河南开封的男孩大嵩,5年前参加的高考,接受访谈时,他谈到自己的高中三年——“把半条命扔进去了”

河南当年有105万考生,他大概排到1万名多一点,相当于前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在北京上海,这绝对是能上top3高校的成绩(今年北京高考人数6.72万,前1%就是六七百名,清北去年在北京招生,包括强基计划,一共招近500人),但在河南,他的父母得知分数后,第一反应却是:儿子这辈子彻底完了。

高中三年,加在一起所有考试,大嵩最好的成绩是班里倒数第5。但倒数5名,就真的是“差生”吗?实际上,最后这5名同学,3个考上985,两个211(包括他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班全部211,那必定是重点高中实验班了。很多人羡慕的,却是他要用一辈子去忘记的。

大嵩说,在河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所有老师、学生、家长都“唯分数论”。他因为在班里倒数,没有人瞧得起他,没有人听他说话。老师的区别对待,更让他觉得后悔进了这个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高考成绩出来的那一刻开始,父母吵了四五天架,要么互相指责对方把孩子毁了,要么一起指责他不够努力,作为主人公的他,不敢回家,躲去姥姥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报志愿时,大嵩的父母拿着招生指南,花了几千块钱,在外面找了个“专家”报考,他当然没有什么发言权,毕竟“分数低”。看上海大学历年分数线,差不多能录上,就报了上海大学。

上了大学之后,他发现他上海的室友,高考成绩在上海排名18%左右,并且他们完全没有经历过他那种“地狱”般的洗礼。上海的同学,会怀念自己的高中生活。他觉得不可思议。

“战士经历战争后,会怀念战友,但不会怀念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嵩说大部分河南人,好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逃离河南。

我的前同事,夫妻俩一个山东人、一个河南人(都是高考大省)。俩人开玩笑说,每次过年回老家,都嘱咐家里亲戚家的小孩,以后找对象,重点要看对方是哪里人,“高考高地”要多去靠拢“高考洼地”,以后孩子上户口也不至于这么纠结

虽然是玩笑,但让人一点都笑不出来。

高考大省的孩子,他们的青春有太多时间花在了考试科目上,不配有兴趣爱好,不配有学习以外的生活。

大嵩说,跨入大学校门那一刻,他就决定,再也不要拼命学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一个河南孩子,从出生起就在拉弓,等到高三那一年,弓拉满了,那是学习力最强的时候,高考结束,上了大学,箭射出去了,也就不再想学了。

弹幕里,很多“山河四省”经历过高考的人,都共鸣了。

一个邻居跟我说,她外甥在河北老家,4岁就开始学拼音,练计算,刚上小学一年级,每天作业要写到晚上10点,家里人打算让孩子初中读寄宿学校,军事化管理,非常出成绩,中考升学率高。

而邻居的孩子在海淀外国语,也是寄宿,也出成绩,但孩子在学校里学乐器、学编程,学第二外语。

寄宿和寄宿,是不同的。

最近这段时间,全民讨论的江苏中专女孩姜萍,大家说的最多的,也是在江苏这个卷王省份,只靠数学天赋,很难上岸最好的高中。

因为中考要全面卷,很多学霸都是科科满分,或接近满分,你数学满分,人家也可以,单科拉不开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场效应,在不同省份上演不一样的“魔咒”。

在魔都,剧场前排站起来的是英语牛娃,后面的人也开始站起来疯狂鸡英语;

在海淀,剧场前排站起来的是鸡ao数的,于是全民ao数,人人《导引》;

高考大省呢,考什么,刷什么,“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视频里来自河南的大嵩坦言,到了大学,发现那些上海本地的孩子,人家拼高考也没耽误搞运动、学艺术、享受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我想起了衡水中学的张锡峰,当年演讲中那句“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了大城市里的白菜。”

这句“土猪拱白菜”迅速在网络上蔓延,让很多人感到心理上的不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其实那个年纪,一心苦读的他,懂什么是“凤凰男”?他要表达的,不过是小镇做题家想要去大城市里分一杯羹,寻一方栖息之地,享受更好的资源,奋斗18年,为了和城市孩子坐在一起喝咖啡,仅此而已。

今年高考,短视频被人大附中的考生们霸屏了。

第一位走出考场的女生,一身人大附红白校服,自信、谦和,向旁边其他关注的家长或媒体点头致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步伐沉稳、霸气,甚至大家用“局里局气”来相容,我觉得一点都不夸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骨子里的自信,必定源自有爱的家庭、优秀父母的精心培养。

我们不去扒人家女孩的家庭背景,只说人大附的孩子,虽然是“宇宙名校”,但除了国际部以外,真的不是很多人想的,非富即贵,父母要有背景才能上。

人大附多的是双商在线的“考二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考一代”不就是来自全国各地的top级学霸么?清华、北大、人大、北航、北师、北理、北外、对外经贸、北邮、农大、林大、交大、北科、中央财经、中国政法……

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买房、结婚、生子、鸡娃。

我们看到的沉着、稳重、自信、大气的人大附孩子,他们的父母,当年大多也是“小镇做题家”,挑灯夜读,为了高考能挤进全省前5‰而努力。

大家经常说的“北京400分就上清北”,确实夸张,但有一说一,北京的本科率,以及985、211上线率会高很多。

毕竟北京一个市的高考人数,跟“省级”比,少一大截,加上北京高校多,招本地考生比例高(就像复旦、交大招上海考生多,南开、天大招天津考生多,山大招山东考生多,厦大招福建考生多……),分母小,分子大,考大学肯定更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地卷王们留在北京,很大程度上,不也是希望孩子不受自己当年的苦么?

所以我想对那些没有任何背景、资源,只靠自己努力,考上好大学的孩子们,尤其来自高考大省,经历“九死一生”但闯出来的孩子们,说一句:你们真的已经很棒了!

努力没有错,甚至“只会学习”也不是错。

上了大学,不必因为看到“人外有人”而妄自菲薄,看到周围有那么多见多识广、多才多艺的同学而感到自卑。

因为终有一天,你会拥有跟他们一样的眼界和视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科院开放日活动)

第一代努力改变,第二代就会有更多的选择,第三代才能享受真正松弛的人生。

你所奋斗的18年,也正是你羡慕的同学,他们父母之前走过的18年。

河南开封的大嵩,大学毕业后,在贵州支教,之后打算回母校上海大学读教育学研究生,他说“我是个淋过雨的孩子,我不想让更多的孩子淋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高考结束5年了,他依然对家人、对当年的老师,对高三生活,有怨念,但值得庆幸的是,他已经迈向自己想改变的世界了。未来,他的孩子,他教的孩子,会拥有跟他不一样的人生。

前两天,米粒妈写衡中的张锡峰《“土猪拱白菜”的衡水学霸后悔为赚钱学计算机:被骂3年后,考入浙大的他没有逆袭》,考上了浙大,读了计算机专业,他依然感到迷茫。但没关系,虽然他现在没有活成自己希望的样子,但至少告别了过去的自己。

弱者抱怨,强者不言,智者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那篇爆火的文章《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距现在已经整整20年了。他们从小没接触过的电脑,没上过的外教课,没吃过的哈根达斯,无暇顾及的兴趣爱好,对他们的下一代来说,会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常。

个人简介:@米粒妈频道(欢迎关注),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分享,5-12岁孩子的教育和升学,英文、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0~5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